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模仿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金庸原本对韦小宝是极爱的,后来不爱了。

总觉得,金庸爱韦小宝是真情流露,那个时候,他还“年轻”。到了老年,所追求的东西会有些改变,于是到处说,后悔了,韦小宝会教坏小朋友,不该让他有好结果——给他配了七个性格各异,但个个绝色的老婆。

这本身就是政治,就像他在公开场合把自己年轻时的偶像莎士比亚改成了邓小平。只不过这种政治现象发生在金庸身上,让人觉得可以原谅。金庸做任何事情都会被大多数人原谅,这没办法,他在华人世界的声誉比排名第二的都高出很多,虽然谁也不知道华人世界声誉排名第二的是谁。

一般说来,我很不喜欢所谓政治权谋、职场指北一类的书,能离多远就离多远,总觉得这类书是在教人“学坏”,窃以为,做人还是直接一点好,除非你真的想搞政治而不是总被政治搞。年纪大了,见识阅历多了一点后,心里有了一点纠结,觉得年轻人看这类书,职业生涯会少走些弯路——纠结的是,这些书,会不会把年轻人身上的棱角磨平?

如果年轻人身上都没有了棱角,这个世界,是否太单一了些?

不喜欢没有年轻人的世界,不喜欢没有棱角的年轻人,也就不喜欢这类书,这本也不例外——除非你不把本书当成职场秘籍和政治入门,而把它当成从人性角度分析金庸笔下人性心理图谱分析。

多年以来,金庸处身香港,做政治评论员,成为了出色的内地观察家。他多年一直为明报撰写政治社评,而内地这几十年人性各个角度的极端突破,为他的分析带来丰厚土壤,香港的安全属性又为他带来近乎无限的言说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他(为提高报纸发行量而撰写)的武侠小说里,像他自己老了以后所说,没有掺杂他的政治洞见,估计鬼都不信。要说任我行、东方不败的种种作为没有文革的影子,要说《连城诀》诸君没有来自内地政治的灵感,要说袁承志的漂流海外,令狐冲、任盈盈事后只羡鸳鸯不代表他的人生终极理想和凶险政治躲避之道……你信吗?

叶克飞君对金庸浸淫之深、把握之精细,自不待言,让人吃惊的是以他刚满三十岁的年纪,居然深谙官场精髓、人性险恶,而其条缕分析,鞭辟入里,读之偶尔会冒冷汗。以金庸为名衍生出来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同类著作中,无疑,此书力拔头筹。

值得提醒的有两点,第一、有关金庸著作,故事固然精彩绝伦,但其华丽外壳下,是儒家内核,和现代人权、民主、科学等格格不入,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儒学作为一套学说,自有其存在价值,但如果还是依靠这套东西,想像金庸笔下人物那样试图修齐平治,是没有出路的。第二、关于本书,如果你体会到了叶克飞阐明的那些明规则、潜规则,固然会为你日后生活、工作带来一些方便,但做人做事,还是要有自己的坚守——最好的例子莫过韦小宝,四处骑墙,最后的结果是不得不退出,销声匿迹。

10年前认识叶克飞的时候,他还是个学生,已经开始为南方都市报撰写专栏,10年后,他奉献了这本《金庸政治学》,但实话实说,这并不是我对他的期待。这类小品文,好看好读,能让人想点什么,也会让人会心微笑,但他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是为序,以为牛B.

王小山

某年月日于挖矿斋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