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Day(戴迈河)/文,怀昭/译

说明

本文经加拿大汉学家Michael Day(戴迈河)博士授权,摘译自他1993年所写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硕士学位论文的部分篇章。在戴迈河写这篇论文时,他的研究对象——中国诗人廖亦武——正因“六四”时创作的诗歌在四川的监狱中服刑。

戴迈河教授曾于1980年代在中国学习、工作和从事诗歌研究。六四事件发生后,他因与中国地下诗人有密切交往而被驱逐出中国。由于戴迈河的系统收集和长期悉心保存,他论文中引述的不少“六四”前中国地下诗歌文献都是首次得以在网络上面世,而纸质原件如今要么已经失传,要么仍作为“反革命颠覆”罪证掌握在国安部手上。

译文的标题为译者所加。

从我,踏入苦难之城的道路
从我,通往永恒痛苦的道路
从我,穿行永劫之邦的道路

在廖亦武反史诗之作——组诗《巨匠》的修订稿的扉页,但丁《神曲》之《地狱篇》中的这三行诗句被他用作题记。这短短三句几乎反映了廖亦武1984年以后的所有创作:人类经历的普遍痛苦,汉民族及其诗人遭受的磨难,从廖亦武的心灵深处渗出来,像泪水一样流淌在他的诗行里。没有哪个中国当代诗人像廖亦武这样不懈地执着于此。或许这一切有如前定,廖亦武所具有的这份敏感,引致了他个人命运中诗一般的天启——即他于1989年六四事件前夜完成的长诗《大屠杀》的最后两章。

在这方面,廖亦武在第三代地下诗人中显得与众不同。当其他诗人纠缠于知识和哲学的细节、存在的情境与荒诞性的时候,廖亦武却以泛灵观为中心进行着诗歌的探索。廖亦武从自身里面发现了通向宇宙造物或神明的通道,在1984-1989年这段时间里他完全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