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知名作家、编剧严歌苓旧金山新书“米拉蒂”分享会,3日下午在金山市立图书馆举行。分享会一开始在小会议室举行,慕名而来的读者,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图书馆紧急协调,将分享会安排到大型会议室。新书描绘80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幻灭,读者互动踊跃,100多名观众大呼痛快,有观众从洛杉矶飞来参加,有观众三天前参加完加拿大分享会,又追到旧金山。

知名作家、编剧严歌苓旧金山新书“米拉蒂”分享会,逾百位华人热情参与。(记者刘先进 /摄影)

严歌苓著作小说“陆犯焉识”、“少女小渔”、“扶桑”、“天浴”、“芳华”等脍炙人口,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中国徐州发生铁链锁脖八孩母亲事件中,她批评中国当权者,更是遭到中国封杀。

严歌苓与北加湾区也颇有渊源,她1994年曾在东湾阿拉米达市居住10年,在湾区写出“扶桑”等作品。

“米拉蒂”新书描绘80年代初,20岁的女孩米拉蒂从军队文工团转业,人生经历关键转型,从舞者成为独立思考创作的年轻作家,她的观念也有了一场大洗牌,包括爱情、性、自由、民主等。书中的主角后来和父亲出国,父亲挚友、戏剧家吴可也到国外投奔,借助米拉蒂的眼睛,“连结了那个时代所有可能发生的故事,曾经的中国往事看似荒诞得稀奇古怪,却真实得如同超现实主义的油画,让人惊心动魄”。

严歌苓说,故事围绕米拉蒂的个人经历,见证了中国两代艺术家、作家、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幻灭,“一直想写80年代,中国最顶尖的一线作家,都在那时成长起来”。

她回忆,8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邀请父亲萧马(原名严敦勋,作家兼编剧,生前写过“巨澜”“铁梨花”等)写剧本,“他喜欢住饭店。那时就说,不给稿费,付上海锦江饭店的房钱就行”。在饭店的房间,严歌苓认识“整整一代艺术家”。油画家陈逸飞、电影演员陈冲,以及陈冲的画家哥哥陈川、“红色娘子军”编剧梁信、作家暨编剧白桦等。

名作家、编剧严歌苓旧金山新书“米拉蒂”分享会,3日下午在金山市立图书馆举行,不少热情读者现场提问。(记者刘先进/摄影)

那时有伤痕文学正视脆弱,人们从雷锋式的英雄人物回归,神性存在回到人性存在,人性可恶又可笑,包含从最黑暗到最光辉的光谱。这些艺术家给严歌苓极大冲击,她说:“我们的大时代来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来了。”

80年代还打开严歌苓的眼界,让她接触到美国、拉丁美洲、欧洲等地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80年代的话,我不会成为今天这样的作家。我也不会走出国门,接受美国大学的专业文学技巧训练,”她说:为什么这个年代会有这么强劲的力量,让类似我这样不想成为作家的人,变成作家?”

严歌苓说,写米拉蒂的故事,是希望描绘当时年轻的一代,如何从打开的窗户看世界,“我们的那种兴奋,一直到今天还在缅怀。像一场大梦一样”。那个年代人们好像打了一种药,从沉睡状态到突然、疯狂的苏醒,那时有旺盛的创作力,争取自由和享受自由。

名作家、编剧严歌苓旧金山新书“米拉蒂”分享会3日在金山市立图书馆举行。在新书分享会后,严歌苓给读者签名,湾区华人反响热烈。(记者刘先进 /摄影)

过了80年代,知识分子又“睡回去”了,当年的活力、愤怒和勇敢都没了。这让她想起了电影“Awakening”,1969年因为发明新药,患上睡眠病(Sleep disease)的病人苏醒,但他们醒来后发现,人生不过这些事情,又选择睡回去。她说:“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是真睡,还是假睡,乃至痛苦的假睡?”

记者刘先进/旧金山报导

来源:世界新闻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