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住家附近的超市买完两大袋日用品,沿着人行道,慢慢走回家。

最近又开始发懒,除了购物缴帐单实在懒得出门。

突然下起雨来,豆大的雨滴从天空直落下来,带着一股灰尘的气味。

走过一列双层的公寓,阳台上忽然有人对着我喊:“你需要雨伞吗”?

抬头向上仰望,是个皮肤黝黑的大鬍子年轻人,正坐在阳台上读一本书。

“我家就在前面啊,不用啦……”我急匆匆地往家方向走。

“雨很大,你会淋湿的”。他好像就要奔出来拿伞给我。

“我就住在马路那边”我大声叫上去,并用手指向隔着窄窄马路那个转角。

那是一个眼神深邃伊斯兰教的陌生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邻居。

回家后真的一身湿。然而刚刚身后的那个呼喊却让我感到无比温暖,(一定是阴雨天里躲在阳台上的天使)。

伊斯兰教有没有天使呢?

不久前和驻墨尔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的严处长吃饭,曾派驻到世界各个地方外交经验丰富的严处长讲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

他说:他有次派驻到回教国家,听过当地流传的一个笑话。

有位伊斯兰妇女找台湾去的牙医看牙,牙医告诉她,“请你把面纱拿掉”。

那个女人说:“不行,除了在我丈夫面前,我不能拿掉面纱”。

医生说:“那我怎么替你作检查?”

女人说:“如果你要检查其他地方,我可以把全部衣服都脱掉,只有面纱不能除”。

医生不解地说:“全身都可以裸露?为什么面纱不能除?”

女人告诉医生:“即使你看了我的身体,只要我不除面纱你终旧不知道我是谁,那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如果我把面纱拿下来,即使我全身都还包得密密实实…你也就知道我是谁了…”。

这虽是个笑话却令我产生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据说在伊斯兰的教义中,夫妻在做爱的过程是不允许脱光衣服的。

也就是说夫妻能认出对方的脸,却认不出对方的身体。

我想像那一个台湾医生会不会因为看不到这个神祕女病人的庐山真面目,却又想像着那似乎可能允许揭去的衣服,而想入非非起来?

面纱和罩袍遮得住美貌?还是引来更多遐想?

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或文化因素产生这样的传统?

有人说,中东地区经常整片荒漠,如果因为美色引来任何的冲动或攻击,确实求助无门。伊斯兰罩袍和面纱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遮美”。

然而尽管艰辛包裹,伊斯兰世界里的女人遭到强暴的数字,还是不在少数。

有人认为面纱是伊斯兰妇女受迫害的象征,面纱使妇女与外在社会隔绝;另外有人说,不允许伊斯兰妇女戴面纱是缺乏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是宗教迫害、种族歧视。

延世大学有位Minwoo Yoon 教授曾探讨在《一千零一夜》中女性面纱的意涵。在这部阿拉伯语文学巨着中,处处呈现出与基督宗教中禁欲、俭朴、贞洁迥然不同的无节制纵欲享乐。并揭橥伊斯兰文化中,性解放不但有助灵修,亦表示对先知默氏的敬仰。因此伊斯兰女性人人所穿戴的面纱(veil orhijab)有了双重意涵:既隔离需索无度的女性性欲以保护男性,又确保女性的性自主权。这位教授为伊斯兰女性面纱提供另一种的解读空间。

这个故事还让我有另一个思考。那就是在所谓的“文明社会”中。

是谁立下那些所谓的标准、规范、和禁忌?谁有权力要人缠脚、绑脖子、遮面纱、带胸罩、穿高根鞋……?

在文明社会面纱是除?还是不除?

我们看见的是面纱和遮住身体的软布,但我们却往往看不见遮蔽在人与人、文化与文化间的那道高墙。

面纱与围墙

文章来源:作者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