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千两百多年前晚唐诗人李商隐少年时写的七律《无题》中的两句。这首诗是我最喜欢的爱情诗。喜欢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首诗的多意,包括这两句。也许就是朦朦胧胧的少年期的特色吧,这两句也被人们用于对非爱情类的坚定信仰与持久信念的表述,尤其是对为了成全他人而牺牲的痛苦又美丽的刻画。当然,除了别人通常点评的几层意思,我还读到的一层意思是近乎生离死别之痛。因此每每想起就不免倍感忧伤。

春蚕和蜡炬,一个以其生命提供了绸缎给他人以温暖,一个烧毁了自己为他人带来光明。这是需要以牺牲为代价来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写照。这已被这几百年来走出中世纪黑暗的西方的文明和进步所证实了;也正在被终将进步,并与人类文明接轨的中国的未来所证实。

今年是路德新教运动500周年,世界各地尤其是德国有许多缅怀路德,赞美路德的活动。今年,我有幸数次到达欧洲并造访德国包括美茵茨及附近的多个教堂。徘徊在德国的大街小巷,欣赏着新旧德国的艺术与建筑,思索着种种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人物与历史,感触良多,且颇受启发。新教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孤立的基督教会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而且是席卷整个欧洲的一场社会革命,其产生的结果一直影响到今日欧洲。这也是我们应当时时回顾和探讨历史事件的原因–研究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历史,而是为了现实。

新教改革,不仅仅将欧洲人民带出了黑暗的中世纪,不仅仅使一般的信徒能直接学习圣经,也帮助现代的人们获得基本的权利。以欧美为榜样,普世价值观得以传播到全世界。在纽伦堡,我注意到国际人权电影节正在进行之中。我也知道那里有条人权街。在法兰克福的老城,我惊讶地发现并参观了圣保罗教堂(Paulskirche),1848-1849年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所在地。当然历史也有曲折之时,在纽伦堡,我参观了纳粹的全国党代会集会场。

在韦茨拉尔,我看到了当年神圣罗马帝国(德语: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的最高法庭。年轻的歌德曾在那里任实习生,并在那里写出了不朽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而这个小镇使我更为感叹的是那座从罗曼式变化到哥特式,至今也没有能全部完工的大教堂,是由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共享的。人们的宗教可以不同,肤色可以不同,国籍可以不同,但人们对自然的爱,对亲友的爱,以及对生命的爱,对自由的爱,都是共同的,也是相通的。

今年的”魏京生中国民主斗士奖”的获得者维权律师唐荆陵先生,是个基督徒。在我与他有限的交往和通话中,我了解到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真诚和动力。凭着他的良心和信仰,他孜孜不倦地为普通百姓维权谋福利。

唐荆陵,1971年12月生,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弥市镇人。1989年,唐荆陵入读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1993年毕业后分配至广东从事化学工程技术工作。1997年,唐荆陵参加汕头大学法学院法律培训,同年10月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次年8月获律师资格证书。2004年7月,唐荆陵介入东莞兴昂劳工骚乱案件。之后他开始介入劳工权益等公民权利案件。工作之余,唐荆陵积极推动流动劳工的法律常识普及工作。2005年8月,唐荆陵介入著名的太石村罢免事件,担任辩护律师。

自2006年,唐荆陵发起或参与发起了数项行动,其中包括:
2006年的中国公民不合作;
2007年4月的六四静思节行动;
2010年6月的”我要直选行动”准备工作;
2010年8月,和一些劳工维权人士和机构发起”我的583行动”;
2009年10月1日,发起5千天告别专制倒计时行动。

唐荆陵的这一系列行为也招致中共当局的仇恨。2014年5月16日当局以涉嫌寻衅滋事刑事拘留了他,2014年6月21日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正式拘捕了他,2016年1月29日唐荆陵被广州中院判处五年有期徒刑,至今还在狱中。即使在他被扣押期间,他也没有忘记对他人的关怀,他还写了很长的牢狱记录让人们了解实情。这两年,他的妻子汪艳芳坚持不懈地为他呼吁,要求无罪释放他。他的遭难是关怀他的人们常常惦记,难以忘怀的。

唐荆陵让我想起新教运动众多为这场宗教改革而遭难的先驱,乃至被牺牲的先烈们。这其中我最敬仰的是这场运动的第一先驱和烈士:扬·胡斯(捷克语:Jan Hus)以及出生贵族的伯尔金声(法语:Louis de Berquin),及法国的第一位宗教改革殉道者包文(Pauvanne)和许许多多欧洲其它地域的烈士。明知中世纪的黑暗和违反教廷会带来的杀身之祸,他们依然顶风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并付之于行动。他们承受酷刑并以生命来捍卫他们的信仰。这种牺牲精神是何等地令人感动!虽然这些先驱的肉体早已消亡,甚至大多数世人都不晓得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业绩与贡献,但他们遗留下来的不屈精神以及因此给社会带来的新面貌,却被我们后人不知不觉地享用着。想要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推动历史的进步,想要人民幸福,社会繁荣,我们需要许许多多的胡斯,我们必须学习胡斯的勇气与牺牲精神。

如今,在自由和公平社会的人们可能不晓得,也许甚至不在乎这些先烈们牺牲的重大意义。但人们能享受到这些自由和公平,不正是这些先烈们想看到的么?欧洲的宗教改革给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带来的轰轰烈烈的变迁,正是许许多多的勇士们共同奉献与牺牲的结果。因此联想到我们自己,不也正是需要这样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不为名利地为大众作贡献,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才能促进公正平等,哪怕面对他人的不解乃至嘲笑,哪怕因此而遭遇危险乃至失去生命!

的确,想促成一个新生事物和推动一场运动,天时、地利、人和是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但必须清楚认识到的是,任何社会的进步都必须有人民的推动与参与。尽管500年前的新教运动的开端,是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写信给美茵茨大主教,陈述95条理由反对赎罪券。但新教运动并不是在这一天华丽转身就成功了的。从1524到1648,它造成两次德国战争和多次的欧洲战争,历时一百多年,死伤无数。新教运动中最重要,最积极的德国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它不仅仅牺牲了无数德国人的生命,而且因此这使得德国的统一变得遥遥无期,直到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化的兴起。即便如此坎坷不易,最终,欧洲还是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那是多少根蜡炬才带来的光亮,多少只春蚕的生命才织出的成果啊!

要结束今日中共一党专政的统治,我们需要有当年新教运动的先驱和牺牲者们的认知、信仰和勇气。我们需要唐荆陵这样坚持理念的无私奉献者。今天,我们将”魏京生中国民主斗士奖”颁发给唐荆陵先生,也是对中国境内各类维权人士尤其是坚持信念,渴望自由的教徒们的表彰和支持。

愿新教运动的历史和经验,与其中人物的信仰和勇气能鼓励中国的民众,尤其是基督徒们。希望大家能像唐荆陵那样挺起胸来,采取行动。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大家应得的自由、人权和社会公正,直到中国也走出它黑暗的中世纪!

谢谢大家!

魏京生基金会执行主任
黄慈萍
2017年12月5日签发

(魏京生基金会首发,请注明出处。www.weijingsheng.org)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