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在美国人们多选择飞机旅行,火车运行成本很高,因而乘火车旅行所费不啻。然则果何如哉?最近我做了一次乘坐铁路交通横穿北美大陆的尝试。这趟旅行2006年9月28日始自太平洋岸的旧金山,10月1日止于大西洋岸的纽约,车票单价一百八十四美金。电子车票上不显示里程,只显示时间。从旧金山湾区的Richmound站始发,行一小时三十八分到达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站换车。这段铁路沿旧金山湾铺设,列车运行中右侧傍山,左侧濒海,风景绝佳。换车之后,接下来就是直达芝加哥的五十小时零六分的漫漫长途。前不久乘火车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走了四十五小时。

列车出萨站不久即进入落基山的大林莽,在其中穿行了大约十多个小时。这是太平洋水气滋润的林莽。之后进入内华达州的荒漠。之后是犹他州光秃的岩山,一棵草不长,山体整体风化,岩石上留下一道道似乎是千万年来雨水冲刷的沟痕。第一个天蒙蒙亮时,列车穿过大盐湖。我随身的世界地图册告诉我,这是北美面积最大、盐分最高的盐湖。记得中学地理课里说,柴达木盆地的铁路是铺在盐层上的,觉得难以想象。以大盐湖的情形而论,铁轨铺在盐层上就是铺在盐层上,没什么不好想象的。它怎样铺在地上,就怎样铺在盐上。进入科罗拉多州,山是山,水是水,很分明的样子。这水已经是大西洋水气带来的水。不过科罗拉多河水系将这水送进了加利福尼亚湾,滋补了太平洋。再往东到密西西比河流域,那水就是来自大西洋,复归大西洋了。

列车出科州之后,即进入中部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平原的农业区。遍地的玉米秸已经干枯,列车大约奔驰了近二十个小时才奔出这漫天的玉米带。车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站附近经过密苏里河,时当夜间,未得睹北美这条大河的尊容。列车上的第二个早晨,隔走道邻座的美国乘客告诉我:“瞧,密西西比河。”河面宽阔平静,把眼眶撑得有些发疼。我立刻遥远而又亲近地联想起密西西比河上水深十二寻的美国作家马克图温。

美国火车爱晚点,这是网上下载的介绍美国铁路交通的正规资料上说的。列车到达芝加哥,果然晚点三个多小时。在芝加哥换车,直达纽约。列车继续东进十好几个小时之后于奥尔巴尼折向南下,沿着阿巴拉契亚山茂密山林与哈德逊河岸之间狭窄的结合部穿行。哈德逊河河面宽阔,水量丰沛,又值大雨,一望烟雨溟朦,悠然想起中国的江南。车票显示,芝加哥至纽约这段行程是十八小时三十分。实际走了近二十二个小时,又晚点三个小时。不算两次换车等车的时间,这趟旅行在车上的时间总计约七十七个小时,合三天三夜零五小时。十月一日到达纽约,今天已经十日了,尚未遇到有这么横穿美国经历的朋友。

列车上的席位分沙发席和卧铺两种。我们买的是前者。沙发席的空间比中国列车上的硬座席大很多,可以坐,也可以半躺。自萨克拉门托至芝加哥这一段,列车上专设一节观光车厢。该车厢像一个玻璃房子,椅子正对车窗,不仅可以看两侧的风景,也可以看上方的天空和斜上方的山峦。列车上的服务人员,身穿制服,黑人、中老年男性居多,仿佛重现了在电影里看到的十八、十九世纪英美列车里的画面。中国列车上的服务员几乎清一色的女孩子或年轻女性,她们在家谈恋爱或照看孩子更合适。

中国人真是地球人类中的一个大族群。从旧金山一上车就结识一个中国女孩,北京的,十一岁随父母来美,伯克利大学土木专业刚毕业。在芝加哥又遇到一个中国女孩,清华的本科,中科院的硕士,现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生物学博士。我座位后面是一位美国老人,退休工程师。他特意告诉我,修筑这条横贯北美的铁路时,有许多中国劳工累死在铁路沿线。

横贯美国,自西徂东,多样的气候和地貌景观依次展开。太平洋上的夏威夷,跨越北回归线,属于热带。跨越北极圈的阿拉斯加,北达北纬七十度以北,属于寒带。俄罗斯没有热带,中国没有寒带,美国则什么都有。美利坚帝国,上帝之剑,又美又利又坚,世界民主自由帝业的磐石和摇篮。

2006年10月10日写于德克萨斯州米德兰市

──《观察》首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