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6 12:38:05

孙越:顿足之声也绚丽——苏联指挥巨星康德拉申陨落35年祭

苏联七十多年间,音乐指挥界曾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其中移居欧美者,先有库谢维茨基(Сергей Кусевицкий,1874-1951)和阿什肯那齐(Владимир Ашкенази,1937 )后有罗斯特罗波维奇(Мстислав Ростропович,1927-1907)等人,但康德拉申(Кирилл Кондрашин,1914-1981)却是东西方世界最为关注的指挥。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其艺术造诣极其深厚,他所演绎的俄罗斯古典和现代作曲家,如柴科夫斯基(Пётр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1893)、里姆斯基-科萨柯夫(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1844- 1908)拉赫马尼诺夫(Сергей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1943)和肖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 Шостакович1906-1975)的作品,至今无人可出其右。再者,康德拉申是在铁幕时代,苏联指挥家中与西方音乐界沟通最频繁者,相比其他苏联音乐家在西方世界更具影响力。他于70年代末后居西方并出任交响乐团指挥,作品广播天下,深受喜爱,逐渐成为西方最红的苏联指挥家。

康德拉申1914年生于莫斯科乐队演奏着之家,6岁开始被父母强迫练习钢琴直到14岁,多年亲临交响乐和歌剧现场彩排和演出之后,有一日,他茅塞顿开,决意献身音乐。康德拉申17岁进入1931-1936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консерватория имени П. И. Чайковского)学习,师从苏联著名音乐家和人民演员,斯大林奖金获得者海金(Борис Хайкин,1904-1978)。1931年,年仅17岁的康德拉申开始在莫斯科青年人剧院担当指挥。1933年,19岁的康德拉申又在莫斯科实验音乐剧院(Московский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Музыкальный театр)担任指挥,此后他声名鹊起,引人关注。1938-1942年,他在列宁格勒的玛利亚歌剧院(Оперный театр Maliy)出任指挥,1943年开始,他步入苏联国家艺术殿堂——莫斯科大剧院(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Большой театр)执棒。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高度评价康德拉申所指挥的1号交响曲,两人因此缔结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传为苏联艺术界佳话。康德拉申1947年因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 )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娘》(The bartered bride)荣膺斯大林二级奖章。翌年,又因在莫斯科大剧院指挥歌剧《仇敌之力》(Вражья сила)而获斯大林一级奖章。1951年,康德拉申被授予苏联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工作者称号(заслуженный деятель искусств РСФСР)。

康德拉申在1958第一届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конкурс имени П. И. Чайковского)上,应邀与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Van•Cliburn,1934-2013)合作,范•克莱本因此获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康德拉申后应范•克莱本之邀,做美国音乐之旅,成为冷战时期第一位访问美国的苏联指挥家。他们在美国共同完成了第一和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他们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上合作过的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作品的录制。后来,他俩的唱片在美国的发行量均超数百万。他们合作的柴可夫斯基作品,为美国胜利唱片公司(RCA Victor)录制,是康德拉申的第一张黑胶唱片。1972年,康德拉申与范•克莱本及莫斯科国立爱乐乐团(Москов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филармония)合作,演奏了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美国胜利唱片公司还出版了康德拉申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的CD唱片。

康德拉申1960-1975年期间,出任莫斯科乐团艺术指挥,恰在此期间,他执棒指挥了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1961年12月,他第一次将肖斯塔科维奇的4号交响曲推出,1962年又奉献了13号交响曲。此间,他还与其他苏联著名音乐家,如里赫特(Святослав Рихтер,1915-1997)、奥依斯特拉赫(Давид Ойстрах,1908-1974)及罗斯特罗波维奇(Мстислав Ростропович,1927-2007)在欧美做音乐之旅。1965年,康德拉申获得苏联俄罗斯联邦人民演员称号(народный артист РСФСР),1969年,康德拉申获得苏联俄罗斯联邦格林卡国家奖(Приз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Глинки РСФСР),而他的个人专场演出也从1966年至1968年火爆全国。最终,康德拉申于1972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Народный художник СССР),至此,他在苏联的艺术之路走到了尽头。

康德拉申在冷战时期穿梭于欧美,醉心于艺术合作和出版唱片,但是,在集权体制下的苏联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向来不是单纯的艺术活动,很多方面,不可能不触及当权者的利益。1978年,康德拉申被迫出走,离开苏联前往荷兰政治避难,此举震撼世界。他走后,苏联当局立即禁止他的所有作品公开出版。1979 年,康德拉申出任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常任指挥,他还短期出任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他在荷兰期间,迎娶了秘书及音乐学者普罗耶斯特尔小姐为妻,那年康德拉申65岁,普罗耶斯特尔35岁。 他俩首次见面是1975年在苏联首都莫斯科,那时正是康德拉申正大红大紫,不仅是莫斯科乐团的首席指挥,而且刚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不久,全国瞩目,乐迷崇拜。普罗耶斯特尔不讲俄语,康德拉申英文很差,开始他们的交流有限,后来普罗耶斯特尔凭着她对康德拉申的爱,学会了俄文,并成为他的私人翻译。

1981年3月7日,康德拉申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录制节目时,溘然长逝,就死在指挥台上,可谓鞠躬尽瘁。那日,他正在指挥德国电台交响乐队演奏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的第1交响曲。他死后,飞利浦唱片(Philips Records)最先出版了他的绝唱之作——马勒第1交响曲,康德拉申就是在录制这部乐曲时,突发心脏病而猝死,他在录音现场所留下的最后的顿足之声,也被一同录进了黑胶和CD唱片,与荷兰皇家大会堂乐队所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六交响曲一同,成为康德拉申留给世界最绚丽之音的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孙越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