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绝对不是为了买房而活,我见过太多人,买了房以后,因为高额的房贷而日子过得紧巴巴……大多数人买房都是属于透支自己的现金流,透支自己未来三十年的抗风险能力和正常享受,而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啊?有房子也并不能证明有钱,人活着不是为了那一堆钢筋水泥。”
先来说几个真实案例。
1.发生在河南郑州,一个30岁出头的男青年,失业了好几个月,失业前是做程序员的,月薪也有一万五,老婆全职在家带孩子,孩子还不满两岁,失业以后,每个月房贷和养家的压力非常大,他试图找父母借钱,他父母都是农民,本身也没有退休金,他父母有没有积蓄我不知道,他父母只是对他说“要钱那是一分钱都没有”,还说“别人家的儿子都买了好几套房还买了宝马车”,他老婆则对着咿呀学语的孩子说“怪我们娘俩命苦,怪我没有嫁个好男人”,后来某一天的晚上,这个男人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一对夫妻,也是30岁出头,夫妻俩都是湖北省内人,对在武汉买房都有着很深的执念。结婚四五年了,一直没钱买房,他老婆对此也经常抱怨他。后来俩人大约在2019年左右,找家里要了点钱,加上双方这几年不多的积蓄,买了鄂州红莲湖某楼盘,当时盛传鄂州会并入武汉,俩人相信鄂州并入武汉以后,鄂州房价会大涨,结果转眼到了2024年,他们买的楼房跌幅超过70%了,而且还卖不出去,不仅这几年的首付月供都亏完了,卖房还得再倒贴几十万。买房本身是夫妻俩的一个投资,买了房以后,他们也一直在光谷租房住,房价的崩盘成为压垮他们感情的重要因素,后来俩人就离婚了,彻底闹掰了。
3.一个30岁出头的单身女青年,湖北省内人,对在武汉买房很有执念,一直想通过婚姻留在武汉,但一直没有如愿,后来她想着女生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才能有安全感,最后老了也有个去处,前几年房价一年比一年高涨,在市场环境的裹挟下,她于2018年左右买了汉南某楼盘,到今年,楼盘已经跌幅超70%,不仅贴钱卖房都很难卖出去,关键是租都租不出去,她在武汉市内上班,房子一天没有住过,房贷的压力也让她十分后悔买了房,房子彻底成为了一个负债,不仅不能成为养老的依仗,相亲的时候甚至于都能成为一个重大扣分项。
4.我以前租房在武汉二环的钟家村,马鹦路地铁旁的锦绣长江小区,没在那里居住以前,我根本想象不到钟家村的商业环境能有这么差,当时我点外卖,附近大多是一些盖浇饭炒饭之类的小店,可选择的店铺档次很低而且种类很少,我很喜欢的一家新疆手抓饭店开业没多久还关门了,后来我搬去了武昌租房。同时,我认识某人,正好也买了钟家村的远洋某楼盘,有一天他给我发视频,我当时人都看懵了,那天武汉下大雨,该楼盘不仅地下车库漏水,连楼房里的公共走廊都漏很大的雨,我不夸张的说,真的和瀑布一样,楼房质量能这么差简直骇人听闻。后来抖音也看到该楼盘漏水的视频,不过不出意外,没多久就都被和谐掉了。
我这人好奇心很强,也一直喜欢关注民生和房产之类的新闻,武汉有几个小区因为修地铁而开裂,有几十个小区有严重的漏水问题,有几个小区有垃圾站臭味等问题,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能买一套房,如果选择不慎,可能就输掉了自己的后半生。还有的楼盘会有严重堵车,车位严重不足,物业完全不作为,高架噪音等各类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没有长住以前是很难发现的。
5.某朋友买房在深圳,2023年买的房,2023年结婚,女方要求一定要买房才能结婚,当时他来找我谈心,我先是问他,我能说完全的真话吗?他说可以,然后我说了以下几点:
1.房子明年肯定还要大跌,尽量能晚买房就晚点买,后面绝对还要腰斩,深圳房价这么贵,腰斩一下那可就是亏几百万啊。
2.不要说什么买房才能有安全感,你直接先给你老婆几十万,后面每个月给几千块,有钱她就有安全感了,把现金给你老婆也好过房子腰斩,如果你老婆听不进去房价会腰斩的事实,那她实在不是一个聪明人,以后对你的帮扶恐怕也有限,当然她要是生活不喜欢铺张浪费的话,那也很不错了。
3.女方说必须要买房才能结婚,那她究竟是更爱房子还是更爱你?你有在深圳买房的实力,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啊,不行就换一个。
4.别看女人一个个都嚷嚷着要有房才能结婚,等真正需要她们还房贷的时候,她们就会抱怨了。我身边知道大龄剩女自己独立买房的,没有一个不后悔的。
5 .这个社会,还是默认赚钱养家是男人的事,你现在虽然工资高,但现在什么经济环境你也知道,到处都是裁员和降薪,你绝对不能保证你一直不被裁员和降薪,到时候房贷怎么办?结不结婚倒是其次,人不能为了买房而死。我说了案例一的事,然后我说,如果你家里有钱,你能啃老你就可以买房。恕我直言,绝大多数人应不应该买房,主要取决于他能不能啃老。后来他还是买了房和结婚,今年果然房价大跌,一年时间,就亏了一百多万,他工作也降薪了,他来找我诉苦,我说当初又没有人拿枪逼着你买房,不过好在你可以啃老还房贷,你这投胎投得好,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我身边有好几个亲朋好友说“买房涨跌都无所谓,刚需该买还是要买”,但是恕我直言,能这样说的人,要么是死鸭子嘴硬不肯承认现实,要么是靠啃老买的房,首付和月供反正是父母出,那就算亏损大几十万,他们也不会心疼。一个人只有能自力更生,才有资格谈独立人格和思想,同时一个人只有能反思自己的失败,才能有及时止损和进步的可能。
前几年,房价实在涨得太凶了,但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会以残暴收场。我这人思想很中国化,也很美国化,我看事物喜欢看本质,我觉得像美国人那样租房住一辈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于还挺好的,虽然我承认搬家确实是一件麻烦的事,但也就麻烦那几天,如果租房住的话,可以去不同的小区体验不同的商业环境和小区氛围,可以更灵活自由的按照自己的偏好去选择居住地,比如可以搬到离亲朋好友和工作更近的地方,甚至于可以像我一样,只是为了点外卖方便就换个区租房。说实话我很不理解那种“买房才会有安全感”的说法,成年人的安全感,难道不是应该靠钱吗?或者可以靠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谋生能力。
人活着绝对不是为了买房而活,我见过太多人,买了房以后,因为高额的房贷而日子过得紧巴巴,或者买了车以后,因为高昂的油价而舍不得开车,人活着不是为了面子而活,也不应该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按照房贷不应该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车贷不应超过收入的五分之一来说,其实大多数人买房都是属于透支自己的现金流,透支自己未来三十年的抗风险能力和正常享受,而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啊?一个楼盘也只有不到30年的寿命,后面就是苟延残喘了。武汉市江汉区(武汉最繁华的一个区),楼龄超过20年的电梯房我去过好几个,已经很破败了,有钱人都搬走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交物业费,电梯里面还有人坐着收费,得交现金才能坐电梯,公区则脏乱差根本没有人打扫。一个房子能值多少钱都只是虚名,只是纸上数字,哪怕值几个亿又怎么样?大多数人也就那么一两套房,没有几个人会真正去卖房,但房贷却是实打实的负债。
我在网络上看到许多人至今还在说羡慕那些买了房的人,这些人对房子和金融的了解实在是太差了,他们根本不理解负资产是什么意思。倒是许多高位接盘的买房人,他们终于幡然醒悟,原来房子可以是负债而不是资产,原来有房子也并不能证明有钱,原来人活着不是为了那一堆钢筋水泥。
我身边又有朋友,本身是工资偏高一点的工薪阶层,每年却花费十几万在小孩的培优上面,导致每年都没有什么积蓄,他们自诩是爱孩子和为了孩子的未来,其实大错特错,现在教育的回报率已经非常低了,学区房都跌得很惨,如果真的要花小几百万在孩子的教育上,倒不如把这个钱换成黄金,美股,比特币等保值的资产留给孩子。花这么多钱在教育上,几乎百分百的可能性是孩子毕业以后还赚不到这个钱。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选?反正我肯定选择要钱。如果孩子真的热爱知识的话,那哪怕他没有学历,他只要会认字,他在互联网上也可以有浩瀚的知识可以去自学。
说个冷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考上研究生,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考不上,选择去偏远学校的冷门专业就行,甚至于还可以花钱去当海外学个水硕。2023年底有个很热门的话题,青岛一个32岁的外卖小哥因为送外卖和保安起争执,最后被捅死,事后人们发现,该外卖小哥家境普通,却借了一百多万给他去留学,就读于海外垃圾学校的垃圾心理专业,回国以后根本无法就业,最后不得不去送外卖,该案例也算是为认知买单的惨痛教训(当然小哥丧生这件事固然值得哀痛)。
人是为了什么而活?许多人并没有认真且长久的思考过这个问题,人活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温饱,如果行有余力的话,则可以追求心灵上的充盈和物质上的宽裕,而不是外在的所谓名声。说什么买房才能结婚,买房才能给小孩上学,那结婚又是为了什么?小孩上个好学校又为了什么?结婚需要的不是一个房子,需要的是两个人的心智健全和责任感,孩子需要的不是就读于好学校,需要的是父母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如果一个人很有钱,固然可以去买房,去卷学历,去做各种投入产出比很低的事,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家境或收入。在我看来,买房买车都最好全款,普通人应该有健康的现金流,哪怕三五年没收入也可以不影响生活品质,有足够的储蓄才能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大病和裁员降薪,不然你不会因为买房买车而拥有更好的生活,你只会让自己抗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差,现在每年断贷的人增长超过30%就是明证。
这几年,躺平的人啥事没有,但买房的,投资的,创业的,卷学历的,都已经死了一大片。这个社会正在狠狠惩罚那些“努力”的人。选择比努力重要,思考比勤奋重要。一个人的是非成败,除了要看他自身的奋斗,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最后说说房子降价以后到底应该怎么算亏损。比如你办房产证得交钱,维修基金得交钱,中介费得要钱,哪怕空置也得交物业费,这几年的资金成本也有很多,现在第四代住房主打0公摊甚至负公摊(相当于你又亏了30%左右,中国房子明面上公摊25%左右的,往往实际公摊超过了30%),房贷商贷利率下降了很多,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也提高了,现在买房有补贴还送车位等,实际亏损会远超你的想象。
(原文来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