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暖花开是四月,德国著名大都 市科隆迎来了两位中国著名的改革理论人物。一位是北京个体性质的思源研究 所所长曹思源教授。曹教授号称曹大胆,不断提出新的改革方案。他曾经是破 产法的首倡人士之一,终于实现了立法。现在又要当曹修宪。德国导报编辑部 在科隆大学中国研究所安排了曹思源的讲话。他的建议包括告别专政,政务公 开、差额选举无罪推定入宪、设立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任何组织(包括 中国共产党)不得干涉司法机关等近期目标;还有删除宪法序言(四个坚持等 内容)、言论出版自由不须审批、人大和政协改革成两院制等中期目标。会上 ,座谈会主持人、科隆大学汉学家霍依泽教授当面提问说,曹教授,您在我们的讲台上这样大胆地谈修宪,您在国内的讲台上敢不敢这样讲啊?曹思源回应 说,敢哪。这些建议都是在国内讨论时写下的提纲。他认为,现在中国的宪法增补了人权和尊重私有财产的条款,实际上重要的进步。对比文革时代,宪法完全不被尊重,现在在宪法理写入人权和尊重私有财产,堪称是重大胜利。曹思源的第二个议题是双重国籍。他主张承认双重国籍,有利于华侨的积极性, 对国家、对公民有利而无害。到会的中国人,几乎全都支持他的双重国籍倡议。

祖籍内蒙的侨胞席海明先生提问说,共产党领 导根本没有民主的素质,不听从任何制衡的意见,你怎么建议,他也不接受, 会把人逼到反抗的道路上去。曹思源认为体制内改革仍有空间。他提倡和平、 理性的改革,反对任何暴力过激的主张。他认为暴力革命,只能以暴易暴。一 点一滴的改革可以从量变走向质变。跨过改革的门槛,中国社会就会进入黄金 时代。改革好比翘翘板,一个人,两个人的力量,完全压不下另一头,可是万 众一心,大家都来参与,就能压倒腐败,改革成功。民阵主席费良勇先生提出 ,应该告诉国内的党政领导,一旦实行民主,并不是按照新的法律来制裁,而 是以原来的法律来衡量干部的言行。他提议不仅要彻底批判罪魁祸首毛泽东, 而且要批判伪善的帮凶周恩来。曹思源建议共产党改名(例如社会民主党等) ,改名后,可以放下历史包袱,让历史上的责任交给具体的个别人物去承当, 党可以轻装迈步再出发。他认为党的不少各级干部都有到西方学习过、观摩过民主制度的经历,这些结构上的变化是我们改革建议可能被注意、接受的基础。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仲维光先生则指出,第三世界有不少领导人都是西方国家大学毕业生,可是他们实行专制的顽固和阴险,比之于传统的独裁者并不逊色。曹思源回答说,当然,观摩过民主,并不能保证实行民主,至少有了沟通的余地。

另一位改革理论人物是何清莲女士。一本《现代化的陷井》风靡了全国,也震动了国际上关心中国的人群。何清莲这次应德中友协之邀到德国科隆东亚博物馆发表讲话是她第一次来到德国。前来听讲的人士有不少是德国的经济学专家,关心中国前途的友好人士和许多希望能到中国投资发展的企业代表。他们对于何清莲精辟的见解感到 折服。何清莲提到的一些实例和比喻又让大家露出微笑。讲话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的改革领域和腐败产生的原因和恶果。何清莲也介绍了她被迫离开国家,远走美国以后对该书的修订。讲话前,她还跟前来听讲的中国知识分子交换了意见。何清莲在回答关于胡温新政的提问时表示,中国的问题是体制性的问题。每当新的政治人物上台的时候,总会唤起一些人的幻想,比如朱熔基初登总理位置,其个人魅力和胸襟抱负甚至都比温家宝更加引人注目。他的豪言壮语”一百口棺材为贪官污吏,最后一口棺材留给自己”不知叩动了多少民众的心弦。可是曾几何时,朱熔基并不能在体制内有所作为,又有多少新政可言?一个简单的实例,就表明何清莲对中国社会认识的深沉,也说明她冀望 中国社会不是点滴的治标,而是体制上的治本。

2004 4 16

《彭小明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