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立场新闻》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案踏入第56日审讯,控辩双方完成结案陈词。法官郭伟健押后案件至10月4日裁决,旁听席闻言哗然,两名被告续准保释。

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下午陈词时指,涉案17篇文章并非失实,亦没构成实际国安风险,强调《立场》只是记录时代呼声。若法庭接纳被告的目的,煽动就不是唯一合理推论。余又质疑,控方在结案陈词订下传媒新守则,例如“反中乱港分子”的资讯,可报道但不可访问、相关言论可引述但不可详尽引述,质疑“我都唔知(守则),你又话我犯咗,有啲死不闭目”。

另外,控方结案陈词提到《立场》的“中共百年影像”文章,当中提及大饥荒等历史事件,形容内容“以下犯上”、“揭疮疤”。余认为,《立场》记录历史也被批评,质疑控方说法不公允、准则难以拿捏。

辩方:涉案文章非失实
质疑尺度阔致言论自由荡然无存

控方代表为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署理高级检控官徐倩姿;辩方代表为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大律师黄卉仪及管致行,案件由法官郭伟健审理。

辩方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总结涉案 17 篇文章,认为控方没证据显示文章失实,亦不构成实际国安风险。她指,《立场》文章如实记录时代呼声,“唔系话佢讲啲嘢政治上不正确,引起部分人情绪、反应就系煽动,如果尺度系咁阔嘅话,言论自由就荡然无存”。

她引述“蔡玉玲案”,指蔡制作《7.21 谁主真相》节目被控虚报车牌查册用途,上诉至终审法院获判无罪。余指,“个个(传媒)都系咁做”,控方不能说虚假声明是唯一不可抗拒理由。而本案中控方在结案陈词提到,“不能反驳”被告目的之一是做好新闻,若法庭接纳被告的目的,“咁就无唯一合理推断系煽动”。

至于控方指可由环境证据作推论和考虑“累积比重”,余指《立场》 7 年间发布逾 10 万篇文章,“然后呢 17 篇话我系煽动,咁唔系累积比重。”余指,《立场》只是传媒之中的一部分,不能说“网上啲嘢都关《立场》事”,《立场》亦有“戥返匀”报道批评许智峯等人的新闻。

对于控方指政府声音长期处于弱势,余则认为与涉案文章无关,亦非由被告引致。她指《立场》的报道严肃、有根据、没渲染成分。“如果真系话政府弱势,咁系可能本身你个解释唔能够服众,唔系我哋失实陈述、渲染。”她强调,《立场》不是网上唯一资讯来源,国家安全亦没因涉案文章动摇。

2023 年 6 月 28 日,钟沛权(右)及林绍桐(左)散庭后离开法院。

官问用字能否显示媒体立场
辩方:《立场》以引号如实引受访者看法

法官郭伟健问及,报刊在文章刊登前有何责任;余指,要视乎传媒引述的言论,有否违反传媒基本原则及道德标准,若违反守则便不能刊登。法官续指,他裁决时无可避免会涉及一些传媒界线,著“大家坦白啲”。余回应,传媒审阅文章时,应考虑作者是否真诚相信其观点,重申涉案文章并非失实,或违反传媒守则。若有人对新订立法例表达忧虑,公众可讨论有关议题,但不等于会引起两方面互骂。

法官另举例指,媒体将 2019 年反修例示威者,分别形容为抗争者和暴徒,问及是否可显示该媒体的立场。余指,各人的用字会牵涉其立场,但《立场》会以引号引述受访者看法,例如指“许智峯‘外访’”。余又指,钟沛权作供时曾解释,即使认为相关用字不恰当,都会为尊重作者而使用。她认为传媒有责任访问、报道第三方看法及公众关注的议题。

辩方:控方订传媒新守则
“有啲死不闭目”

就传媒角色和新闻原则上,余指并非要求法官订下指引,而是应考虑尺度是否符合传媒专业。她引述《BBC 编辑方针》指,恰当持平并非在同一节目内有不同意见,而是在一系列节目、适当时间内,包含不同意见。余续指,细阅指引后未见控方所言,“畀意见要引述全部事实(full fact)”,质疑“你点样为之足够呢?”忧虑以此标准,将掣肘言论自由。

对于控方指许智峯等“反中乱港分子”主张,违反香港利益,可以报道但不能访问;邹幸彤报道内的插图有光时旗帜,涉煽动成分,传媒可引述但不能详尽引述;以及张崑阳个人文章,可报道但不能全文转载。余形容此为新标准,《立场》事前不知,一直相信和真诚地跟随专业守则,“如果呢个系守则,咁政府要公告天下,我都唔知(守则),你又话我犯咗,有啲死不闭目㗎嘛 … (政府)冇公布新准则,但话我哋异常,咁就对我哋唔公道。”

辩方引案例指应尊重传媒专业判断

就控方指《立场》指引“异常宽松”,余认为控方没解释如何“异常”,亦没指控博客不诚实。余指,自由社会有不同意见,控方可认为意见不公平,但只要作者真诚相信,达致公平的评论,即属公允。至于控方盘问钟沛权时,多次提到罗冠聪、邹幸彤等人呼吁违法活动,言论违法。余引述钟回应称,相关事件未经审判,“呢个系尊重传媒守则,未有审判结果前,唔会话啲人讲违法言论。”

余另引述多宗案例,指政府不应干涉传媒报道,法庭应尊重传媒的判断和提问技巧,不能因忠实地引述受访者言论而受罚,又指“受访者本身无被控煽动,反而我哋被告。”余指,另有案例指应尊重传媒专业判断,切合其编采自主。

法官郭伟健问及,部分传媒守则如持平及监察政府,网媒是否都应遵守;余同意,网媒亦要遵守传媒守则,有责任做到恰当地持平。

控方:《立场》中共百年报道“以下犯上”
辩方指说法不公允

针对控方的结案陈词,余批评当中写有“好多问号”,如其中一个章节为“倡议型媒体?”,质疑她是问法官“你谂谂系咪呢”。就控方认为《立场》是倡议型媒体、立场鲜明,余反驳指,引述意见不代表媒体观点,亦不会偏袒任何受访者。她指,《立场》亦会直播建制派 KOL“华记”发言、报道前特首梁振英 FB 帖文等,“咁我哋系咪倡议紧梁振英、华记同张晓明呢?”

控方的结案陈词另指,《立场》的《中共百年影像志 主旋律外的时代回声》文章,提到大饥荒等历史事件,形容内容“以下犯上”、“揭疮疤”。余认为,《立场》记录当年的大新闻也被批评,质疑控方说法不公允、准则难以拿捏,重申《立场》不是“倡议型媒体”,“专报不利中国嘅新闻”。

辩方:控方案情五时花六时变
留言与本案无关

就控方多次更改“政治平台”定义,包括在开案陈词时指“《立场》为政治平台”,盘问阶段指钟并非故意设立政治平台,至结案时提到“政治平台”是指发放政治主张的渠道,即钟沛权所言的“官方喉舌”都是政治平台。余表示,“以为反政府先系政治平台,原来支持政府都系政治平台,畀佢搞到氹氹转”。

余又指,控方盘问钟沛权时没问及社交媒体留言,不能在结案陈词时才指留言是煽动,应给予机会让钟回应,“例如你话留言我哋都要负责?闹我地果啲点呢?对骂情况又点呢?唔可以由留言推断文章煽动。”余续指,政府和警察的社交平台亦有骂法官或警察的言论,“咁佢都冇剔除㗎,问题唔系话佢有无剔除,依家系煽动刊物,你话 17 篇我咪处理 17 篇,留言同案件无关。”

辩方:控方结案再增文件
质疑“又出尔反尔”

余若薇指,控方曾指与时代背景相关的资料,应在钟同意下,才纳入背景的一部分。惟控方在结案时,读出吕世瑜等 45 个网络罪行案例,其后“畀两大叠判词我哋”,形容控方“又出尔反尔”。余指,当中部分案件在 2019 年发生,与控罪时间无关,质疑他们如何被涉案文章煽动;部分则于被告被捕后发生,“同涉案文章有咩关系呢?”

另外,控方早前引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 2023 年的致辞内容,提到“乱的根源尚未根除”,余指上述致辞超过案发时间,又指控方没就此盘问钟,“唔可以成为时代背景证供”。余并指,法官郭伟健为《国安法》指定法官,“日复日都处理紧呢个问题”,有关议题是其专长,涉案文章会否引起实际国安风险,法官有能力和责任处理。

余重申,控方结案时增新文件属“突袭”,又指控方案情摇摆不定,“核心指控都会转嚟转去”,一时以涉案 17 篇文章举证,一时提到 587 篇《立场》文章,令辩方无所适从。她指,此能显示控方检控基础薄弱,“证明佢最初告我哋串谋、煽动意图系唔清楚”。

辩方:控方字面解读煽动
低门槛入罪属违宪

至于合宪性方面,余指控方以字面解读煽动罪,称引起部分人憎恨等就是煽动,她质疑每人反应不一,情况亦属主观、随机,“咁低门槛入罪就违宪”。她认为,法庭应采纳较严谨的尺度,“憎恨去到推翻政府嗰个烈度”、达致某程度上危害国安风险,才可入罪。

另外,控方指钟作供时回避问题,批评其可靠性。余认为其供词一致、相辅相成,质疑控方盘问时“追追追”,至钟解释后,控方却提供框架要求他回应。她续指,钟供称以不同措施保障同事,如下架文章,显示他小心谨慎,并非“本死无大害”,尽量避免“踩红线”,“边有意图去犯法?”,希望法庭接纳其证供。

DCCC265/2022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