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南非举行结束种族隔离后的第七次大选。本次选举,长期执政的“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ANC)”得票和席位虽仍是最多,但首次失去了国会的绝对多数议席(获400席中的159席)。这不仅意味着其在国会失去了绝对控制权,也意味着接下来国会选举总统过程中,非国大无法确保自身候选人一定当选。即便执政,也需与其他党派联合。

     非国大的历史性失败,令不少观察家惊讶。但若详细了解南非政局,就知道属意料之中。本次大选,非国大丧失绝对优势的直接原因,是前总统恩格鲁·祖玛等部分前非国大成员另组新党“民族之矛”,分走了非国大很大一部分选票。而根本原因,则是非国大从1994年执政以来,在经济民生方面的作为难尽人意,更常年陷于腐败丑闻、内斗不断,失去多数可谓是早晚的事。

    有着百年历史、由曼德拉及其同志发展壮大,在反对种族隔离、促成和平转型过程中劳苦功高的非国大,执政后就日益堕落。除了曼德拉仍然坚持正直清廉,其他多数革命斗士都变得腐败,从姆贝基到祖玛,再到现在的拉马福萨,非国大出身的几任总统都深陷腐败丑闻。而中下层官僚同样贪腐成风,虽有媒体揭露、公民组织批判,却无法遏制腐败和追责。

   而更让民众不满的,是非国大执政以来,国家经济状况长期不佳、失业率高企、治安败坏,艾滋病等重大卫生危机也长期困扰着南非。虽然南非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国民基本所得和教育、医疗、养老保障健全,大多数国民不再是种族隔离时期“低福利”甚至“零福利”状态。

   但相较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基底比南非更差的国家,南非近三十年的发展难尽人意。推翻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虽在种族平等与族群和解方面取得很大成功,但从经济民生和社会治理看,转型是失败的。

   当然,这绝不应作为为种族隔离制度辩护的依据。因为种族隔离结束之前的南非,虽取得一些发展,但绝大多数成果被占国民少数的白人所得,黑人权利和所得都被极大剥夺。各种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与黑人无缘。当年的“治安良好”,也仅限于有特权的白人居住的大城市、是以残酷对待黑人实现的。但黑人主导的非国大执政后,经济民生的差劣也不应讳言。

   所以,虽然非国大历史悠久、树大根深、掌控南非大多数资源与舆论,仍免不了民意远离、支持率不断下滑的统治危机。本次大选的结果,就是危机深化的显现。

    不过,非国大席位减少、反对派席位增多,并不意味着南非将走向有益的变革。本次大选中斩获58席、前总统祖玛等人新建的“民族之矛”(其名字即是借用了当年反种族隔离时曼德拉等人建立的武装反抗组织名),是一个极端民族民粹政党,主张排外主义和暴力,经济上主张激进平等。这样的政党不可能为南非带来良好的气象,也并不能实现真的平等公正。

   而南非其他主要政党如“因卡塔自由党”、“爱国联盟”等,同样是极左或极右的民粹主义者组成,政治纲领既狭隘又激进,无益于经济民生的长远改善。只有“民主联盟”是较温和理性的党派,多年来占国会席位约五分之一。但其无法改变南非政治整体的民粹和极端化。而且“民主联盟”主要代表南非白人和黑人中产阶级利益,缺乏足够广泛的代表性,难以赢得占南非国民多数的中下层黑人的支持。而且“民主联盟”和“因卡塔自由党”支持者都集中在部分省区(分别集中在西开普省和夸祖鲁-纳塔尔省),地域性强,缺乏代表全国的能力。

  所以,南非人虽然有求变之心、长期独大且腐败的非国大也有衰落之势,但并没有可靠的新兴政治势力,南非国家前途仍然灰暗。目前看不到南非有走出重重困境的可能,本应光辉多彩的“彩虹之国”将长期在灰暗底色中迷惘。

作者 editor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