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21日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增加397例,累计达7万6288人,死亡人数增加109,达2345例。媒体称,确诊病例数字大幅度下降显示疫情出现明显好转。但习近平主席日前主持中共政治局会议,公开承认疫情拐点没到,湖北之外感染暴增,结束16天连降趋势,北京也出现失控迹象。由于疫情至今无法有效防堵,中国经济面临严重冲击。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期内控制,中国经济恐将遭到长期冲击,以致伤筋动骨。

从各种数字和分析报告看,中国经济因新冠肺炎而遭打击,将体现在以下各方面:一、经济增长大幅降低。据摩根史坦利分析师报告,若抑制病毒扩散速度不够快,制造业生产无法重回正常水准,中国第一季经济成长最低可能降至3.5%.目前工厂虽已重新运作,但产能只恢复到正常水准的30-50%.因疫情扩散具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情况今后可能转换为“长期中断”的风险。瑞银(UBS)经济学家指出,受到制造业、商业活动暂停影响,中国全年GDP成长率会跌破6%,下探5.4%.

二、疫情重创中国经济心脏的中小企业。清华、北京大学2月初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中小企业警告,手头资金三个月内会烧光。1506家受访中小企业中,85%预期现金会在三个月内用完;三分之一声称,疫情很可能导致全年营收萎缩逾50%.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中国99.8%企业为中小型公司,多达79.4%劳工在这些企业上班。

中国多数中小企业都仰赖营运带来收入,融资管道没有大型及国营企业那么多。疫情延续愈久、烧钱速度愈快。之前已备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的中小企业,有许多背负大量债务,面临更严重的破产风险。截至2月17日,仅25%劳工回到一线城市上班,比率远低于去年同期的93%.

三、外国企业投资信心受损,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据上海美国商会本周调查显示,如果工厂不能开工,三分之一企业打算把业务转到中国境外以外。受访企业还将物流问题、寻找替代供应,作为未来两至四周最大的业务挑战。

中国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创下2011年10月以来最高月度涨幅,而制造业PMI则跌至50%的三个月低点。由于疫情依然未显示平缓迹象,通货膨胀压力将持续上升,而今年1月通胀率已是八年来最高。消费者价格指数中,按月份比较,猪肉价格上涨116%,一般食品价格上升4.4%.通胀率上升会对亿万民工生活以及失业率,都构成压力。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占中国经济近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受到冲击。许多制造商无法复工,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原料供应,工人又被隔离无法回来。许多公司还面临违约处罚。由于中国政府以封锁城市抑制疫情扩散,各地制造活动随之中断,劳工无法重返工作岗位。这就是疫情蔓延,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减缓、企业严重受损的基本原因。

有专家指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疫情持续多久。如果疫情控制在1月份,影响的主要是消费,重点是餐饮、住宿、娱乐、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如果控制在2月份,影响就扩大到生产,涉及工业、建筑业、农业;如果延伸到3月份后,就影响到长期生产力,很多企业执行不了合约、发不出工资、现金流撑不住,会被迫关门破产。此时就是伤筋动骨。

因此,疫情防控关键是控制疫情时间长度,不能使一个意外短期冲击,变成中期甚至长期冲击。不过,实现2月底基本控住疫情目标并非易事,因而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主要是随着春节后返程复工,集体活动增加,疫情传染情况会不会反弹。目前各地都面临两难选择: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复产,两手都要抓;道理好说,但落到实处很困难。

但也有分析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中国经济在战胜疫情后,将在短时间内反弹。摩根史坦利分析师预期,中国制造产会在2月底到达正常水准的60-80%,3月中旬至下旬恢复正常水准。但他们警告,疫情具很高不确定性,情境有可能有转换为“长期中断”的风险。

简单说,疫情蔓延状况拖得愈久、造成的伤害就愈大,国民经济受到长期冲击,以致伤筋动骨的可能性就愈大。就目前疫情发展情况看,别说2月底中国能否控制疫情,就是在3月、4月底疫情是否能有效抑制,还极不确定。

世界日报2020年02月22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