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进的名字与北大研究生会主席、北京“工自联”发起人、秦城监狱囚徒、法学博士、纽约律师、《六四民间白皮书》撰写人连在一起。我觉得,其中有一条蓝色的线贯穿始终,这就是:寻求法律正义。

“六四”改变了中国。“六四”一声枪响,把马克思主义送出了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使中国在表面上进入了现代世界的行列,另一方面,毛泽东普遍贫穷平均主义的中国在政治上又回到了古老的传统中国,官场腐败、两极分化、冤狱遍地、“宫廷”倾轧,以新的特色重新登场。“六四”在全中国范围内扼杀了正义,今天的中国,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从外到里,从中央到基层,都不要正义,不讲正义,没有社会正义,也没有法律正义。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问题,是要让正义的阳光照遍中国。正义就是阳光,没有正义的国土,必定是腐败的温床。李进进这本书,用他二十年的经历,叙述了他“六四”後在秦城的遭遇,叙述了他从北京到纽约,寻求法律正义的经历和故事。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社圈”——自己所熟悉、交往的人,1994年,我与李进进同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宪政和中国”项目研究。1994年前,李进进在北大期间的“社圈”,与我的“社圈”有不少重合。这一重合的部分,包括龚祥瑞、肖蔚云、于浩成、王军涛等。萧蔚云是李进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导师,李进进在1982年到85年期间,常在龚祥瑞家上课,李进进和龚祥瑞的关系很好,曾和龚祥瑞一起到武汉去参加地方法规讨论会,陪龚祥瑞到黄石市人大讲课。龚祥瑞的著作《比较宪法和行政法》,对当代中国法学界有的深远影响。龚祥瑞一向胆小谨慎,“六四”後,他在北大未名湖畔与几个学生散步时竟说;“对于专制、独裁、暴政,无可奈何时服从,可能时抵制,时机成熟时推翻。”一位学生发现,《比较宪法和行政法》一书中包含着类似的观点。龚祥瑞在北大的讲课和与众多学生的交往,在当代专制的中国到处散布了宪政和法治的种子。

我在1980年前后,因参与筹建中国政治学会与张友渔、龚祥瑞、杜任之、李慎之、王沪宁有多次交往。今天回忆起来,可以说,正是龚祥瑞,在“文革”後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在中国建立“文官制度”的思想。而今天中国“普遍腐败的公务员制度”正是龚祥瑞所倡导的“文官制度”的对立物。从李进进的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龚祥瑞先生对李进进的影响: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学和法律思想的影响。

李进进的导师萧蔚云教授1989年的时候是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是邓小平和彭真等人钦点的宪法专家,并和查良镛(金庸)(我不知道有没有李柱铭、司徒华?如有,要写上)一起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政治组召集人。他是留苏派,但是没有人知道萧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京大学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当50年后北大学生又到广场和新华门抗议的时候,他也在其秘书的带领下以北大教授身份看望绝食的同学。他后来不无骄傲地对李进进说,1948年他和北大学生也到新华门抗议,但那是反对国民党。不管是反对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他们都是对专制权力的反抗。从这点来看,北大追求自由的精神对萧蔚云和对李进进都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他们师生俩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李进进没有师从萧蔚云走向共产党的“正统”,而是矢志追求自由、民主和正义。

1989年6月,李进进因为组建中共建政以来的第一个工人自治联合会而被关押约两年。作为法学博士研究生的李进进在监狱里,没有因身陷囹而放弃思考。他做起了囚犯律师和监狱环境的法律研究者,和那些刑事嫌疑犯们同居一室,最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及其思考其法律适用上的问题。比如,他对中共长期以来使用的刑事犯罪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做了细致的剖析,对“犯人们”得出的“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这个口头禅做了理论探讨,并得出结论说“‘坦白交代’从证据学上只能得出从严的结论。中国的坦白从宽政策从实践上导致了坦白未必从宽,抗拒未必从严。这是因为定罪量刑只能是证据来说话。 所以,坦白了,交代了,结果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犯罪的证据。被告人的坦白提供了定罪的证据,自己将自己判刑或送到刑场”。这正好和美国宪法中反对“自证其罪“的规定相反。

李进进流亡海外后继续他的学习。1994年到1998年四年他在威斯康辛大学法学院拿下了硕士和博士两个法学学位。1996年我曾去威斯康辛大学法学院所在地麦迪逊李进进家,得知李进进一边学习一边在周末进餐馆打工来维持生活。后来他考上了纽约的律师,我和高皋、赵品潞一起见证了他的律师宣誓仪式。这么多年来,李进进没有因为律师的生意而放弃对理想、对正义的追求,一直坚持法学研究和写作。2009年“六四”20周年,他撰写了《六四民间白皮书》,针对有人要在“屠杀者”外寻找“六四屠杀”的“责任”,李进进写出了铿锵有力的文字:“屠杀是屠杀者的责任”。本书还收录了他的法学文章,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充满着对正义的追求,没有任何思想的束缚、没有遮遮掩掩的东西,没有套话、官话。正义就是阳光,追求正义的心必充满阳光,这就是李进进前进的根本动力。

写于佛罗里达2010-3-10

(《纵览中国》2022-04-14)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