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海滩》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接近乌托邦的作品。然而,生活在这个乌托邦里难以置信地无聊。希尔迪像一只被困在果酱罐里的蜜蜂一样,在书中反复残酷地折腾自己,试图逃脱。

查尔斯·斯特罗斯(英国著名幻想文学作家,三届雨果奖得主) 文,姚姚 译

初读《钢铁海滩》,很容易打上“海因莱因主义”标签,或者认为约翰·瓦利“无意识地模仿海因莱因”。很显然,瓦利这一代阅读海因莱因长大的作家,或多或少会追随偶像的写作之路。但是第一眼也往往最具有欺骗性。如果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瓦利聪明至极。这个故事缓缓把最初的走向完全扭转了过来。

《钢铁海滩》是瓦利四年磨一剑的大作,带着我们回到了他未来历史系列的“八星宇宙”设定之中:外星侵略者将人类驱逐出了太阳系的顶级豪宅——地球,人类被迫搬到劣质住宅区——其他行星、卫星和小行星带。关于”八星宇宙“,瓦利曾在多个作品中描述过,比如《蛇夫座热线》,不过,你不必在意自己没有读过这些作品。和那些喜欢沉醉在自己设定里的作者不同,瓦利并没有沿用已经定型了的设定,而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展现这个无比绚丽而矛盾的未来。而且,故事背景只是故事背景。”八星宇宙“是那种复杂到让人恐惧的设定,充斥着各种典型的硬科幻想象,一个二流作家会去炫耀这个设定,而瓦利则拒绝让设定主宰故事,甚至不刻意强调故事背景。

故事的大半围绕着主人公对自身处境的探索,以及如何摆脱自身处境展开。希尔迪·约翰逊,《新闻奶嘴日报》(月球最大的电子媒体)的王牌记者,开始察觉人生价值的缺失。他所居住的世界是经过彻底改造的、模仿被入侵前地球所打造的人工环境。人类流浪到“钢铁海滩”这种完全不宜居的环境里,维持着脆弱的平衡。然而,这里(月球)的人却纵情享乐,人人试图回避人类的窘境,包括治理月球的超级A.I.中枢电脑。希尔迪得了一种病理上的抑郁情绪,因为这里的环境让人窒息(既是隐喻也是现实)。这里每天都生产大量耸人听闻的头条,但除了真正的死亡,其余的都是无病呻吟。一种束缚感在整部作品中时不时地出现。所有事情都是被束缚的,确实。似乎只有死亡才能真正地得到自由。

情节的表面之下果然在暗流涌动。表面上,希尔迪是个抑郁的记者。在几次自杀的尝试失败之后,中枢电脑承认,是它自己一直在挽救希尔迪,并试图搞清楚,弥漫在社会上的自杀风潮究竟是怎么回事。故事情节在一个个“迪士尼乐园”——月球岩层中间通过核爆打造的聚居地——间漫无目的地跳跃,时而穿插对这个社会和人性的短暂一瞥,直到剧情猛然加速, 进入了一个突如其来的世界末日剧情。期间,我们还遭遇了一群海因莱因主义者(我绝对没忽悠你),以及一群住在垃圾场里的自由主义者(垃圾场下方是一艘废弃的星际飞船残骸)。瓦利描述这帮人,也许是因为他想在书中看到他自己这个群体(海因莱因主义者)本身。这个群体自我放逐于文明之外,是月球上真正有创新思想的群体,但也是真正危险的群体。他们梦想要逃离,这一点没错。但瓦利同时暗示,你在这里(现实中的美国)没法办到。

这种漫无目的的剧情最初看起来像是失控了,而更让人恼火的是,故事像是在山寨海因莱因晚期的作品。不过,我们暴脾气的主角绝不会让情节如此发展。希尔迪·约翰逊,咱们来回忆一下,这个名字在百老汇歌剧《满城风雨》里的角色是男性,在好莱坞影片《女友礼拜五》中的角色是女性。而在本书中,希尔迪确实男女都当了。在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就去变了性。仔细想想吧。不考虑变性带来的性别认同——瓦利完全没深入探讨这个事——希尔迪的性格塑造非常有说服力:至少,他/她在故事中的所有行为和反应,都是合情合理的。你肯定被他/她逗笑过,我打包票。《钢铁海滩》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接近乌托邦的作品。然而,生活在这个乌托邦难以置信地无聊。希尔迪像一只被困在果酱罐里的蜜蜂一样,在书中反复残酷地折腾自己,试图逃脱。实话实说,缺乏构架的情节就像一个搅拌棒,它搅乱了构架,却让情节顺滑如一碗浓汤,浓郁且醇厚。

小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主角的遭遇无比苦涩。希尔迪几次试图自杀,作者对于希尔迪大脑活动的描述异常出色——似乎他/她负责欲望满足的大脑部件完全腐烂了,还似乎在说:好吧是的,我想知道,尽管这里生活无忧,为什么我却还要跑到房顶上大声呼救?我想,这部作品是一剂很好的解药。对于那些描述无比美好的乌托邦,和折射现状的严酷反乌托邦低俗垃圾而言,这部作品就是答案。

来源:豆瓣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