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5日晚上8时许,忽接徐州郭少坤君电话,向我通报老友林牧已于当天下午2时在午睡中过世,这一不幸消息让我惊愕,难以相信又不能不信。林牧小我两岁,一向身体很好,十分活跃,怎么就这样突然告别人寰,撒手而去了呢。

虽然我称他为老友,其实我俩只见过一面,那是在我离京赴美之前的几个月。他未经约会,径直来我方庄寓所造访。由于彼此都慕名已久,可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交谈以后更感到二人志同道合,堪称名副其实的“同志”。那天谈得十分投机,似乎有谈不完的话。我留他在家里吃晚饭,他也爽快地答应了。我真庆幸结交了这样一位率真、热情的好友。

我到美国以后,经常从报刊和网站上看到林牧为自由和人权而努力奋斗的动人事迹。1995年在《中国人权》一次理事会上,我热烈支持增聘林牧任《中国人权》大陆理事的动议,因我在赴美前曾任国内理事,深知这对林牧说来,与其说是一顶桂冠,毋宁是一负重担。

2003年底,我在网络上读到林牧题为《次韵和浩成兄“洛城偶感”》的一首诗:

十年万里相思深,一读华章泪沾襟。
君在异乡为异客,我留危地发危声。
庆父将终难乱鲁,公民竞起不辟秦。
良园虽好非吾土,终老何须洛水滨。(辟字,失调)
西安林牧2003年12月30日

我的原诗发表在《开放》杂志2003年11月号。原诗如下:

故土劫灾不忍闻,余生欲老洛水滨。
独夫恋栈操秦政,众士贪财颂皇仁。
东渡衣冠缺王导,西来消息欠刘琨。
艰难苦恨繁双鬓,日暮聊为梁甫吟。

我在读到林牧和诗后,心中十分感激他的关心。同时发觉我诗中所说“欠刘琨”真是说错了。林牧不就是今天的刘越石吗?他以外也还有更多的人,我诗中的调子未免有点低沉,真应感谢林牧给我提醒和激励。今天我已回故土,但老友却不在了。

近几年来我们相继送别了吴祖光、王若水、李慎之、王若望、金尧如、刘宾雁等战友。今次林牧又离开我们远去。他的去世确实是我国人民争取自由和人权事业中的一个巨大损失。(刚写到这里,又接到电话惊悉老友何家栋因肺癌病逝的噩耗,真是祸不单行,实在令人痛心。)但转念一想生老病死乃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我们似也不必过分哀伤。幸好还有比我们更加优秀,更聪明能干的大批中青年志士仁人正在为争取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而继续奋斗,后继者大有人在。我们没有理由感到悲观、失望。

来源:民主中国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