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此心安处是吾乡”:心水找到归宿

认识心水或读过他的长篇纪实小说《沉城惊梦》与《怒海惊魂》的人,都知道他和他的家人早年曾经有过多麽险恶可怕的人生经历。

心水原名黄玉液,在越南出生丶长大。不过,这个国家曾经给他一家带来几乎灭顶之灾。这是一个战乱的国家。虽然1954年“奠边府之役”促成抗法战争得以结束,但不幸越南又分隔南北,引爆长达二十一年之久的二十世纪著名的“越战”。关于他对这个国家的记忆与感情,心水曾在《梦绕湄公河畔》一文中写道,稚龄时期他在出生地越南湄公河畔巴川省度过,记忆缥缈如梦幻,那些童年应有的欢笑泪痕彷佛被倾倒的涂改液通通抹掉,残存的是震撼他幼小心灵的死生轮回,宛若烙印深深烧焦脑细胞,偶尔回想好像仍有淡淡的烟硝自久远的岁月里飘荡。他离开出生地巴川省后,湄公河的浊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滔滔涌动,流走了岁月。到了1978年心水被逼携眷弃国抛乡,投奔怒海,至今又有四十二年了。再进一步看,心水的父亲,他的祖辈,世世代代是中国人,祖籍地是中国福建厦门同安区。他幼儿时曾被父亲带回老家生活过一年,1950年初父亲又带着妻儿仓皇出逃,至今竟然已经七十年了。这样,我们看到一个现像很有意思,而且对解读心水及其作品思想内容至关重要:心水是一个炎黄子孙,身上流着华人的血液,传承着中华文化;但他在越南湄公河畔巴川省出生,越南曾经是他的国家;而现在,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定居,从难民变成了澳洲公民。

2011年4月20日,心水、婉冰伉俪陪同访澳台湾作家陈若曦与悉尼文友相聚。

关于祖籍国老家,关于出生地越南,关于澳大利亚新家园,心水都写了许多诗文。我特别注意到,他在好几首诗中都出现儿时记忆中的“古井”这个意像,如收在《三月骚动》中的《古井》(2000年1月19日写于墨尔本)和《故乡》(2004年1月24日),以及后来写的《故园无此声》(2007年10月30日春末写于墨尔本),都以“古井”这个意像抒发他浓浓的乡愁。他感叹“井边陈迹已渺/冷风丶夕照丶孤影/我细细追觅,宛若云端”,感叹“儿时的足迹已无痕/古井的水也早已干涸”。几十年里,心水心中常记挂着家乡祖厝那口古井,那口藏着他童年欢笑的古井。他曾经回到祖籍国厦门同安老家寻根,当然,几十年了,井在人事非,那座大祖屋庭前的老井早已斑驳破败,稚年时玩耍的记忆几已烟远。心水徘徊凭吊,不能自己。清人纳兰性德《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心水身在墨尔本,夜深人静,读之难免感触万千,写出:“故乡祖屋早已破落/园圃荒芜野草生/无墓可扫的异乡人/此刻唯有将思亲之心放在/声声低吟纳兰性德的诗句”。

“异乡人”!此时已是“无墓可扫的异乡人”!在故乡祖屋面前感觉自己成了异乡人,这是多大的失落与痛苦!但这就是人生啊,这是时代风云社会变迁打在心水心灵上的烙印。

心水难忘他一家当年怎样被澳洲接纳。在《日久新乡犹吾乡》一文中,他作了回顾。印度尼西亚“丹容比娜”难民营,他和妻子带领着四个未成年子女,接受澳洲移民审查面谈时,那位严肃的移民官透过传译问他,为何要撰择去澳洲定居?心水有点紧张,但指着身旁儿女坚定地回答:是为了让他们到澳洲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做澳洲的好公民。传译转达了他的话后,移民官头也不抬地在公文上快速书写,然后站起来伸手与他相握,恭喜他一家被接纳前往澳洲了。心水刹那间手足无措,极难相信那麽简单的一句回答,便过了关,终能如愿以偿。那晚,孩子们睡着时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意,心水自己甚至在梦中也开心地笑个不停。的确,一切的苦难都过去了。

于是,心水这位华人,就像命中注定,相继两次成为两个不同于祖籍国更彼此绝然不同的国家的国民。

他对选择澳洲定居,非常满意。他们一家顺利前往原来一无所知的这块广袤新天地重生之后,果然发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天堂,甚至书上所描写的“桃花源”,佛经上所讲的“净土”,竟然就是澳洲这块和平宁静的乐土。这里没有斗争,没有压迫,生命财产都有法律保障,人民丰衣足食,素质优良,和谐共处,博爱之心及于所有飞禽走兽。心水在许多文章上都说,良禽择木而栖,好木就是良禽的家。他一家人冒险投奔怒海就是为了寻求自由民主的新生活,与澳洲这片美丽的新天地接触后,立被深深吸引,早已视之为故乡了——居住所在能令身心安宁,生活平安美满,就是故乡;而且,子子孙孙也将在这里绵延下去,不但生于斯也将死于斯。
正如苏轼《定风波》所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心水这种人生哲学,他所达致的这种思想境界,无疑值得赞赏。心水深存感恩之心。在他心中,一直不断地自问:“我们来到了极乐净土,这个新乡的人民及政府如此厚待我们,此恩此德,怎生回报呢?”他热爱澳洲之情时时自然流露。

心水此情自然也流露在他的《三月骚动》诗集里。如此书开篇之作《Cranbourne》:

深冬竟温暖如初秋/与妻携手迎阳光寻幽/城镇热闹,是没有风沙飞扬的关卡/市民微笑颌首,擦身过后/陌路相逢他朝再遇仍不识/我们是徜徉在草地上的羔羊

《Cranbourne》是《小城徘徊》五帖之一,写于1993年8月26日。当年8月深冬某日,心水和妻子驾车到墨尔本东南方五个小城镇游玩,其中一个是Cranbourne,所见不过是澳洲平常民风,但心水有感激发,逐成此诗。有论者说,这一首短诗,就像一把钥匙,开启心水艺术思想的大门,让我们能够在一开始便接触到诗人的内心,接触到他对生活和现实的思考与理解。“我们是徜徉在草地上的羔羊”,这种回归平等博爱的悠然心态,把内心的空间拓展到了最大。

又如收在《三月骚动》诗集的《雪梨歌剧院》。这首诗初稿于1993年7月,重修于2006年7月10日,经过十三年沉淀与升华的这首诗,从头至尾洋溢着心水欣喜赞美之情:

现代图腾 雪梨的标志/屹立岸边招引过客/阳光下白晶晶的贝壳/原是深海里千万年的巨蚌/相约浮上岸/依恋重堆叠/孕育的明珠夜夜放光芒/轻歌曼舞琴音乐曲流泻/岁岁月月吸纳如鲫的游人/奔驰千里,我急急地赶来/仰望膜拜,蚌骄傲地/以不变之姿/笑红尘大千男女/精灵已成化石/是全球知名的景点/啊!雪梨,妳妩媚的容颜/竟是蚌精赐予/一座雄伟宏观的奇妙建筑/对八方招手,明珠放射/诱惑,我聆到蚌窃窃的笑声/远远近近超越时空当头淋下

(未完待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