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崩溃(13)

  俄国各界的反思(13)

说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对苏联解体的反思,现在再说普京对苏联解体的看法。

1999年8月,年仅47岁的弗拉基米尔.普京被叶利钦总统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叶利钦还指定他为自己的接班人。同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宣布提前辞去总统职务,由普京出任代总统。2003年3月,普京在总统选举中获胜,5月正式就任,成为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他在执政后实行的内外政策,与叶利钦时期的政策既有继承和相似之处,又有不少创新和差别。普京对苏联时代采取了不同于叶利钦的态度,对于苏联历史作出了较为审慎客观的评价。

下面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对待苏联时期的错误和成就的:

一、不全盘否定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承认这一时期取得了积极成果

在对待苏联历史这个问题上,叶利钦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普京对苏联历史并不全盘否定。他在1999年12月29日发表的纲领性宣言《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指出: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共产主义学说的标志下”, 所以必须对苏联体制进行改革,但是 “否认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而认识不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付出的巨大代价错误就更大了”。普京的这一结论是比较客观的。他所强调的重点是社会和人民在苏联时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他又客观地承认这一时期千百万苏联人民历尽艰辛所取得的无可置疑的成就。普京对苏联时期历史成就的肯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民心,同时也为后来的施政尽可能地创造了较为宽松有利的空间。

在谈到苏联解体和有人要求恢复苏联这一非常敏感的问题时,普京说: “谁要是不为苏联的解体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良心;谁要是希望恢复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

2000年底,普京建议将沙俄时代的三色旗和双头鹰作为国旗和国徽,将苏联作曲家亚历山大洛夫的曲子即苏联国歌的旋律作为俄罗斯国歌的旋律。同时,他还建议将红旗作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正式旗帜。他强调说: “我想对那些不同意这个决定的人说,请大家不要加剧局势,不要拆桥,不要分裂社会。如果有人认为不能使用苏联时期的标志,那等于说我们的父母虚度了一生,活得毫无意义。我无论如何不能同意这种观点。我国历史上有过砸烂一切的时期。如果我们再一次这样做,世人就会说我们是数典忘祖的人。”

苏联解体后,关于列宁遗体问题,普京认为在目前不宜迁葬列宁遗体。2001年7月18日,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 “我国在苏共一党专政统治下度过了70个年头。这相当于整整一代人。许多人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列宁的名字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迁葬列宁就意味着他们是为一种虚假的价值观奉献了一辈子,他们为之努力的都是空洞的目标,他们虚掷了一生的光阴。这样的人不是少数。”因此,为了保卫社会稳定和团结,不妨碍俄罗斯的改革进程,普京反对重新安葬列宁的遗体。

关于普京其人其事,手头掌握的材料不多,从列昂尼德.姆列钦的《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一书中看到的普京同志的形象如下:

普京1952年生于列宁格勒。他的父亲是一家工厂的钳工,卫国战争的伤残者,双腿留有手榴弹的弹片。他的同班同学记得沃洛佳.普京——那个额上垂着一绺浅色头发的小伙子是个“平常的男孩子”。

他不让任何人过问他的私事,也不对哪个人表示特别友好。……同他谈话,正像同戈尔巴乔夫谈话: “你谈了一个小时,仍得不出什么东西……”

在八年级之后,他转学到化学专科学校。但学得不怎么样,化学、物理、代数和几何都得了三分。但很倔强,在毕业晚会上他同女班主任争论说,他能吃下20个奶油卷,后来他实际上只吃了14个。

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在那里听了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课。此人在他的一生中起了关键作用。

他的大学同学回忆普京是个平静含蓄、并不特别突出、善于控制自己、坚毅的人。他既不喝酒也不抽烟,甚至对姑娘都不特别注意。

年轻的普京喜欢摔跤和柔道,在大学时代甚至曾获得列宁格勒冠军。……大学毕业时,他有了自己的一辆“扎波罗什人”牌小汽车,这是他买彩票中的奖。

他一生中有15年是在克格勃对外情报局工作的。这一点使有些人感到害怕: 我们为什么要挑选一个契卡人员当总统呢?另有一些人对此感到满意: 契卡人员,这意味着他是个可靠的和严肃的人。

当普京念完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之后,他就被邀请去克格勃工作。而克格勃的干部部门挑选人员是非常审慎的。

普京的特工生涯不是典型的,因为他在1991年倒向了新政权一边,并放弃了他的党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抉择。在时代的转折点上许多人离开了克格勃。有去做生意的,去银行的,当私人保镖的,但不是去从政,更不是去当民主派。而普京却到被认为是克格勃敌人的索布恰克那里去工作。

普京后来被派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德累斯顿州国家安全局的苏联联络军官小组工作了五年。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从来到这个城市的西方商人和学者中招募间谍。谁都不清楚,普京在这个工作中是否取得了什么成绩。但是,几年后,德国同志还是给普京同志颁发了一枚表彰他“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人民军作出贡献”的奖章。

姆列钦在书中写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着一些说法,说弗拉基米尔.普京是属于20世纪的一个超级间谍,虽然实际上他是一个职位不高和职衔较低的军官。普京在谍报工作中没有作出辉煌的成就。如果真是那样做了的话,也许他就像很多在谍报工作中作出卓越成就的人那样,现在坐着靠拿养老金生活和在挖菜园子了……”

普京生长在红旗下,他和他的家人和苏维埃政权之间也没有什么恩怨,所以他对苏联历史不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足为奇。

普京高度评价苏联军民在卫国战争中艰苦卓绝的英勇战斗和作出的巨大牺牲。2000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55周年纪念日这天,普京在红场上举行的阅兵式上讲道: “我们一起捍卫了和平,没有允许敌人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保卫了强大的苏维埃祖国,维护了我们国家的独立,为打败法西斯分子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普京对苏联解体表示惋惜。当有记者问他对“八一九事件”的看法时,他回答道: “很清楚,他们正是以自己的行动使我们的国家垮台的。当然从原则上讲,他们的任务也是高尚的,也许正如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是想阻止苏联免于崩溃,但是他们选择的手段和方法恰恰是推进了这种崩溃。当我从电视台看到这些叛乱分子的时候,我立刻意识到一切都完了。” “我当时有一种感觉,已经再也没有国家了,十分清楚,联盟出了问题。而且这是名为瘫痪的无法医治的绝症——政权瘫痪了。”

柏林墙的倒塌给普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有记者问普京: “柏林墙倒塌时,您感到难过了吗?” 普京回答道: “事实上,我明白这是不可避免的。坦率地说,我只是遗憾苏联失去了在欧洲的地位,尽管理智上我也明白这种地位是不可能永久的,但我还是希望哪怕有另一种什么方式来替代。可是没有什么别的方法。这让人感到委屈,所以我抛弃了所有的东西,离开了那里。” “还在德国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苏联这个体系没有前途。因此我没有接受调到莫斯科克格勃中央总部工作的建议,而是回到了列宁格勒。” 2001年9月25日普京在德国联邦议院讲话时说: “正是俄罗斯人民的政治选择使得苏联领导人采取了最终导致柏林墙被拆除的决定。正是这一选择大大扩大了欧洲人道主义的范围,并使我们确信无论是谁永远也不会使俄罗斯再回到过去。”

2001年12月5日,普京在接受希腊记者的采访时也涉及到苏联解体问题。普京说: “当时是否有别的选择?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历史没有假定式。这种过程发生了,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国际冲突。南斯拉夫及其人民的命运是个悲惨的例子。当然,俄罗斯甚至其他前苏维埃共和国的大多数人都非常痛苦地经历了统一国家的解体。因此解体的不单单是共和国,在一瞬间,亲戚、朋友和亲人都变成了不同国家的居民……无疑,我们应该保持苏联各共和国和人民关系中所有比较好的东西。”

普京在2002年1月出访波兰前回答记者有关斯大林在苏联历史上的功过问题时说: “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 普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是既正视事实判断,又坚持价值判断。

普京在德国联邦议院的一次讲话中也谈到了斯大林模式问题,他指出: “在信息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斯大林模式的极权主义思想已经不再有可能与自由民主思想对抗了。俄罗斯绝大多数公民的思维已经被自由和民主的精神所控制。”

普京在苏联克格勃对外情报局工作了15年。他在谈到自己的克格勃背景时,对于自己在克格勃工作的历史感到非常自豪,并认为这段经历对他治理俄罗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说: “最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同别人进行交流,如何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他还说: “在情报部门工作,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一颗爱国心,我热爱我的国家。”

列昂尼德.姆列钦叙述了普京结束了克格勃的工作之后,如何开始自己新的人生之路:

普京一直服役到升至中校为止,1990年回到自己出生的城市(列宁格勒)。据说,曾建议他去列宁格勒(克格勃)局干部处担任一个没有什么前途的职务。他拒绝了,说他将自己找工作。于是就把他转为克格勃预备役。

开始时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做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国际问题助理的位子——需要注意外国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从中发现克格勃在招募人员的意义上会对哪些人感兴趣。

普京不喜欢这个工作。他设想将来或者去当教师,或者去做生意。

但是这时诸事得到了最佳的安排——他来到了正在此时当选为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索布恰克身边。索布恰克请普京当自己的顾问。有人批评索布恰克,说他不该聘用前克格勃官员,但是索布恰克回答说: “他是我的学生。”

普京在列宁格勒市长办公厅领导对外联络委员会,这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机构,因为它主管所有对外经济事务。

普京一直同丘拜斯和盖达尔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尽管索布恰克作为市长常常同他二人有矛盾。索布恰克对普京是毫无保留地信任的。

19943月,普京成了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副市长,但仍保留了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普京极力不抛头露面。人们甚至称他为斯莫尔尼宫的灰衣主教。

普京对索布恰克一直怀有感激之情。后来,检察长对前圣彼得堡市市长开始立案审查贪污问题,企图把他关进监狱。索布恰克因心脏病发作被送进了医院。他老婆设法把带到国外去治疗。许多人当时认为,索布恰克完全是躲过了检察院的追究,直到20002月传来了他去世的消息。

但是,他还是得以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这是由于普京的缘故。时任联邦安全局局长的普京没有抛弃自己过去的教授和上司。索布恰克去世后,普京派了专机把他的棺材送到圣彼得堡,他自己也去参加了葬礼。

(索布恰克去职后)普京不想在新市长的班子里工作,他提出了辞职,并转到了莫斯科投奔到叶利钦手下工作。

普京在1996年被任命为俄罗斯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他处理了俄罗斯在国外的财产所有权问题。叶利钦很快就给了普京良好的评价,并把他调到总统办公厅。

19973月普京担任了总统办公厅监察局局长。一年之后他成了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他负责同各地的联系,弄清地方上是如何使用贷款的,行政长官们得到的钱花到哪里去了。但是普京在这个任上只呆了两个月。之后他担任联邦安全局局长。

叶利钦如此喜欢普京,在19993月还任命他兼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让他进入了作最重要决定的一个小决策圈。

普京性格强硬,但是极力不说任何人的坏话。他在实现一个目的时非常准确和坚定。他有些幽默,善于作出反应。有点儿自矜,并稍带点儿卖弄。甚至不只一年地同普京在一起工作的人也说,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他不外露,他是自在之物。人们不仅是看一个政治家的言论,也是看他在这样或那样的形势下的行动去评价他的。而普京的政治生涯实质上是在1999年夏天开始的。

如果没有车臣战争,人们也许会认为普京是一个过渡性的总理。但是在战争的形势下,他的执着和坚定同他的前任的萎靡不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莫斯科和其他城市中发生的爆炸把人们吓坏了,而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保卫者。他满怀信心,答应要严惩犯罪分子,开始严厉和无情地行动起来。他体现了不怕威胁的权力,对问题不是害怕,而是着手去解决。他不垂头丧气,不唉声叹气,见困难不抱怨,而是去干,把一切搞好。

普京的力量在于谁对他都一无所知。他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是从阴影下走出来的人。而这一点在竞选中具有不容争辩的优势。

叶利钦在退休之前一个半月这样向记者们谈到普京: 我愈来愈确信,对俄罗斯来说这是唯一的方案,是最可以接受的……他作为总统能够带领俄罗斯前进。因此,我过去和现在都支持他作为候选人。还要说,我的信心不仅保持不变,而且与日俱增。你们看看他的行动,你们分析分析他的举措: 它们是多么合乎逻辑、有智慧、有力量……”

尽管如此,正如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所说的,看来在普京这个“共和国总统的王位接班人”和在最艰难的斗争中夺取了克里姆林宫的鲍里斯.叶利钦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点。

1999年12月31日上午9点,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签署了第1761号命令:

1)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92条第二款的规定,我从1999年12月31日12时0分起中止行使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全部权力;

2)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92条第三款的规定,从1999年12月31日12时0分起,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全部权力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临时代理;

3) 本命令自签署之时起生效。

这是叶利钦总统颁发的最后一道命令。

9点30分,弗拉基米尔.普京到场。他签署了他这一生中的第一道命令:

“鉴于俄罗斯联邦总统鲍.尼.叶利钦辞去职务,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92条的规定,我从1999年12月31日12时0分起临时代理总统的全部权力。”

列昂尼德.姆列钦的《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一书最后一页这样写道:

普京签署了老早就准备好的命令: 《给予中止行使其全部权力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及其家庭成员以保障》。

这道命令的要点在于完全豁免了叶利钦的刑事追究: “不得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不得将其拘捕、关押、搜查、审讯或个别检查”。同时规定他的住所和交通工具也同样不受侵犯。

回忆一下历史是很有意思的。1991年底当叶利钦占领克里姆林宫之后,断然拒绝给下台的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以这种不受侵犯的保障,而是责令他立即忏悔所有罪行,趁现在还为时未晚。

普京这道慷慨的命令为叶利钦实际上保留了他辞职前所拥有的一切福利待遇和特权: 国家别墅、警卫、医疗,以及支付助理和秘书们的钱。

叶利钦和普京还谈了两个小时话,然后和强力部门的部长们共进午餐。最后叶利钦再次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用双眼环视之后说道: “这里全是国家的了。我的东西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所有他个人的东西和文件都已经运到了别墅。他送给普京一支他用来签署命令的钢笔。

然后,鲍里斯.叶利钦驱车离开克里姆林宫,留下一句告别的话:“照管好俄罗斯!”

弗拉基米尔.普京留下来了,新的一年来到了,克里姆林宫的生活在继续,但是已经见不到叶利钦了。

那么,弗拉基米尔.普京大帝能照管好俄罗斯吗?

            (未完待续)

荀路  202175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