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连日来,官媒通过一些途径释放出批莫言的信号,今日头条7月5日就公开发出《莫言的问题不可容忍》的文章,列举莫言多年来作品“抹黑”中国,“诋毁”文革,“仇视”毛泽东时代,“崇洋媚外”等等罪状,大有口诛笔伐的文革火药味。虽然一天后文章便被删除,从网络消失得难找痕迹,但相信很多人已经读过了该文,也就是说文章意图释放的批莫言信息业已达到。

如果说今日头条文章快闪透露着某种信息还让人有所猜疑,并引起一些人不同解读,或让许多人仍心存细想的话,那么中国作协在迎接党建立百年大庆前夕评点百年名作家活动中,公然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踢出名单,明确宣示了中国作协否认莫言为中国百年名作家的立场。

在中国当下,当局无所不辖制的现实状况,如上今日头条与中国作协表达的态度显然不是社会某些人某种观点,而是鲜明的当局高层的立场。因为媒体与舆论都必须姓党下,事关一个在国际文坛影响巨大,获得文学最高奖赏——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评判,若不是得到当局的许可与授意,那是不可想像的,也是绝无可能的。所以,中国作协否定莫言是中国百年名作家与今日头条不容忍莫言完全是官府立场,是为官府代言。至于表达上有什么委婉,甚至出现登文后删除,那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装作,或故弄玄虚及试探放风。但不管如何,这都向社会释放着批判莫言与清除莫言作品影响的强烈信号。

据中国作协、《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权威机构和央媒近日的报道,正式将一贯暴露中国社会“黑暗”的媚外“作家”莫言,踢出中国百年名作家之列,这实际是彻底否定了他和他的作品。

《光明日报》6月22日发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秘书处书记吴义勤《中国文学的红色基因》。文中列出了中国百年来上百具有红色基因的作家和作品,新中国建立后作家的作品也有数十部,而莫言和他的魔幻大作却不见踪影。文章称,新中国成立后,《红旗谱》《红岩》《红日》《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是全中国人最爱读的作品。吴指出,讲好党的故事是中国新文学的神圣使命。比如郭沫若的《女神》最早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呼唤,表现出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精神;贺敬之、丁毅执笔的《白毛女》深刻揭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老舍的《龙须沟》通过龙须沟的古今对比,表达了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全景展现党建立红色政权、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长征和革命战争的恢宏历史。吴强调: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莫言的作品不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显然不在百年名作家之列。

《文艺报》总编梁鸿鹰《让人们重回百年文学现场一一写在″红色经典初版影印文库″出版之际》,文章也列出的大量红色作家和作品,莫言也榜上无名。

央媒几乎同时发表重磅文章,强调文艺创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凡是损害人民利益,抹黑新中国,诋毁社会主义的作品都缺少红色基因,都违背主流民意,必然被人民大众所唾弃,最终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由如上官方权威媒体对所谓百年名家的评定标准可以看出,只有歌颂党的作品方有红色基因,才能成为名家名作,才能符合当局定义的为人民大众服务,也才能被党命定为受到人民欢迎的作品。而莫言作品没有一部是歌颂所谓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几乎都在揭露社会的“黑暗”。 莫言给自己的定位是:写人性,讲真话。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文学艺术绝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这当然不符合当局的需要与对文艺评判的标准,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官方的认同。对此诺贝尔奖组委会对给予莫言评奖介绍: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莫言今天遭遇当局的否定,可以预见接下去将有更进一步的批判与迫害,这显示着党对文艺领域已经从镇压反对者,走到镇压不歌颂者与歌颂不卖力者的新阶段。莫言严格来说不是个极权的反对者,只是不歌颂者,甚至是歌颂不卖力者,今天终于也为当局所不容,这是在给中国大地的文艺划定新标准,为进一步清理整顿中国文艺队伍吹响号角。作为这次文艺整顿新狂潮的佐证,就是党已经公开放风要对全国高校教师开展政审整风运动。

中共夺取大陆政权以来,对文艺界多次通过政治运动进行整顿,其中反右、文革、反自由化、反精神污染等等,更是给整个民族造成触目惊心的残害,今天当局再次通过否定莫言,不容忍莫言,对外宣示着当局正掀起新一波整顿文艺的狂潮,要将一切对党不歌颂与歌颂不卖力者清除。

当局要将文艺完全变成粉饰自己统治的工具的企图,通过否定莫言向世界公开宣示,这事实也向世界亮明中国的文艺之路就是维护极权统治之路,就是作党的歌手鼓手之路,否则都将遭致否定与批判。这种忤逆人类文艺发展自身规律,践踏文艺工作者创作与言说自由,意图奴役驱使文艺屈从极权统治的行径,必将遭到文艺发展规律与人类历史潮流的惩罚,也必将成为人类抵制与唾弃的对象。

来源:对华援助协会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