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火龙随笔 火龙随笔 2019-05-31 22:50

[1]

上一章里捍卫言论自由的三条理由,也同样可以捍卫个性自由:人们不可能毫不犯错;人们以为的真理往往半真半假;以人类的认知能力,观点的多样化有益无害。

观点的多样化有益无害,同样,个性的多样化也有益无害。只要不伤及他人,就应该允许百花齐放的个性。

人不是一台被设定去执行标准任务的机器,而是一棵树,它需要在内在力量的指引下往各个方向成长。也正是这股内在力量,使它成为一个活体生命。

一个成熟的人,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利用人类的经验,并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应要求他遵从传统。首先,传统有可能是错的或者不适合他;其次,即便传统是对的且适合他,如果仅仅因为是传统就要求他遵从,他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因为感知、判断、识别、心智活动以及道德倾向等等,只有在自主的选择中才能得到锻炼。

德国著名学者威廉·冯·洪堡说:“让人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永远的奋斗目标。”

为此,必须创造两个条件:自由和千差万别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个体。

[2]

谈到个性自由,人们通常认为,让个性自由地发展没有价值。即便那些革新者,也大多不把个性自由作为目标。他们甚至觉得,个性自由会阻碍革新,会影响他们传播那些“有益于人类的真理”。

加尔文派说,人最大的罪恶是独立意志,人最大的美德是服从。这种狭隘的生命理论,竟然有越来越多的拥趸。许多人天真地以为,个性被钳制才是造物主的本意。他们觉得,把树木修剪成动物的形状,要比自然赋予树木的本来面目还好看。

我的观念和加尔文派截然不同,人被赋予各种天性是为了让他完成各种目的。“异教徒的自我伸张”和“基督徒的自我克制”,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只要不伤害到他人,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发展每个人的天性,发掘人类的这些宝贵财富。让每个人对自己更有价值,对他人也就更有价值,个体和群体都会因此而展现勃勃生机。

发展每个人的天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允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人们的品味爱好纷繁多样,不可能用少数几种模式囊括大家的生活。

同样一种生活方式,对一个人有益,对另一个人却可能成为负担。就像不同的植物需要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健康成长,不同的人也需要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下健康发展。如果没有多样的生活方式,人们既无法得到幸福,也无法充分提升自身的能力。

[3]

曾几何时,个体也是一股独立的力量,现如今,它已消失在人群中了。世界已被公众舆论统治。

群众的力量,以及作为群众代理机构的政府的力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群众的意见,已经成为无孔不入的支配力;而舆论的专制,则使得突破常规者成为众矢之的。

社会在竭力制定公众的生活准则,企图使每一个人顺从它认可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像中国女子的裹脚布一样,束缚和摧残着人的个性里出众的部分,最后把与众不同的人驯服成毫无个性的平庸之辈。

无论在哪个时代,束缚人的个性都可被称为暴政,不管是以上帝的名义、君王的名义还是以人民的名义。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怀有敌意的目光与令人恐惧的审查之下。即便是自己的私事,我们也不敢问自己内心想要什么?什么才适合自己的性格?我们问自己的是:什么符合我的身份?那些和我地位相仿的人在做什么?

除了随大流之外,我们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嗜好。独特的品味,反常的行为,被视同犯罪。

我们的心灵被束缚,混迹于人群之中,跟随人群的选择而选择。一开始我们只是搁置自己的本性不用,到后来本性日渐枯萎以至衰竭。终于,我们再也没有能力产生强烈的愿望和快乐,也丧失了真正发自内心的意见与情感。

群众,确切地说,就是群集的庸众。庸众组成的政府,如果不能倾听少数智者的声音,最终必将变成平庸的政府。

为了摆脱平庸、打破专制,我们应该鼓励特立独行之士,欣赏他们异于常人的举动。一次不屈不饶的意见表达,一次拒绝卑躬屈膝的坚定态度,这些举动本身就已经难能可贵。

总要有人去揭示新的真理,指出已经过时的陈旧观念;也总要有人去打破惯例,为生活标示新的品味。能担此重任的唯有那些特立独行之士。没有他们,人类的生活就是一潭死水。

这些特立独行者比一般人更具个性,也更难适应社会指定的僵化生活。他们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呼吸。如果性格刚烈,挣脱枷锁,他们就会被指责为“怪物”。就像激流澎湃的尼亚加拉,被愚昧者批评说没有荷兰运河那么安详平缓。

一个社会里,特立独行者的数量,通常能反映社会的精神活力和道德勇气。在充满精神活力的社会里,特立独行者随处可见。而今天,他们寥若星辰,也就意味着这个时代缺乏足够的道德勇气。

[4]

传统常常成为进步的障碍,而自由则是进步的源泉。有了自由,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成为独立的进步中心。

进步与传统之间的斗争,是人类历史的关键点。严格来说,这个世界大多数地域都没有历史,因为它们被传统彻底统治了。比如东方世界。传统在东方是一切事物的审判员,判断事物是否公平正义,就看它和传统是否一致。

东方民族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民族,他们曾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现在竟成了异族的附庸。(译者注:这些文字写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回望历史,他们的祖先拥有高堂庙宇之时,异族们还在过着穴居生活。但那些异族从未被传统彻底束缚,而是始终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进步。

中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这个人才辈出、聪明智慧的国度,早早就迈入文明,建立了一套优良的传统制度。可是后来,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被统一的规则束缚,从此止步不前,一滞千年。再想有所突破,就必须依赖外部力量了。

由此看来,一个民族即便有过长期的进步,也可能会陷入停滞。当人们被规则束缚,失去个性之时,也就是社会发展停滞之时。

欧洲之所以能成为进步人类的代表,不是因为欧洲人比东方人优秀,而是因为欧洲人的性格和教养更为多元化。个人、阶级、民族,彼此间都极为不同,他们开拓出了大量的差异化路径。欧洲能在各个领域取得进步,要归功于这些多种多样的路径。

然而,今天英国的仁人志士们正在步中国的后尘。公共舆论一统天下的体制,就像中国教育和政治体系的翻版。如此下去,欧洲终将变成另一个停滞不前的中国。

看看身边,欧洲人越来越像千人一面的中国人,环境促使着欧洲人日渐趋同。政治、教育、交通、工商业,尤其是占支配地位的大众舆论,这些都是促使人们趋同的强大力量。

如果我们想保住多元化的个性,就必须明白个性的价值,明白差异化的益处,认同参差多态的个性中即便有些看起来不好,也应该允许它存在。

否则,有一天我们将再也看不到个性差异,之后很快就会连想都想不到个性差异这回事。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