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中、苏、美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其中,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美国迅速推动联合国作出决议,组建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御北朝鲜的进攻。中国则毫不迟疑地表示愿意以志愿军的形式参战,但苏联必须出动空军进行空中掩护。这个问题是在朝鲜战争爆发一星期后的1950年7月2日,周恩来召见苏联驻驻华大使罗申时提出来的。

这个问题后来的解决进程如何呢?

学者沈志华在他的论文《难以做出的抉择: 对苏联空军投入朝鲜战争的历史考察》(20O9年)中对这一段历史做了比较详尽的叙述。他首先指出:“在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历史中,这是美苏之间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面对面的战争行为,尽管双方都心照不宣地把这一事实隐瞒了40多年。那么,一向处事谨慎的斯大林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决定把苏联空军投入战争的?苏联空军是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参战的?”

沈志华接着指出:“苏联空军参战的过程是同中国出兵问题紧密相连的,这个过程与其说反映了苏联对美国的政策和立场,不如说体现了中苏同盟之间的微妙关系。”
斯大林在7月3日和7月13日两次回电的内容表明,为了催促中国下决心并尽快做好出兵朝鲜的准备,他明确承诺,苏联除了愿意帮助中国培训空军人员,提供空军装备外,还将向“进入北朝鲜作战”的中国军队提供空中掩护,也就是说,苏联空军将与中国陆军并肩作战。但是,斯大林在这里预设了一个条件,即中国出兵(当然也是苏联空军出动)的时机是“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

然而,到8月下旬朝鲜人民军攻势达到顶峰时,斯大林此时变得更加谨慎了,他不仅没有及时向朝鲜提供空军援助,就连原来已经确定的为中国军队提供掩护的任务也停止执行了。8月28日,苏联军事部长(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报告,鉴于8月27日美军飞机对中国东北的居民点和火车站实施了空袭,军事部请求允许让已经集结在那里的苏军第151歼击航空师承担起为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提供空中掩护的战斗任务。第二天,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在该文件上批示:“退还A.M.华西列夫斯基”,便没有下文了。8月31日,华西列夫斯基再次提交报告,询问“是否有必要命令第151歼击航空师在培训中国飞行员的同时,还能够为该地区的人民解放军提供空中掩护”,并说明这项任务是根据苏联政府的决定提出的。这一次,布尔加宁干脆在报告上直接用笔勾掉了所询问的这句话。布尔加宁这样做,显然是经过斯大林允许,甚至可能就是斯大林授意的。

不仅如此,9月13日,苏联军事部决定抽调部署在沈阳地区的苏联空军兵力加强旅顺海军基地的力量。这次调动命令,显然与9月4日美军飞机攻击并击落旅顺基地正在空中训练的苏军轰炸机事件有关。这充分表明斯大林对旅顺港地位的重视,而对于将要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的掩护,这时已经不在苏联空军的任务日程表中了。但是,急剧变化的朝鲜战局打乱了斯大林的部署。

沈志华在文章中对毛泽东急于出兵援助朝鲜是这样叙述的(文字有删改):

从9月14日到18日,斯大林不断接到战报: 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朝鲜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朝鲜局势的突然变化,中国领导人立即作出了反应。9月18日,周恩来召见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和军事顾问科托夫、孔诺夫。周恩来不满地指出,朝鲜很少在军事问题上向中国提供情报,中国曾尝试派一些军事技术干部去朝鲜观察战场形势,可是至今没有收到平壤的任何答复。中国人根本不知道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计划,也不了解战场的真实情况。……最后,周恩来不无用意地指出,由于没有做长时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现在西方国家非常担心苏联和中国可能参与朝鲜的军事冲突。所以“应当利用这种恐惧心理采取能证明我们意图的步骤。从这方面讲,中国军队由南方向东北调动,足以使英美政府感到不安。”周恩来请求把这些意见尽快通知苏联政府并给予答复。20日莫斯科答复,朝鲜没有及时提供军事情报是不对的,但原因在于他们年轻,没有经验。至于中国对朝鲜作战的建议,苏联同意立即将人民军主力北撤,建立起汉江防线。但是,对于周恩来提出的中国出兵的问题,斯大林没有任何回应。

9月19日,周恩来召见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向他讲述了前一天与罗申谈话的同样内容,并进一步问,在美军仁川登陆以后,“朝鲜政府下一步对中国有什么要求”。

李周渊当天便电告了金日成的原话:“朝鲜人民准备长期战斗”。此外就没有任何来自朝鲜的消息。20日金日成向苏联大使什特科夫说,中朝之间有过一个约定,即如果敌人在后方登陆,中国人将用自己的军队来帮助朝鲜。接着问什特科夫,应该如何答复中国人。在苏联大使一句“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后,金日成又说,中国军队有作战经验,但在大量美国飞机不间地狂轰滥炸的环境下,他们将会有何表现也很难说。在场的朝鲜人都随声附和说:“如果让中国军队到朝鲜参战,而没有空军为其提供空中掩护,那么,战斗依然会相当艰难”。

在美军仁川登陆后不久,斯大林本来产生过出动苏联空军保护平壤的念头。……但是,华西列夫斯基最后报告说:“第一次空战后,我国飞行员保卫平壤的战斗就会被美国人发现,因为空战的一切指挥将用俄语通过无线电进行。”或许是军事部长的这番话提醒了斯大林,或许是急剧变化的朝鲜局势迫使斯大林重新考虑了对策,总之,到了危急关头,苏联战斗机并没有出现在平壤上空。

9月30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的报告: 汉城可能已经陷落,人民军主力部队北撤的道路也被切断,并失去了联系。同日夜晚,金日成来了求援信,恳求斯大林给予“直接军事援助”,如果不行,就“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志愿部队”。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莫斯科终于为中国军队开放了绿灯。10月1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国军队以志愿军的方式入朝参战,在三八线以北地区组织防御。或许是考虑到此前莫斯科对中国出兵问题的种种反应,斯大林最后故作亲近地说:“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此事,而且也不打算谈。但我并不怀疑,他们得知此事后将会很高兴。”

从作战角度讲,与美军相比,中国军队最大的弱点就在于武器装装备落后和没有空军支援,而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告知了斯大林。毛泽东在10月2日起草的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不仅开列了包括坦克、重炮和几千辆汽车在内的大量武器装备清单,而且提到“敌有制空权,而我们开始训练的一批空军要到1951年2月才有三百多架飞机可以用于作战”。故要求苏联在中国军队出动时给予空军支援。如果说因这封电报没有发出而斯大林不知其内容的话,那么,10月7日,斯大林派驻朝鲜的私人代表马特维耶夫报告说: 朝鲜内务相朴一禹已于10月5日从北京返回,他在北京期间受到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两次接见。毛泽东说,我可以尽力帮助朝鲜,但就是不能派出军队。原因在于,第一,中国出兵势必把苏联也拖入战争,而这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二,中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空军和海军。毛泽东对苏联人的谈话就更直接了。10月6日,毛泽东与苏联大使罗申谈话时说到中国出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中国军队的技术装备非常落后,“完全指望苏联的援助”。谈话中,毛泽东“特别关注的是空军问题”,他指出,中国出兵“必须要有空军部队”,……毛泽东最后说,为了汇报中国的有关情况和全部想法,他必须派周恩来和林彪前往苏联。由此可以断定,周恩来赴苏联谈判之前,斯大林对其目的和要求是清楚的。

10月8日,毛泽东分别正式通知金日成和斯大林,中国已决定组成志愿军援助朝鲜,部队大约在10月15日开始入朝。……但这一切来得似乎已经晚了,此时的斯大林有一种不祥之感,他在不安地等待已经进入苏联国境的周恩来和林彪。

其实,在朝鲜战争爆发前,苏联空军就已经进驻中国了。1949年底国民党军败退台湾以后,凭借其空军优势,不断派飞机对大陆进行轰炸和袭扰,最严重的是1950年2月6日对上海的轰炸。由17架重型轰炸机进行的这次轰炸,造成上海大面积停电,供水中断,所有企业停产;上海上下人心惶惶,甚至作出了将工业企业迁往内地的什划。此时毛泽东正在莫斯科谈判中苏同盟条约,接到报告后,便请求斯大林给予空军援助。于是,苏联派出由巴基茨基中将率一个防空集团军开赴徐州和上海,共127架飞机。3月7日,第一支苏联空军部队第106歼击航空师第351团便进驻了徐州机场,并担负起警戒和巡逻任务。在随后的空战中,苏联空军占有明显的优势。从3月8日到8月1日共出动飞机230架次,进行了7次空战,击落6架敌机,而自己没有任何损失。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采取了干涉政策,并首先投入了空军和海军。美国参战后给朝鲜人民军造成了重大损失,首当其冲的就是朝鲜空军和海军。开战仅仅九天,到7月3日,朝鲜已有36架飞机和5艘舰艇被击毁。这时斯大林才意识到,战事的发展很可能不会是顺利的,他需要考虑如何对朝鲜进行直接军事援助的问题,只是这种援助不能来自莫斯科。于是,他把目光盯向东方的盟友——中国。而毛泽东虽然也想在老大哥面前露一手,但又顾忌对手的空中优势,于是提出一个先决条件: 出动空军支援。

那么,斯大林能不能出动空军帮兄弟一把呢?沈志华的文章这样叙述:

10月11日,周恩来等人经莫斯科飞抵高加索黑海边斯大林的休养地,并于当天下午与苏联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周恩来介绍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出兵援朝问题的情况,说明中国出兵将面临巨大的实际困难,强调需要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援。斯大林指出: 完全可以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要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事装备,但是,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才能出动。反复讨论后,双方认为,既然大家都未做好准备,只好放弃朝鲜,及早通知金日成安排撤退。会后,斯大林、周恩来联名致电毛泽东指出: 如在一个月内不用相当数量、装备精良的部队提供直接援助,那么由于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军队无力支撑,朝鲜将被美军侵占。因执行掩护任务的苏联空军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到位,装备和培训中国部队至少需要六个月,而那时援助朝鲜已无意义,故决定中国不再出兵。电报最后说,等待毛泽东作出决定。

周恩来之所以接受中国不出兵的意见,显然是因为苏联没有完全满足中国的出兵条件,而这一点应该是毛泽东已答应彭德怀并事先与周恩来商定的。彭德怀10月9日在沈阳召集了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说明当前形势及中央意图。讨论中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特别讲到空军问题,以至于会议尚未结束,彭德怀和高岗便向毛泽东发急电询问:“我军出国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掩护?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在会后发出的电报中还提到:“陆空联络尚未规定,据说须经军委规定,请即速办理,否则(会)发生误会遭受损失。”志愿军总部很多领导人都认为,在没有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出兵,弊多利少,因此建议“三两月内新的装备确有保证(尤其是空军能够出动),则可以按原计划进行。否则,推迟出动时间的意见是很值得考虑的”。这足以表明,中国军队出动前是得到过有空军掩护的许诺的,只是具体方式和时间尚不清楚。现在周恩来没有从斯大林那里得到任何确实的保证,自然同意放弃朝鲜的意见了。而斯大林此时作出的推迟出动空军的决定,则有着更加缜密的思考。

斯大林说苏联空军没有做好准备明显是一种托辞,因为如上所述,不仅集结在沈阳地区的别洛夫航空师早已整装待命,而且就在十几天前华西列夫斯基还向斯大林报告,准备从滨海边疆区调往平壤的第32歼击航空师第304团和两个高炮营及辅助部队,只要五六天便可以到位,并于10月3日“开始执行保卫平壤的战斗任务”。斯大林在10月11日明确表示苏联空军不能与中国陆军同时出动的真正原因,分析起来大概有三点:

第一,斯大林一向严禁苏联军队在前线与美军发生直接冲突,尽管可以在后方提供空中掩护。10月2日斯大林得到报告,南朝鲜先头部队已经越过三八线。这就是说,朝鲜北部即将成为战区。斯大林由此变得更加谨慎了,他不愿显示出任何苏联将与美国直接和公开对抗的迹象。莫斯科对美军飞机空袭苏联边境机场的反应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0月8日,两架美国战斗机侵入苏联滨海地区领空作低空飞行,并对距边境一百公里的一个军用机场进行机枪扫射,造成七架飞机被毁。对此,苏联不仅没有任何军事方面的反应,甚至在外交抗议被退回时,竟然采取了默不作声的态度。可以想见,当北朝鲜正在变为前线的关键时刻,周恩来跑来要求苏联明确表态出动空军入朝作战,斯大林自然会采取推脱的态度。

第二,斯大林对于中国出兵作战的决心及取得胜利的前景持怀疑态度。在美国参战后,斯大林希望中国做好出兵的准备,并表示愿意出动空军给予帮助,但并不急于要中国出兵;在战局陷入危急后,斯大林极力鼓动中国出兵,以便稳定朝鲜战局,但是当美军已经越过三八线继续向北推进,而中国在出兵问题上显得犹豫不决时,斯大林又失去了信心。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林也就泄气了,说算了吧!”斯大林表示苏联空军晚两个月出动,就是要看先行的中国军队是否能在朝鲜站住脚,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给莫斯科留下一个回旋余地。

第三,斯大林还寄希望于通过秘密外交渠道和平解决问题。在三八线将被突破的危急时刻,9月27日正在纽约的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电告,一位亲苏的美国企业家兰开斯特向苏联驻联合国代表表示,他可以安排与美国国务卿的助手或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会晤,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方式。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当天便开会并作出决议,同意与美方接触,听取他们的意见。随着局势进一步恶化,苏联又采取了一个行动。10月4日,联合国秘书处的苏联工作人员瓦西里.卡萨涅夫邀请挪威驻联合国代表汉斯.恩根共进午餐,希望他作为中间人向美国政府传话: 如果麦克阿瑟同意在三八线止步,苏联将劝说北朝鲜人放下武器,并允许联合国委员会进入北朝鲜主持大选。显然,如果这些秘密外交取得成果,即使中国出兵不利或者不出兵,危机也会过去,而苏联就没有必要再冒险与美军作战了。

10月12日下午3:30看到斯大林和周恩来的电报,毛泽东的第一反应是:“同意你们的决定”。晚10:20,毛泽东再次去电告知,中国军队尚未出发,已下令“停止执行进入朝鲜的计划”。斯大林接着便致电平壤,将黑海会谈的结果通知金日成,并要他立即组织撤退。其实,毛泽东的态度并不像他电报中说得那样坚决,他给彭德怀等人的指示实际是:“10月9日命令暂不实行”,部队“暂不出动”,还要彭、高二人来京一谈。毛泽东之所以没有把真实想法告诉斯大林,也许是对在如此条件下坚持继续出兵的主张能否再次被其他中国领导人接受没有把握。但是,经过13日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后,毛泽东可以向斯大林表示中国的决心了。

会议刚结束,13日21时毛泽东即刻召见苏联大使罗申,并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过再次讨论决定,“我们应当帮助朝鲜人”。此前,金日成已经接到斯大林关于撤退的通知,虽然感到意外,但也只得表示遵照执行。莫斯科得到报告,平壤的政府机关和外交使团8日已经开始撤离,但组织混乱,情绪低落,并对苏联未能及时给予帮助颇有怨言。于是,斯大林紧急电告金日成:“鉴于中国同志作出了这个新的决定,请把昨日发给您的电报中提出的对北朝鲜进行疏散以及朝鲜军队向北撤退的时间先往后拖一拖。”14日凌晨收到罗申关于中国出兵的补充报告后,斯大林再次告诉金日成:“此前通知您的关于中苏领导同志会谈时提出的建议应予撤销。”不过,罗申的补充报告特别指出了空军问题。毛泽东说:“我们的同志以前下不了决心,是因为他们对国际局势问题、苏联的军事援助问题、空中掩护问题还不清楚。现在,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清楚了。”“主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能够掩护我们的空军。我们希望空军能够尽快到达,无论如何不迟于两个月。”

斯大林和毛泽东在出兵朝鲜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出不出动空军,何时出动。最后的胜者显然是毛泽东,他的坚决出兵决定迫使斯大林不好意思再袖手旁观、再三拖延出动空军了。

(未完待续)

荀路 2021年1月6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