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崩溃(43)
俄国各界的反思(43)
俄罗斯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进行分析后还得出如下结论:
5.历史的重负、内部的不断侵蚀和外部的“和平”侵略
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列克谢耶夫认为,苏联实际上一直承受复杂的地域性问题的重负。其中部分问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所固有的,它的许多地区具有多种的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另一部分问题则是由于错误的地域政策而造成的。这些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加之全球性地域主义激化的外部条件,致使险情层出不穷,但极权主义国家的严厉控制使得局面得以维持。改革本身并未要修改地域政策,但是随着经济的崩溃、思想道德准则遭到破坏、民族问题的尖锐化,许多地方开始发生流血事件。1991年是苏联存在的最后一年,本土曾出现160余起领土纠纷事件;国家分崩离析的危险倾向已经清晰可见并很快成为事实。
阿列克谢耶夫认为,苏联消亡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历史的必然性;内部的不断侵蚀;外都的“和平”侵略。
第一个原因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宣布民族自决权之时,后来苏联成立时这一原则得以实施。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国按民族原则进行行政区划必然会导致解体。第二个原因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及政治作用的削弱、中央政权的衰败、变节分子和犯罪集团的产生、边疆地区日渐成熟的民族精英分子极力要摆脱困境而自寻出路,这些因素使得离心倾向不断增长。第三个原因源于苏联在冷战中的失败和美国的和平攻势。多年来,中央集权倾向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开始走向解体。一方面这是近百年全球趋势的表现,同时也是民族危机和国家失控的反映。
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认为: “苏联的垮台不仅是由于内部原因,而且是由于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有: 冷战,西方在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工作等各个领域占据优势。不言而喻,西方情报机构作出了巨大努力使苏联遭到失败,败坏它的意识形态的声誉,破坏它的国家制度。但是,如果苏联社会的高层领导不蜕化变质,如果国家的政治和思想领导人不向敌人敞开苏联堡垒的大门,西方及其情报机构的努力是不会取得这样的成效的。”
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米.德利金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苏联解体问题。他指出: “苏联的解体不是由于外部原因,而是由于内部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体制的瓦解,苏联在全球竞争中遭到了失败。” 他说,“当苏联的所有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腐烂时,苏联就垮台了。”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苏联领导人放弃从文化上同化各民族的精英分子(就像沙皇俄国时期所作的那样)。当帝国无法消化组成帝国的各民族的异质文化时,帝国就瓦解了。苏联的问题在于,中央政权没有同化各民族的精英分子,而是培育了这些精英分子。这些精英最后终于吞噬了帝国”。
我认为,苏联复杂的民族问题积重难返,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仅次于国家体制问题。可是,为什么世界上多民族的大国有好几个,别的国家没有因此而解体,而苏联却因此而崩溃了呢?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一书对苏联的民族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现将其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在某些共和国,声势浩大的民族主义运动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到了1991年苏联彻底解体的时候,一场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的浪潮就达到了高峰。这让一些分析家把苏联体制的终结首先归结为民族主义强大作用的结果。照这种说法,只要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体制中推行民主,长期受压抑的民族主义就必然要求独立,其最终归宿只有一个: 苏联体制终结。
这种解释根本无法说明苏联垮台的最重要的特征: 在俄罗斯,同时也在大多数刚刚从苏联之中独立出来的国家,曾经存在的社会经济体制都被抛弃了。虽然民族主义在苏联垮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这种观点太过简单化了。有人详细分析过苏联历史,认为: “并不是民族主义的存在……引发了崩溃”,而是“政权的衰落和事实上的崩溃,给了它们以脱离的机会”。我们认为,这种分析比那种认为民族主义必然导致苏联体制寿终正寝的观点更加符合事实。
许多研究民族主义问题的专家认为,与通行的说法相反,民族主义并不是人类社会中的古老现象,它只是在最近两个世纪才问世的。虽然种族、民族、部族、宗教、地区的认同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但民族国家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忠诚心、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权利观念,则是现代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时代,才催生了民族主义。资本主义工业化把人们从孤立的农村赶进大城市,用市场关系的力量把广大的地区连结成经济实体。所有这些过程都使得人们走出早期的部落、种族、宗教和地方关系,融入更大的民族关系。
正如历史学家罗纳德.桑尼所指出的,把苏联看成是一个早已存在的、划分严格的民族团体基础上简单地建立起来的体制是明显的错误。苏联体制及其所带来的快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引发不同团体产生民族意识的关键。1918一1920年内战以后,人口密集的广大地区都控制在布尔什维克手中,他们创建了一个由各个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苏联,每个共和国都具有自己的民族身份。
在苏联大部分时期里,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积极的鼓励。每个共和国都具备民族国家的许多特征(虽然没有真正的政治主权),也拥有自己的政治和文化制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群众文化素质、公共工程事业、民族认同感,在许多共和国中都有所发展。同时,俄罗斯人对苏联体制的操纵,来自莫斯科的随意摆布,少数民族人民要想成为体面的“苏联人民”就得经受压力,日益招来民族怨恨,侵袭着苏联的肌体。在斯大林恐怖统治时期与斯大林一同进入坟墓之后,民族运动就开始日益抬头,特别是在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更是如此。
当戈尔巴乔夫推行公开性和民主化政策时,这些本属地下的民族运动就可以公开亮相了。但在不同的加盟共和国,民族运动采取的形式也不同,而最后的结果必然都是导致苏联国家的分崩离析。在少数几个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格鲁吉亚,独立建国的记忆犹新,独立的呼声极高。但它们只占苏联的一小部分,而且自然资源稀少。至于其他共和国情况要复杂得多,结果根本无法预料。
苏联改革时期的民族运动开始于1988年,它并不是反联盟中央的运动,而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共和国的领土之争。接下来的一年,大规模的民族运动在苏联的边疆地区风起云涌。波罗的海三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纷纷提出主权要求。1990年3月,波罗的海三国立法机构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联盟开始面临瓦解危机。
苏联的民族问题追根溯源在于大俄罗斯主义的长期作祟。下面请看俄罗斯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讨内容:
6.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
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所长戈尔什科夫等学者在《未能举行的庆典(苏联为什么未能庆祝成立70周年?)》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苏联成立时在族际关系方面就潜伏着隐患,苏联成立后长期以来又未加以注意和克服,加上斯大林和苏共错误的民族政策,终于导致苏联的解体。他们认为,在苏联,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根深蒂固。苏联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而且一直维系在错误的原则基础上,它不承认各加盟共和国拥有真正的主权。斯大林民族政策的理论原则,实质上依旧是从18世纪起就十分强烈的俄罗斯政治扩张的政治战略。列宁承认在民族基础上独立的国家结构的出现是合法的,认为区域性或超区域性民族文化自治不应受到指责。可是,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没有受到重视。党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党中央总书记的权力迅速膨胀,致使各共和国党组织的代表参与制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政策的机会越来越少,在族际关系方面的改革也是如此。
斯大林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有两条: 一是承袭大俄罗斯必须统一、不可分割的传统观念;二是民族问题从属于政权问题。他也讲联邦制,也讲自治权,但他强调的是“集中制”形式的苏维埃联邦制。他把丧失了独立和分离权利的自治体看作联邦制的主体,把有强力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视为向“社会主义一元集权制”的过渡阶段。在国家经济生活随着改行新经济政策而发生了变化后,政治制度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主张采取强硬措施的一派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口味重新解释列宁有关成立苏联的建议。斯大林的观点在这场统一的运动中取得胜利。1985年改革起步时,许多分析家曾告诫说,戈尔巴乔夫可能遇到的问题中最尖锐的将是族际关系问题。对此,苏联普通公民和政治家都不以为然。苏共的意识形态专家始终坚信,旧俄国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实际上,制度危机正是从这个领域凸现出来的。人们对许多社会问题心怀不满,其中对族际关系现状的不满越来越明显地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斗争,而且采取了“主权国家”之间开展争执的形态。有些政治势力巧妙地推动着这一进程;另一些政治势力和国家机构则消极地、不明智地、笨拙地阻碍这一进程的发展。
戈尔巴乔夫等人在1995年出版的《从改革镜子里看俄罗斯》一书中谈到苏联解体问题时写道: “联盟国家的覆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下列事实有联系的: 社会超过了在单一的苏维埃体制下共同生活的组织框架,后者对于社会来说已经太狭窄了。管理的单一性与社会的多样性发生了冲突,如果不考虑这种多样性,就不可能在各个领域取得卓有成效的发展。”
关于俄罗斯民族主义在苏联解体中所起的作用,《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中是这样论述的:
1990年6月,一种全新的因素加入到了民族冲突之中,俄罗斯联邦通过了它自己的主权宣言!俄罗斯总是在苏联体制中占据不应有的地位。俄罗斯人是占压倒性多数的民族。他们构成了苏联总人口的一半,但却在苏共和国家机关中占有不应有的代表比例。在所有其他共和国的党和政府机构中,俄罗斯人也是高级职位的占有者。苏联周边共和国所发生的反抗,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反抗他们认为是俄罗斯人掌管的一切。
虽然俄罗斯人拥有这种种控制苏联的途径,然而在同时,俄罗斯民族主义在某些方面也受到苏联体制的压制。列宁就老是担心“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将会威胁到苏联的完整,苏联体制的组织方式也正是反映了这种担心。与其他14个共和国不同,俄罗斯联邦没有自己独立的CP组织。它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独立的共青团、工会、科学院和克格勃的共和国。为了替苏联人民建立一种全联盟的认同感,俄罗斯人的民族感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受到压制。
随着苏联周边共和国的民族运动日益高涨,其要求自治甚至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俄罗斯人的民族怨恨感也在滋生。这给叶利钦和亲资本主义联盟提供了机遇。叶利钦给俄罗斯民族怨恨感火上浇油,一再重弹下述调子: 在苏联,只有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生产的商品价值比它们消费的多。叶利钦当上俄罗斯议会主席刚刚一个月,“民主俄罗斯”就提交了一个法律议案,要求宣布俄罗斯是一个主权实体,拥有对自己的自然资源的控制权,其共和国法律高于苏联法律。叶利钦认识到了这个提议是他最终战胜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政府的绝佳方式。尽管在苏联宪法中找不到这一法律议案的任何根据,叶利钦还是说服俄罗斯联邦议会在1990年6月8日以544票对271票通过了“主权宣言”。
俄罗斯主权宣言的通过对其他共和国造成了直接的深刻的影响,改变了遍及所有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冲动的性质。过去,不管苏联体制被抹上了多么浓重的俄罗斯民族色彩,联盟的框架至少为那些非俄罗斯共和国提供了安全和实力保障,包括重大的经济利益。例如,俄罗斯丰富的原材料曾便宜地供应整个苏联。而现在,俄罗斯居然声称要掌握对其自然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以前相对平静的加盟共和国,现在也纷纷通过了自己的主权决定。到1990年,乌兹别克、摩尔多瓦、乌克兰、土库曼和塔吉克均通过了主权决定。10月,甚至一贯忠诚的哈萨克也效法了这些榜样。在有些共和国,之前并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民族运动,但它们中的CP领导人眼看叶利钦已有能力取消苏联,因而急于自己掌握主动权。
乌克兰领导人克拉夫丘克的所作所为,就是俄罗斯走向独立所引发的一连串反应的典型例子。克拉夫丘克原为乌克兰CP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书记,曾专门与乌克兰民族主义作过斗争,倡导过新型的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随着莫斯科的中央政府日益衰弱,随着资本主义成分日益增多,克拉夫丘克,这位在1990年高升为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的CP人,现在为保住自己在乌克兰政权中的显赫地位,而开始寻找新的支持。他放弃了CP员的身份,抛弃了有关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的说教,将自己打扮成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从而在苏联垮台后的乌克兰继续充当领导人。
为了追求俄罗斯的主权并实现自己把俄罗斯引向资本主义的诺言,叶利钦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举措。1990年9月,一个经济顾问小组提出了加快市场化和私有化步伐的“五百天计划”。虽然戈尔巴乔夫最后放弃了这一计划,但叶利钦却使它获得了俄罗斯议会的批准。现在,苏联和它最大的共和国通过了相互冲突的法律。这进一步造成了经济混乱,可谓是给苏联雪上加霜。在这种政治斗争的影响下,昔日环环相扣的苏联经济机制开始垮台,各共和国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被打破。
一直以来,俄罗斯联邦征收的税收约占苏联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1990年12月27日,叶利钦通过俄罗斯议会发布了一项法案,决定俄罗斯只为中央政府1991年的预算提供不到十分之一的税收款。这对中央政府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使得政府赤字迅速增长,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苏联1991年的经济完全陷入瘫痪。
俄罗斯主权宣言以及其他共和国类似的决定发布之后,戈尔巴乔夫认为,要想保住苏联,就必须在允许各加盟共和国更多自治的基础上重建苏联。他开始启动一项新的联盟条约谈判进程。为达到此目的,戈尔巴乔夫策划了一次保留联盟的全民公决,他相信联盟解体并没有反映大多数苏联人民的意愿。
全民公决于1991年3月17日举行,除了波罗的海三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其他9个加盟共和国都参加了这次投票。参加投票的公民人数为1.47亿,76.4%的票数赞成保留苏联。因此,戈尔巴乔夫可以大声宣布,保留革新了的联盟国家是民众鼎力支持的。苏联经济内部依赖程度很高,谁都知道解体就必须付出高昂的物质代价。在那些贫穷的共和国,许多人都知道自己从联盟关系中获得了不少的经济好处。大多数俄罗斯人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国土缩小四分之一,抛开五分之一(约2500万)俄罗斯同胞不管,让他们成为少数民族而散落在各个不同的国家。许多人确实希望自己的共和国有更多的自治权,但这次全民公决却显示,在9个参与投票的共和国中,只有少数人要求自己的国家成为独立之国。
然而,尽管普通老百姓反对独立,但仍然有一股推动联盟瓦解的强大势力在作祟。戈尔巴乔夫和革新后的联盟国家不只是代表了联盟的保留,而且代表了某种类型的社会主义体制的保留。戈尔巴乔夫是把各个共和国拉到一起的关键人物,他拒绝放弃他的社会主义改革目标,不允许它被资本主义所取代。叶利钦及其同僚决心废除社会主义,那么戈尔巴乔夫当然成了拦路石。虽然在许多共和国里掀起的民族运动确实反映了许多民众的愿望,但如果没有亲资本主义联盟取消社会主义体制并为资本主义大开方便之门的决心,民族运动能否摧毁联盟还很难说。
真正使主权宣言成为一股旋风的事件,正如上面已经看到的,是俄罗斯1990年6月的“主权宣言”。但这并不是什么摆脱外来政权的民族意愿所引起的——俄罗斯已经拥有的比独立情况下拥有的更多,苏联多民族的共和国都在它的掌握之中。正是叶利钦与亲资本主义联盟提出的、受到戈尔巴乔夫与联盟政权阻挠的社会经济变革计划,才激起了这一连串重大事件,启动了最终把联盟撕成碎片的历史进程。
以上论述再次明白无误地印证了俄罗斯学者梅杜舍夫斯基对苏联解体提出的两个根本原因——多民族的大国和专制权力体制——是正确的。苏联各民族包括俄罗斯民族精英主导的民族运动,加上苏联党国精英主导的推翻极权专制的民主运动,正是这两大合力最终共同发威,摧毁了貌似坚不可摧的红色帝国。
(未完待续)
荀路 2022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