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级大国为什么崩溃(162)
赤色帝国覆亡之谜(115)
1991年春天,戈尔巴乔夫身边要求戈氏与叶利钦和解的呼声很响亮。如谢瓦尔德纳泽表示,“我们的社会在被严重的矛盾所撕裂,这些矛盾还使得社会进程和政治进程更加复杂。然而,真正的悲剧在于对话消失了。没有了对话,就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 他说: “这种冲突形势只会导致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出现一个独裁者。” 他呼吁,“在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之间重开对话还不算太晚。我们与美国实现了相互理解,我们与里根开始了对话……为什么来自同一个民族的两个人不能达成某种形式的理解呢?”美国在这方面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美国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4月18日和布什总统谈话时指出,“从去年秋天以来戈尔巴乔夫已偏离了改革的轨道,同时也违背了他对叶利钦所作的承诺。”所以他建议,“在资金和技术援助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应当敷衍中央共和国,与支持私营部门发展的地方,即城市地区打交道。我还认为,援助应当直接给予私营部门,而不应该如戈尔巴乔夫所敦促的那样经过中央政府分发下去。” “我认为任何大笔数额的贷款都应用来支持具体的改革措施。”
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戈尔巴乔夫收回“强硬”政策,准备同叶利钦再次合作,以寻求摆脱危机之路。戈氏的政策变化太快,就连其手下幕僚也难以适应。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使用了一些出格的办法。例如,在小范围讨论苏联总统普选的可能性时,甚至打算用“批评”戈氏的办法来提高其威信,理由是,“在我们这儿受委屈的人、弱者和被孤立的人总是受到拥戴的。” 但最后这个办法被否定了。
4月24日,在国内政治气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召开了苏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戈尔巴乔夫再次强调其“中间立场”。他认为,“有人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企图使国家离开改革的道路,或者是把国家抛进会使我们的国家制度遭受破坏的超革命的冒险之中,或者是使国家回到过去,也就是回到经过美化了的极权主义制度。” “这一左一右两种方向都是有害的。” “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左的和右的激进分子勾结起来,尽管他们之间是不可调和和互相敌对的。” 在这次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请求,但遭到全会的拒绝。苏共中央政治局也不同意戈氏辞去总书记的职务。
面对保守派和激进派的两面进攻,戈尔巴乔夫有点招架不住。在叶利钦强大的攻势面前,戈尔巴乔夫感到底气不足。为了保全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决定向叶利钦作出一些让步,以换取政治上的利益。
关于这次四月全会的情况,皮霍亚在《苏联政权史(1945一1991)》中给人们披露了一些详情:
1991年4月24一25日的中央全会,以党的官员们对戈尔巴乔夫展开严厉而尖锐的批评而著称。戈尔巴乔夫受到的指责是,他“对国家做了敌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求他从立法上加强苏共执政党的地位,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实行紧急状态。深感委屈的戈尔巴乔夫说,他打算卸掉总书记的职务。他之所以这样说,多少是由于有点冲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戈尔巴乔夫及其亲信已经有所准备和经过了深思熟虑。戈尔巴乔夫迈出的这一步引起了与会者的惊慌失措。当即宣布休会,紧急召开了政治局工作会议。大家请求戈尔巴乔夫收回自己的声明,他拒绝了。于是政治局通过如下决议: “从国家、人民、党的最高利益出发,撤销对米.谢.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关于他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这一提案的审查。” 这一提案被提交中央全会审查。绝大多数的与会者不敢冒险投票赞成戈尔巴乔夫辞职,而是支持政治局的建议,让他留任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取得了毫无疑义的胜利。首先,他终于得到了多数共和国领导人的支持,出现了不受苏联最高苏维埃和苏共中央约束独立活动的可能性。其次,他主动提出辞职,后来在全会投票中又得到了支持,从而使他在苏共内部所受的批评暂时有所减少。还应该指出的是,在俄罗斯展开激烈竞选斗争时,戈尔巴乔夫第一次试图袖手旁观,对俄罗斯总统的候选人不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苏联社会处于全面危机的时刻,4月23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庄园,苏联总统和九个共和国领导人就稳定局势发表联合声明——“9+1声明”。声明强调要稳定国内局势,恢复宪法秩序,无条件地遵守现行法律,尽快签订各主权国家新条约。“高于一切的应该是人民的利益”,所有稳定局势的措施和克服危机的举措离开各共和国是不可能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新奥加廖沃会议否定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关于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的提案。
叶利钦认为戈尔巴乔夫“已经回到改革的轨道上来了”,他们的共同语言“增多了”,苏联“向右(保守)转的可能性在缩小”。叶利钦还认为,“9+1声明”有五个收获: 第一,中央承认了俄罗斯的主权;第二,明确区分了中央和共和国的职能和所有制,今后中央只管国防、外交和能源;第三,各共和国有权颁布出口许可证;第四,各共和国有权支配黄金和外汇;第五,国名不再提“社会主义”。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达成协议: 一是总统坚持双渠道(即中央和共和国都征税)收税,而俄罗斯主张只由共和国单渠道收税,再由共和国分担中央的预算开支;二是总统坚持石油和天然气由中央管理和分配,而俄罗斯主张由共和国管理和分配;三是中央不愿将国防企业交给共和国管辖,而俄罗斯认为国防企业应该由共和国管辖,接受国防部的订货。叶利钦表示,“9+1声明”为俄罗斯和苏联局势的好转奠定了基础,这种妥协有助于今天在主要问题上取得一致,而不是在对立和对抗的条件下进行改革。叶利钦还透露,戈氏提交的在全国实施紧急状态提案被否决,他提交的另一个反危机方案也被会议做了重要修改,只保留了20%。
叶利钦认为,“9+1声明”拯救了戈氏在党内的命运,“利用在新奥加廖沃达成的协议,戈尔巴乔夫就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参加苏共中央全会。当会议上各种各样的批评犹如雨点冰雹似的劈头盖脸砸向他的时候,他强烈地提出了对他的信任问题。如果知道戈尔巴乔夫得到了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支持,各共和国的与会者就可能不支持戈尔巴乔夫辞职的决议。他夺取了主动权。全会除了支持戈尔巴乔夫的路线之外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4月24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上发表讲话。他说: “局势要求所有不是在语言上,而是在行动中持爱国主义立场的政治力量和运动,摒弃个人野心,哪怕是暂时丢开相互的指责,帮助国家在困难时刻积聚力量。” 戈氏强调,“9+1声明” “可能成为局势发生转折的开始”,因为,“从原则上看这是个务实的和建设性的声明,它是根据对目前的形势和我们大家所承担的那种责任的认识而制定的。在稳定全国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在团结各种力量消除社会发展的困难,在采取措施尽快走出危机状态方面,声明将发挥作用。” 这次全会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怎样和采取哪些措施能够保证摆脱目前的危机形势。一种意见是采取革新方案治理危机;另一种方案是要求在全国实施紧急状态。戈尔巴乔夫这时又抛弃了“强硬”措施。他在这次会议的闭幕词上说,在全国实施紧急状态不是很好的选择。“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对苏共来说,联合社会一切爱国力量、一切民主运动和政治运动,使他们团结在大家都接受的反危机行动纲领周围,恢复和加强社会的宪法秩序,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此外根本没有其他方式。”戈氏在评价这个声明时表示,“我们大家都应该从下面这一点出发: 苏联还存在,此其一。苏联将存在下去,此其二。第三,苏联是个强大的国家。第四,它仍然是个强大的国家。”
“9+1声明”在苏联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好的评价,但是持批评意见的人还是有的。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宪法委员会秘书鲁缅采夫认为,不能容忍由十个领导人来决定联盟以及政府与议会的形式。许多激进的改革者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达成的协议表示不解和怀疑,不知道二人在背后搞了什么交易。前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认为叶利钦准备从中央要回“伏特加和克里姆林宫”。
5月1日,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互致“五一”节日贺电。这是前所未有的行动和姿态。从此,戈氏彻底放弃了“强硬”政策。
下来接着说叶利钦怎样又一次赢得俄罗斯,当选俄罗斯总统。皮霍亚在《苏联政权史(1945一1991)》中对俄罗斯总统选举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转录如下(有删节):
(俄罗斯)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非常人代会)发出了在直接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俄罗斯总统的信号。下一届——第四次人代会确定了选举的日期——1991年6月12日。各种政治力量都在准备开展竞选活动。叶利钦显然受到了“民主俄罗斯”运动和产生于1990年的一些新政党的支持。同叶利钦相对抗的是强大的政党组织(苏共和俄共)以及一系列联盟中央的国家机关。但是,过去这些国家机构观点一致的情况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第四次人代会前夕,苏共中央人文部政治分析和预测处准备了一份题为《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苏共的目标与策略)》的详尽分析报告。
苏共中央分析家们的预测并不乐观。该报告的编写者写道:
“可以预想的主要目标如下:
第一,防止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争取共产党的候选人当选;
第二,防止叶利钦当选,不以一定要推举我们的候选人当总统为目标;
第三,承认不可能阻止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竞选活动,削弱叶利钦作为总统的地位,加强CP的地位。”
第一种,亦即最符合苏共愿望的目标被报告的编写者视为不切实际的方案。有几个原因: 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看法——苏共的历史罪过导致发生的一切,苏共没有能力防止国家坠入深渊”。苏共没有在威望上能同叶利钦相抗衡的领袖人物,尽管苏共有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普罗科菲耶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苏联总统安全会议成员巴卡京、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戈里亚切娃等人可能有能力同叶利钦竞争。此外,对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苏共已经没有能力实施积极的对抗了。苏共中央的分析家写道: “今天党已经士气低落,纪律涣散,惊慌失措,萎靡不振,冷漠无情,对中央机关在做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事情一无所知。基层组织的现状就是如此。”
第二种方案认为,表面上不受苏共约束、但得到苏共支持的某个人有可能当选俄罗斯总统。这种外表上独立的候选人有二人:一个是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此人被认为是戈尔巴乔夫的“受害者”(他本应退休,但是不久前因心肌梗塞住院);另一个就是巴卡京,他有自由主义者的名声,被解除了内务部长职务(不过他又得到了苏联总统下属安全会议成员的职位)。在这种情况下,可推举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内部的反叶利钦派领袖人物戈里亚切娃、伊萨科可夫为副总统人选。这一方案当时被认为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报告的编写者认为:“这一方案能够完全或者很大程度上避免反对派打反共牌。同时并不排除推举共产党人当总统的可能性,但这不是来自共产党的直接候选人。况且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可能提出我们的候选人;但主要的力量要集中于实现第二种方案,先要深思熟虑一个问题: 有哪些组织能够提出′独立的’候选人?”
然而,苏共中央的分析家认为,第三种方案——叶利钦当选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同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领导人及叶利钦本人一道,本着在政治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的精神,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重大步骤。……在相互妥协的条件下,‘同意’叶利钦当选。共产党把主要的注意力转移到第二方向——为当选地方权力机关的领导人而斗争,因为共产党在地方上拥有更多成功的条件和希望。叶利钦的支持者在人数上目前不见得有苏共那么多,他们目前把力量都投入到争取总统选举的胜利。共产党这个时候应该趁机尽最大努力争取获得地方选举的胜利。”
建议苏共提出的或者苏共支持的候选人围绕下列问题开展宣传活动:
“第一,批评联盟中央的活动,批评内阁的错误等等。
第二,批评苏联总统的无所作为和前后不一致。
第三,利用莫斯科与列宁格勒两个市苏维埃为例,利用′1400亿’这个案例,揭露‘民主派’的实际所作所为。
与此同时,要求继续破坏叶利钦本人作为俄罗斯总统候选人的声誉。
至少在四个方面中有两个方面证明了苏共面临深刻危机、苏共正在发生分裂,因为不久前还被称为苏共中央意识形态部的苏共中央人文建设部建议公开批评联盟中央和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苏联总统。
1991年5月18日,俄共领导正式支持尼•雷日科夫作为俄罗斯总统的候选人资格,并指示党组织在选举中必须支持雷日科夫。
1991年5月20日,中央选举委员会登记了总统候选人,他们是: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苏联安全会议成员巴卡京、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图列耶夫、伏尔加沿岸一乌拉尔军区司令员马卡绍夫、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
在激烈紧张的竞选中,副总统的候选人具有特殊的作用。他们的支持率有助于总统的竞选者揽到最多的选票。
马卡绍夫将军宣布俄罗斯为工农共和国,他强烈反对私有制,支持在1945年的疆界之内保留俄罗斯。他邀请俄共中央委员谢尔盖耶夫教授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巴卡京邀请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民族院主席阿卜杜拉季波夫作为自己的搭档。雷日科夫和格罗莫夫将军结伴,这位将军曾在阿富汗指挥第40集团军作战,并最终将苏军撤离阿富汗。日里诺夫斯基则同扎维季亚结伴竞选,后者是一位企业家,他在自己的商业活动中与苏共中央事务管理局联系密切。
叶利钦的情况比较复杂。实质上所有的总统竞选人都是针对他而开展竞选活动的。有一点很清楚,在选举中获得的胜利应该是令人信服的,最好在第一轮就取得胜利,因为社会上人心惶惶。因此,最大限度地动员支持者参加选举的任务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副总统候选人资格也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为总统候选人增加选票。
叶利钦决定让苏联英雄、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争取民主共产党人”议会党团领导人,以前从未进入过叶利钦亲信圈的鲁茨科依空军上校为副总统候选人,此举成为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鲁茨科依作为候选人出乎意料,但却非常有利于竞选运动。鲁茨科依具有充分体验过战争苦难的勇敢战士的声誉(他负过伤,他的飞机被击落,成为阿富汗反政府游击队的俘虏),因而他在军队和社会上都享有盛誉。他在参加苏联人民代表选举的过程中,敢于猛烈批评“民主俄罗斯”及其领袖萨哈罗夫和叶利钦。他没有当上苏联人民代表,又参加了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的选举,这一次他成功了。他的立场改变了。
竞选活动一开始就证明叶利钦这一步棋走得很成功。叶利钦招来鲁茨科依引起了共产党官员阵营里一片慌乱。反叶利钦势力的喉舌《苏维埃俄罗斯报》写道,从这一选择的后面可以觉察到深远的政治阴谋。也许叶利钦需要鲁茨科依作为他在残酷的毫不妥协的政治游戏中的可靠伙伴,想当年,鲁茨科依在俄罗斯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使共产党人议会党团分裂,将叶利钦从可能辞职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在叶利钦看来,鲁茨科依好比专门使党的左派队伍分裂的特洛伊木马。叶利钦可以在党的废墟上建立自己的政党,因为目前还没有什么政治力量能够平等地同共产党人角逐权力。其他几家报纸认为,鲁茨科依候选人资格的选择在政治上毫无错误,因为这本是对雷日科夫推荐格罗莫夫将军的回应措施,是利用“阿富汗效应”的企求,是将军队、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吸收到叶利钦支持者队伍中来的谋划。一些大众媒体认为,鲁茨科依能够招揽许多共产党员和军人、卫国战争与阿富汗战争老战士的选票。他可能成为分裂苏共的一种特殊的“雷管”。此外,邀请一名进步的CP员——这是叶利钦在显示自己有意和解的建设性愿望。
媒体的一些简评证实了叶利钦竞选活动的成功。《真理报》断言,提出鲁茨科依为候选人之后,叶利钦带走了一大部分共产党员。《莫斯科新闻报》据此作出下列预测:叶利钦对自己副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了各种力量的配置。叶利钦注要和共产党的改良派进行合作。鲁茨科依的候选人资格十分恰当,这一对组合确保了胜利。
此时的叶利钦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有一点叶利钦是十分清楚的,经过一年来为俄罗斯的主权拼搏,自己已经赢得了广泛的支持,把大多数俄罗斯民众聚集在身边了。况且还有已经非常强大的反对派政治组织堆积起的权力基础,通过这些组织,全世界都听到了他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其他竞选人放在眼里。
(未完待续)
荀路 2024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