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两岸关系的立场与策略

国民党方面常讥讽蔡英文是“空心蔡”,然而蔡英文其实并不“空心”,应说是“外空内不空”。所谓“外空”,包括近年来她确实未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有具体而明确的论述;所谓“内不空”,就是她并非没有主见,而是很有主见。她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已经从“中华民国在台湾”走向“中华民国是台湾”,现在的立场应该不会有根本改变,但在策略上会有所调整,包括模糊化。

在国民党主席补选期间,黄敏惠明确提出“华独”,而蔡英文近期从未如此明确表述过。她在当前阶段最可能的真实立场应该是维持现状的“华独”,而这也是模糊化的“华独”。还要指出的是,蔡英文在二○○九年说过“必须坚持理想性”,而她的“理想性”显然不是维持现状的“华独”,但这种“理想性”在现阶段同样需要模糊化处理。

最近中国大陆更明确地在“九二共识”问题上对蔡英文施加压力,但这种“话语压力”毕竟有限,尚不足以让她的表述从模糊走向清晰。目前对她而言,两岸关系问题较为棘手,且其对能妥善处理并找到出路的信心未必非常充足。在这种情况下,她就更不会摆脱模糊(不过未来在执政期间她会适时对相关问题提供更具体而明确的回答)。蔡英文此前提出并强调至今的“维持现状”,比马英九坚持的“九二共识”更加模糊,因为对现状可以作出从“同属一中”到“华独”的各种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解释,而蔡英文本人保留解释权。“维持现状”是一种承诺,但却是一种模糊、灵活的承诺,这是她吸取民进党的历史教训而采取的策略。

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替代性提法

前段时间蔡英文在接受《自由时报》专访时,提出在“九二事实”与“既有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所谓“九二事实”,她的解释是“在一九九二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了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这里提到“共同认知与谅解”,而未用共识一词。她未具体说明“共同认知与谅解”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为何不能称为共识。

而她所谓的“既有政治基础”,是在不愿将“九二共识”作为“既有政治基础”的情况下,对“九二事实”予以若干方面补充,由此概括出四个关键元素,下面逐一分析它们能否为大陆方面所接受:

就第一个元素“一九九二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以及双方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而言,作为“九二共识”历史前提的“九二事实”大陆会认可,作为“九二共识”替代提法的“九二事实”大陆难以接受。至于她的“求同存异”,是与“去同立异”的否定“九二共识”相联系的,大陆方面不会予以较多关注。

第二个元素“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看似“迂回”地提到了一个中国,但既然大陆不会与海峡对岸同表“一个中华民国”,也难同意将“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视为“既有政治基础”,尤其在双方宪政体制有重大差异的情况下。若本于“一中各表”,或当审慎提及双方各自的现行宪政体制,或应回避宪政体制争议。

至于第三个元素“两岸过去廿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大陆官方会认为这些协商与交流互动的成果都与“九二共识”有关,而蔡英文不会这么理解。

第四个元素“台湾的民主原则以及普遍民意”是与蔡英文所说“台湾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识”(而这其实隐含了“台湾共识”)相联系的,大陆政府应不会不警惕蔡英文从“民主原则以及普遍民意”出发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乃至重提“台湾共识”),以及日后趋向“明独”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使用“既有政治基础”而非“未来政治基础”的提法,然而近年“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国共方面并未想过两岸交流建立在蔡英文式的“既有政治基础”上。蔡英文的提法仅能代表民进党单方面的立场。

“五·二○”演说与后“五·二○”时期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无论对内对外都面临一些重大课题:处理两岸关系、与美日关系固然重要,内部的转型正义尤其国民党党产清算问题同样如此。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较为棘手、难以一蹴而就的情况下,势必会分轻重缓急。民进党很可能优先处理内部转型正义尤其国民党党产清算问题,毕竟获利颇丰,阻力虽有但能克服。至于两岸关系则会适当“冷处理”──而这也与两岸即将到来的“冷和平”局面不无一致之处。在此还要指出的是,两岸关系在特定时期趋冷,对民进党在台湾开展“转型正义”尤其清算国民党党产或更有利──因为这会进一步降低对岸为此施加压力的可能性。

现在距离五·二○还有一个月左右,已经可以作出这样的预测:蔡英文在五·二○就职演说中明确表态接受“九二共识”的可能性较小──实际上这也与台湾相当部分民意支持以及大陆实质性压力并不够大有关。但她应会发表某种缓和言论,展现某种“善意”,以避免两岸局势大幅恶化。在后五·二○时期,两岸间关系会趋冷,尤其政治方面。不过蔡英文曾经作为陆委会主委有过类似的感受,对此心中有数。而台湾内部的转型正义尤其清算国民党党产,不会直接影响两岸关系,但间接影响则会相当深远。

文章来源:争鸣2016年5月号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