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加掩饰的大烂片,《邪不压正》是一个愚蠢的电影名字,故事是一个手撕鬼子的抗日剧,人物是两口子未做完的青春梦:男孩是名门子弟,博古通今、八面玲珑。女孩是英雄儿女,崇高秀美,优雅大义,两人有心无心玩弄着一个美国特工,一位兼备007和黄飞鸿能力中西结合的草根英雄,由此引发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似乎是爸爸和妈妈下的一盘很大的棋,局势既定,有一种爱叫放手,爸爸妈妈放手之后,美国特工怅惘地留在了北平的房顶上。

影片小心地没让两口子见面,但实质上仍然是两口子的抗日。两人操纵着同一根线,让美国儿子欢快(而多余地)在皇城屋檐上跳跃。一边是杀爸爸的爸爸,一边是假扮情人的妈妈。爸爸要把他送给警长换取日本军官的性命,妈妈唆使他炸掉日本军营。之所以跳来跳去这么欢快,有一个理由,就是美国特工彭于晏的肌肉里,其实欠着太行山的血债。刺杀警长朱潜龙和鬼子根本一郎,是他的价值,他的动力,他的拖延症。三线都是要日本人的命,美国特工一出手,这盘棋就乱了,抗日抗到一个风骚女人的屁股上了。

下了这么大的一盘棋,姜文是在考虑抗日还是另有所图?

他挨一顿打,拔一嘴牙,放过一只神秘的鸽子,嘎吱踩一脚刹车,把儿子藏到钟楼里又自己接出来,先笑着哭,后哭着笑。姜文和朱潜龙在一起,

没有什么一盘大棋,只有儿戏。是大院子弟抹不去的青春记忆。那时候,国家是他们的棋盘,他们唱着歌,吃着火锅,拍着女人屁股,还把革命家给当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几乎是一个启蒙电影,与崔健、王朔一道,使社会大众关于80年代的刻板印象,平添了活泼和叛逆的色彩。王朔、姜文、葛优、冯小刚这几位爷也成了中国最活泼可爱的人,二十年来,调弄着我们封闭的知识和呆板的趣味。《鬼子来了》是这个小群体才能的最高表现,《让子弹飞》在公众视野里横空出世,近乎给姜文封神:遍地沉屙的民族、古旧的文化、腐弱的国民性、以及寥寥英雄的不屈奋斗,使当代中国忽然醒悟自己仍是辛亥精神的一部分。振奋之余,几乎无人在意《让子弹飞》表达的是私人情怀,不是社会力量。是大院公子们吃着火锅唱着歌,纵横历史缔造前程的调门。

到今天,《邪不压正》已经令人厌恶。这些公子们或许要一辈子沉溺于他们少年时代的优越感中,尤其在这份优越感渐渐失去时,那份妄想和幻觉就越明艳越简单:他们少年时的样子,他们少年时城市的样子,他们少年时对战争的想象,他们少年时对女人和对自己的想象。那就是周韵站在一片青瓦上的样子。仙女一样的出现,仙女一样的遁形。两口子的抗日,不是抗日,是家事,认个儿子,拉个朋友,皇城硝烟只是二位仙的下酒菜。

中国早就过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代,整个社会不再封闭呆板,人们不断地和过去告别,对辛亥革命以来一段历史的认识越来越复杂,历史和个人选择之间有一组坑,有坑朋友的,有坑爹的,也有坑儿子的,老炮儿拍着胸脯说的邪不压正,是一种审美,而不是理念,他觉得自己英武豪迈、媳妇乘风欲飞,所以邪不压正地坑了美国的爹、太行山的儿子,坑了瓦檐如海的北平。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