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布尔什维威卡的诞生地,那座多蛆多贼的城市."--希特勒.

这座希特勒口中的贼城就是列宁格勒,也是本书背景,我想这就是名为贼城的原因之一吧.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是前苏联第2大城市和重要的工业重镇,第二次大战期间近半数重型武器都出自这个城市,做为摧毁前苏联而做出的最重要的尝试之一,希特勒以重兵集团攻击围困这座旧日名为彼得堡的英雄城市.经过882天的漫长围困战,双方付出超过150万人死亡的代价.极端困苦的环境里,牺牲巨大的代价背后,与之相呼应的则是人们必须学会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学会生存之道,学会彼此理解,这些是必要的成长之路.

小说以回忆开篇,大卫·班尼奥夫受邀撰写一篇半自传性质的文章,因为自身经历的匮乏,试图从祖父的身上找到可以应付交差的故事.宠爱孙子的外祖父不得不开尘封的记忆,叙述第二次大战期间在围困中的列宁格勒亲身经历的一段往事:十七岁的犹太大男孩列夫,因扒下死去德国伞兵的装备被指控为窃贼;二十岁的哥萨克红军战士科利亚因为脱离驻地被冠以逃兵的罪名,两者相识在监狱中,素昧平生却生死与共,为了脱罪而不得不接受寻找12只鸡蛋的故事.你可以将此视为战争小说,冒险小说,黑色幽默小说,甚至是成长小说.但是,任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个略现平淡的开篇背后,蕴藏着的竟是感人肺腑的故事,拥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围城是关键词之一,战况激烈的列宁格勒城,被德军庞大的重兵集团封锁,给养匮乏,300万军民不得不节衣缩食以艰难度日.当时的列宁格勒城内被迫实行了配给制,合法市民才能拥有配给卡.在以克计算的食物配给制度面前,在工厂加工武器装备的工人都无法获得必须的生存保障,伤病员与儿童的处境更是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小说中能够看到极尽真实的叙述,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是,木屑制作的酒,树叶制作的香烟,加入纤维素之后坚硬如铁的面包,粘书胶制作的糖果,甚至连含有糖份的泥土都可以摆在黑市售卖,饿死的人随处可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选择题人人会做,莎士比亚也曾为他笔下的人物做过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在列宁格勒,监狱两人组也必须面对现实做出一道选择题:是死还是接受寻找12只鸡蛋的任务,在物资匮乏和德军封锁的环境下,而这个选择题仅仅是高级军官希望在自己女儿婚礼上出现蛋糕而下的命令.很显然,在饥饿比子弹更让人接近死亡的城市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穿饱吃好的权利人士与饥寒交迫的底层小人物这样不平等的对话带来的错位对比,凸现出现实处境下事情发展出的荒谬感以及这个任务对个人的压迫感,看似玩笑的命令,而当你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之际,笑意只能被压抑在内心深处,如骨噎喉的不适感令人深刻体会到沉重与苦闷的双重压迫.当然,还有德军轰炸下依然响起的钢琴声,做为黑暗处境下的小插曲也让人倍感温暖,作者大卫·班尼奥夫优秀的叙述技巧轻易将情感冲突推向最高峰.绞刑架下的幽默?嗯?

人性是第二个关键词.如果说高级军官的女儿可以在战火纷飞的城市中依然可以自由滑冰消闲,而我们可怜的监狱二人组为了活命则不得不开始艰难的寻蛋之旅只能无奈接受的话.那么在艰难环境下对自己同胞下毒手的变态夫妇就只能让人慨叹了.围城中黑市有多少人曾经遭遇过这样可怕的食人兽.同时将人演变成兽需要怎样的过程?可想而知!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口口声声与城市共存亡的大人物纷纷逃离危城,那些空洞苍白的口号与粘贴墙上画片的存在尽显讽刺意味.信仰与忠诚与那些为生存而挣扎着人们纠结着形成一副奇怪的城市画卷.因此不得不注意到,时刻出现在书中对话关于性的提示,共同的任务让性格迥异的两个年轻人结下深厚的友谊,性是关键话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何况这个城市里还有索尼亚这样美好的存在,还有友谊的存在,还有生而为人的渴望,无论是本能还是释放压力,性与友谊一同组成了最美好的表达.

随着画面的延伸,二人组不得不去城外德军占领区碰运气,来不及撤离的妓女之家成为他们命运的转折点.卓娅不甘凌辱的逃离行动被极尽渲染,捕获后面临剧断双脚的叙述强烈到你可以嗅到血的味道,画面感极其强烈.这些年轻妓女面对同胞的唾弃与嘲讽,面对死亡威胁与毫无人性的摧残,命运让人倍感辛酸.德军的残暴与叛徒的出卖将人性的另一面表达的淋漓尽致,放火焚烧村庄,诱骗俘虏认字加以区分后进行屠杀,在这里德军只是以野兽的面貌出现.最后当鸡蛋被带回列宁格勒后被冠以又一打的名字时,命运的不可测与人性的荒芜在这里又一次让我们慨叹,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最后的关键词是成长.毫无疑问寻蛋的旅程是艰辛危险的,那么收获又是什么?鸡蛋吗?显然不是.因为父亲的直言而家庭破散的列夫,对于自己没什么自信,甚至有点懦弱,尽管他善良质朴.可以说,哪怕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他依然还保持天真的一面.但列夫从救人被抓开始,就开始他超越常人的成长之旅.随着故事的延伸,画面的转移,他从怯怯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可以为爱为友谊付出的男人.他不但是观察者也是学习者,自艰难的过程里吸取养分,艰难的寻蛋之旅是他成长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者说正是因为面对死亡威胁的残酷环境给予他心灵与肉体的锻造,让他迅速的成长,收获友谊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爱.最后的那盘象棋比赛就是证明他成长过程最好的注脚.值得一提的是,以油滑面目出现的科利亚无疑是他成长的座标,陪伴他指导他鼓励他,见证他的成长,科利亚带给他的不但有勇气更有友谊,同时科利亚的存在也让小说充满乐趣,轻松易读.正是因为爱与友谊的存在,才让这个故事有了意义,而非简单的冒险故事.

作者大卫·班尼奥夫做为编剧曾为多部好莱钨电影编写剧本,作品包括《追风筝的人》,《特洛伊》以及票房成绩上佳的《X战警前传:金刚狼》等等,可以说他深刻理解说故事的技巧,知道如何吸引人的注意力.本名大卫·弗里曼,班尼奥夫实际上是他外祖父的姓氏.他的外祖父名叫列夫·班尼奥夫,是列宁格勒保卫战幸存者,也是书中人物的原形.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贼城》一书2008年在美国出版后广受赞誉,不但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还被美国亚马逊网络书店推为2008年度编辑选书.丰富的叙事技巧,可信的真人真事,以新时代眼光再去回顾这段在惨绝人寰的环境下所发生的战争经历与人性历练,不但故事性十足,还可以作为民间视角的战争史料存档.人物塑造的成功,过程的曲折,场景的叙述细致以及画面感十足的文笔,让这本书拥有巨大吸引力就不足为奇了.

来源:豆瓣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