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政府登台亮相,李金华,吴仪,肖扬,这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从新政府的名单中消失了。

伴随着渐渐远去的身影,是潮水般默默的掌声。相信,他们听得见这掌声,他们的继任者也听得见这掌声。

这样的离去是温暖的,是值得他们自己铭心刻骨的,也是值得他们的继任者向往和追求的。

但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这样有尊严地离去,人走茶凉,似乎早已是官场的定律,以至于挥别官场竟成普遍恐惧。那么李金华、吴仪、肖扬何以能够例外呢?

原因当然可以说上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没有让自己被权力所俘获。即便在仕途巅峰,他们仍保持着自我意识,仍保持着独立人格,因此他们才不会随波逐流,而是对大局始终有清醒判断。他们也才能顺应人心,做他们职业范围内该做的事,成长为有职业水准的政治家。

正是在这点上,显出他们的特立独行。从政是一个正当的职业,它并不比其他三百五十九行更高贵,但也绝不比其他三百五十九行更低贱。而是跟其他三百五十九行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职业伦理和职业尊严。只要尊重自己的职业伦理,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就不难拥有一份职业荣誉。但无可讳言的事实是,有职业水准的政治家在中国寥若晨星,相当多数官员,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当作一个职业,而不过是当作一个饭碗,甚至当作一个分肥的工具。轻贱自己的职业,等于是轻贱自己。结果,他们固然可以得到权势,得到财富,却最终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尊严。

李金华们就是从这样的官场生态中脱颖而出的,所以他们才那样光彩照人。其实他们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没什么可歌可泣的伟绩。他们都不过是平常人,不过是做了在各自的位置上,他们的职业伦理要求他们必须做的事情。李金华如果不做一个铁面审计长,当然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审计长;肖扬如果不苦心孤诣地重建法律尊严,当然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首席大法官;吴仪如果不能为了公众利益总是犯难而上,当然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危机处置专家。他们都不过是没有辜负自己的职业规范,没有辜负纳税人的托付而已。

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很不容易。在职业伦理普遍失效,在潜规则泛滥的当下官场,越是怀抱职业理想,越是尊重职业规范,所冒的风险往往就越大。看似平常的选择,因此并不平常,它需要舍得,需要付出,需要信念,需要坚韧。在积重难返的情况下,社会进步只能这样点滴推进。这每一点每一滴从历史长河来看或许微不足道,但用个人生命的微观尺度来丈量,却都是宝贵的,值得珍重的。

为什么要把景仰的目光投向那几个渐渐远去的身影?为什么要用心底里的掌声为他们送行?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他们都是常人,没有什么非凡的力量,不可能朝夕之间改变一切。但他们的确已经改变了很多,最大的改变,就在于他们以自己的职业水准赢得了职业尊严,为继任者树立了一个绝好的职业标杆,为重建政治家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伦理提供了起点。

都说中国最大的危机之一是缺乏信仰。其实当下最缺乏的倒未必是宗教层面上的信仰,而往往是职业层面上的信仰。对自己的职业理想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才不会蜕变为政治企业家或者政治投机家,而成为具有职业水准的公共政治家;社会也才会因为政治家的这种公共性、这种职业水准而普遍受益。对自己的职业理想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医生才不会蜕变为药贩子,而成为具有职业水准的白衣天使。对自己的职业理想抱以最大限度的敬畏,教师才不会只教书不育人,警察才不会只创收不管社会治安……。

中国需要转型是确定无疑的。但这种转型并不是空谈政治大词就可以完成的,而主要靠无数个平常人在自己职业范围内的就地坚守。无数个平常人在职业范围内的就地坚守,这种来自四面八方的转型动力就会最终汇成巨大的合力,这种合力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不可能逆转的。换句话说,处在常人政治时代,社会进步不能寄托于少数人趟地雷,少数人趟地雷不可能复制,不可能推广,因此不可以倚重。只有建立在常识基础上的社会进步,靠职业伦理推动的社会进步,才会形成合力,才是最坚实,最可靠,最健康的进步。正是在这一点上,李金华们不仅可以示范官场,而且可以示范整个社会。

来源:南方周末

来源:中国报道周刊 发布日期:2008-03-17 12:18:44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