桃花潭李白 2019-06-06

对美国来说,要宽松,最重要的不是降息,是停止缩表,缩表杀伤力比加息大得多。

美联储官员所表达的,和他们所做的,完全是相反的。

在这个大周期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不可能做根本性改变的,一旦美国经济数据好转,美联储立即就会重新加息。

最近几天,有关美联储要降息的言论甚嚣尘上,这给世界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周一,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称,鉴于国际紧张形势和美国通胀疲弱给经济增长前景带来的风险不断加大,美联储“可能很快就会有理由”下调基准利率。

周二,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发表讲话说:“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些形势发展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并将一如既往地采取适当的行动以维持经济增长、强劲的就业市场和接近我们对称2%目标的通胀。”

有布拉德降息的言论在前做铺垫,许多人认为,鲍威尔在暗示他有可能支持降息。而在5月1日的时候,鲍威尔还公开表示:目前美联储的政策立场是“合适的”,没有加息或降息的必要。

在今年5月份,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查尔斯·埃文斯(Charles Evans)曾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比预期更加疲软或者通胀维持在太低水平,美联储可能需要考虑降息。

美联储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也称:如果我们觉察经济增长在放缓,我们会采取合适的政策。纽约联储行长威廉姆斯也表示,若出现通货紧缩或严重衰退威胁状况,美联储必须大幅降息。

美联储降息的言论,开始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美联储和特朗普都不诚实

尤其是最近几天,随着美联储降息言论突然变得密集而明确,美元开始下跌,而非美货币、黄金等,则开始上涨。甚至有人(如索罗斯的前首席策略师Stanley Druckenmiller)预测,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放缓,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未来18个月内将降至零。

美联储的鸽派表态,与特朗普政府的不断施压不无关系——美国历任总统大都非常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像特朗普政府这样,赤裸裸干预美联储政策的做法,是极为罕见的。

那么,美联储的态度真的转变了吗?

特朗普对美联储玩阴的,美联储对特朗普同样在玩阴的。

对于美国来说,要宽松,最重要的不是降息,而是停止缩表,因为缩表的杀伤力比加息大得多。我以前讲过这个道理,加息只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而缩表则直接消灭流动性,而流动性紧张后,资金的使用成本当然会快速提高。也就是说,缩表的杀伤力既包含加息的杀伤力,也包含加息所不具有的消灭流动性的杀伤力。

从今年1月开始,美联储就明显在态度上转鸽派了,鸽派言论不断。甚至,2月27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将很快宣布缩表计划相关信息,结束缩表进程。

但是,大家对比一下美元的走势就会发现,从2019年1月至今,美元仍然非常强势,一直在上涨。

下图为2019年1月至今的美元指数走势图,可以明显看出,在美联储鸽派声不断的情况下,美元指数仍保持着向上的趋势。

从美联储数据看清真相

市场为什么对美联储的鸽派表态无动于衷呢?

市场并不傻!

事实上,市场是聪明的。市场识破了美联储的骗局,至少,截至目前,美联储一直在干着阳奉阴违的事,他们不仅没有宽松,而且,还快速走在缩表的道路上。

要认清真相,需要借助美联储官员发布的数据来看。数据是我们做分析最重要的依据。

下图为从2007年7月至今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包含了最新的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美联储缩表进程其实是在加快。

如果说这张图涵盖时间太大,还不够分明的话,我们不妨看看最近一年的,也就是从2018年5月28日到2019年5月28日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见下图)

可以明显看出,美联储的缩表在飞速进行,没有丝毫的犹豫——从2018年5月28日的4.328万亿美元,迅速缩到2019年5月28日的3.851万亿美元,而在更早的2015年1月12日,还是4.516万亿美元。

很显然,美联储缩表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美联储官员所表达的,和他们所做的,完全是相反的。他们在言辞上迎合特朗普政府,而在行动上,从未在紧缩的道路上有所犹豫或者停顿——至少时至今日一直都是这种情况。

面对商人出身的总统,美联储的官员在大多数时候也是非常无奈的,尤其鲍威尔,从来没有一任美联储主席像他这样动辄被总统指着鼻子骂,如果跟特朗普对骂肯定会处于下风,毕竟,这方面是特朗普的强项。

而且,当特朗普一遍遍把股市下跌的责任,向美联储身上推时,作为美联储掌门的鲍威尔,当然是有压力的。

历任美联储主席都可以对股市的下跌置之不理,但鲍威尔做不到,因为每当股市下跌,特朗普就会在推特上,像天气预报那样准时向鲍威尔头上扣屎盆子,其动作之娴熟,早已可以归为熟练工之列。就像《卖油翁》中的老先生所言:“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特朗普手太熟了,无奈之下,鲍威尔就在言辞上让步。这种让步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政策转向是顺理成章的,也因此,最近美元下跌,而非美货币尤其是其中有避险功能的日元、瑞郎以及黄金等,持续上涨。

然而,在喧嚣的背后,很少有人关注到,鲍威尔在隐忍的同时,依然在按部就班地落实缩表的计划。

如果美国经济真的由于贸易战露出明显衰退的迹象,虽然不完全排除美联储有降息一次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小),但这只能看作是临时性的权宜之计,并不能看作美联储政策的根本转向。

从历史上来看,在美联储历次的降息和加息周期当中,偶尔出现一两次反向操作也是正常的。必须强调的是,在这个大周期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不可能做根本性改变的,一旦美国经济数据好转,美联储立即就会重新加息,当然,缩表仍然会继续。

尽管特朗普和美联储矛盾重重,但是,两者对世界带来的影响却是一致的。特朗普的贸易战,正在让全球化走向倒退,全球贸易增长将大幅度放缓,全球经济脆弱的复苏之路正在走向终结,一些经济体的债务危机将更快地被引爆。

美联储的缩表,正在加速抽取美元的流动性,美元紧缺的状况会日趋严重,美元的强势步伐继续向前挺进,而这同样会导致一些经济体的债务危机更快地被引爆。这一点,恐怕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

(隔壁杜甫)

附件1:

经济稳不住 美联储要降息?

来源:北京商报 2019年6月6日

千呼万唤之后,市场终于捕捉到了美联储准备降息的信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句“会采取适当的行动维持经济扩张”仿佛及时雨,当天三大股指全线大涨。在特朗普扛着关税大炮朝着世界狂轰乱炸的同时,包括美国自己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市场动荡、经济放缓,新西兰、澳大利亚已经率先开启了降息按钮,如果再算上一个美联储,“全球降息潮”或许已近在眼前。

鲍威尔“示弱”

鲍威尔没有让投资者们失望。当地时间4日,美联储在芝加哥举行为期两天的“Fed Listens”系列会议,按照他的说法,他并不知道全球贸易摩擦等近期事件何时能够解决,美联储正密切关注事件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但他提到了关键的一句,即“会采取适当的行动去维持经济扩张”。

这句话让敏锐的投资者们嗅到了积极的信号。市场普遍猜测,鲍威尔是在暗示未来降息的可能性。当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大涨,且涨幅均超过2%。在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总统特朗普又阴晴不定的态度之下,这样的信号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电子交易金融公司投资策略副总裁迈克·洛温加特称,考虑到当前的种种不确定性,任何明确的信号都将受到市场欢迎。

尽管降息还没有真的到来,但在外界看来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上个月末,美联储副主席Richard Clarida就曾提到,如果经济放缓的实质风险比美联储目前的预期更高,政策制定者随时准备好调整进入更宽松的政策。按照芝加哥商交所CME的预期,12月的降息概率已经接近98%,而在一个月前,这一概率还只有50%。

今年3月,美联储停下了长达9轮的加息操作,按下了暂停键。当时美联储的利率决议声明显示,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2.25%-2.5%不变,而外界普遍预计,今年一年美联储预计都不会再加息。

降息的理由

对于这次的降息信号,特朗普或许是最大“受益人”。此前,特朗普大战美联储的戏码早已上演过无数次,抨击“我们的经济唯一的问题就是美联储”、“美联储加息是发疯”,特朗普甚至直接炮轰鲍威尔,称对当时任命鲍威尔的选择一点都不满意。

当嘴炮不行的时候,特朗普就开始用行动逼美联储“就范”。当地时间5月31日,特朗普一封推特直接将墨西哥推向了敌人的处境。根据特朗普的推特,由于墨西哥没有处理好非法移民进入美国的事情,10日起,将对所有墨西哥输美产品征收5%的关税。

鉴于墨西哥在汽车出口方面的特殊地位,美国的决定率先“撂倒”日本、德国的股市。这还不算完。一天之后,特朗普又宣布计划将在5日终止对印度的发展中国家普惠制待遇。

如今,鲍威尔的声明也已经明确表示正密切监测近期贸易问题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难怪市场上传出,特朗普似乎正在用行动迫使美联储不得不采取降息举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一般来说只有在经济衰退时美联储才会采取降息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但根据目前的经济数据,美国并未面临衰退风险。市场期待美联储降息,主要是由于担忧贸易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汤铎铎分析称,目前从美国经济现状来看,美国的资产价格处在高位,十年期国债和两年期国债一直在收窄,甚至出现了倒挂,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此前经济衰退之前就出现了这样的表现。

汤铎铎称,最近一两个月,与全球贸易摩擦都不太顺利,因此导致现在整体的经济状况和外部环境都不太好,这些都是目前宏观经济情况的正常反应。预计美联储上半年可能会降息一次,如果贸易谈判不太顺利,可能情况会比较极端,降息2-3次都有可能。另外,6月还有一次G20峰会,需要看能否通过这个窗口迎来转机,如果还是维持僵局,美联储就会降息。

全球降息潮

鲍威尔的“鸽声”并不意外,因为一阵宽松之风正从南太平洋吹向北大西洋。就在鲍威尔模糊表态的前一天,澳联储也不出意外地“打脸”,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25%,为历史最低水平,同时也是澳联储2016年8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而在一个月前,澳联储还岿然不动,维持政策利率为1.5%,并给出了“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失业率未出现明显下降”的解释。

澳大利亚不是第一个被降息难题困扰的国家。早在5月初,新西兰就成为了首个降息的发达国家,新西兰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5%,这也是新西兰历史上的最低水平。在之后一周内,马来西亚、菲律宾两个新兴市场的央行也紧随宽松的步伐。

“全球经济回暖有放缓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将成为菲律宾通胀和经济的下行风险”,“油价前景仍较模糊,2018-2019年GDP增速或放缓”。这些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给出的降息理由。

如今,经济增长放缓似乎已经成了全球的共识,韩国这只金丝雀一蹶不振,5日,韩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4月经常账出现6.6亿美元赤字,不仅较3月的48.2亿美元盈余明显恶化,也是2012年4月以来韩国首次出现经常账赤字。更具代表性的是出口数据,连续6个月下滑,韩国关税厅6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出口继续下跌,同比下降9.4%。

“全球的经济一直都不太好,从上一次危机之后没有完全复苏。”汤铎铎称,现在像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问题在于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小,欧洲的利率几乎为零,日本也很低,几乎没有再降息的空间;而美国即使加息加满了也只有2.5%,是不够降息的,一般降息周期需要到4%-5%的利率才有降低的空间,所以可能还需要从其他方面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

附件2

美联储暗示降息 中国降息可能性不大

华夏时报 2019年6月6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6月4日在公开讲话中暗示未来美联储有可能降息,这为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通胀因素,中国采取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

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采取恰当措施维持经济持续扩张,正在密切关注贸易谈判和其他事件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他说:我们不知道贸易问题和其他事件将如何或何时得到解决,美联储永远会用适当举措来支持本轮经济扩张。

6月4日周二中午,澳洲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1.25%,至历史最低水平,也是澳洲联储2016年8月来首次降息。同日傍晚,澳洲联储主席Lowe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下调现金利率的预期并非不合情理。当前的经济预测是假定年底前利率为1%,并表示未来还会继续降息。而最近欧央行也意外宣布将推出新一轮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

由于全球贸易战和英国脱欧等的影响,目前经济下行预期风险加重,如果美联储开启加息步伐,则全球央行可能进入一个加息潮。

由于对未来宏观经济预期不是很乐观,美国国债收益率出现严重倒挂。6月4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07%,3个月国债收益率为2.35%,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利差达28BP。美国10年期国债与3个月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自1982年以来共计出现4次,分别出现在1982年、1989年、2000年和2006年,28BP的美债收益率倒挂水平从历史角度来看也处于较深位置,历史上美债收益率倒挂至当前到比较严重时,美联储均在一段时间以后采取了降息行为,这也是近期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的一个重要砝码。

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来讲,美国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指数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趋势,自2018年8月以来制造业PMI指数已由61.30下降至52.10,5月环比下降1.33%。从通胀水平角度来看,4月份美国核心PCE同比增速为1.60,虽高于前值1.55,但自2018年8月以来已是连续9个月低于2%的目标通胀水平。美国核心通胀在过去12个月小幅低于2%。但是美国就业仍然很强劲,4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26.3万人,超出预期。失业率下降到3.6%,平均时薪增长仍维持在3.2%,失业率创49年新低。

至于贸易战的影响,目前尚在观察,很难断言对美国的经济又多大的冲击,很有可能贸易摩擦对美国日常消费品的形成通胀效应。所以笔者认为美国未来是否降息目前很难确定。

而就中国经济而言,尽管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再到降低债务负担等各个角度都应该降息,但是未来降息之路还是非常难,最大的掣肘是通胀水平。

今年以来各种新的涨价因素密集出现,水果、化工、猪肉、水泥、白酒或者未来可能还会有粮食等几个典型行业出现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这几个行业受到了明显的供给冲击,比如霜冻天气、环保、猪瘟、垄断、供给侧改革和贸易战等等。但是从2018年后开始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重要原因,需求也在紧缩的供给上添了一把火。

这些因素导致未来通胀形势即使不至于失控,也是央行进一步宽松政策的掣肘,降息的政策出台可能性就更小了。贸易战未来对中国的影响也是结构性的,比如出口行业可能会出现通缩效应,但受影响的进口行业未来的价格上涨可能在所难免,比如钢铁、粮食等大宗原材料近期的价格上涨就是因为贸易战的影响。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