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印度从4月开始、持续两个月的选举刚刚尘埃落定。不出所料的,是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及友党保持了国会多数,莫迪也将第三度担任印度总理。

   不过,相较于2019年大选,莫迪的印人党所获人民院席位由303席跌至240席,而最大反对党国大党则从52席上升至99席。印人党的友党“湿婆军党”等得票和席位也明显下滑。而在野阵营各党席位普遍增多。这反映了莫迪政权的民意支持明显下滑,反对党重新成为有力挑战者。

    莫迪有“印度的邓小平”之称,其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即大刀阔斧的推动市场经济改革,裁减官僚系统、修订经济法律、便利企业发展、招商引资、激励劳动创造,取得很大成功。2013年,印人党胜选、莫迪担任总理后,将其经济改革推向全印各邦。而这十年,印度经济也一直保持7%以上增长,为世界看好。

    但莫迪和印人党获取人心更重要的方式,是高举印度教民族主义旗帜,通过身份政治和宗教动员,吸引支持、凝聚民心、鼓舞斗志。莫迪出席国务活动时,几乎不穿西装,而是着印度教传统服饰。在几个月前的G20峰会上,作为东道主,莫迪政府打造了浓厚印度传统与宗教风格的会场,将印度教文化及民族主义展示于各国政要和世人。

   在经济增长和民族主义双重加持下,莫迪和印人党一直保持较高支持率。但本次大选,印人党支持率有所下降,反映了高歌猛进下许多印度人对莫迪和执政集团的不满。

   莫迪政权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大多数印度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贫富愈加分化等问题。2020-2021年印度农民长达一年多的抗议,就反映了莫迪经济改革在促进城市发展同时,乡村农民继续遭受苦难的现实,以及未能享受经济红利的那部分民众失落下的怨愤。

   莫迪一些改革如废除旧货币发行新币,也导致金融秩序一度混乱,也未达成反贪腐反洗钱等目的。而莫迪政权一方面希望全力发展经济,一方面又持贸易保护和排外政策,尤其对中国企业和商品非常警惕,这阻碍了印度吸引外资和技术,影响了经济发展。

   而莫迪推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固然获得了占国民多数的印度教徒支持,但也遭到国内穆斯林、锡克教徒、其他非印度教徒的强烈反感和反弹。本次大选,国大党等反对党集中力量争取非印度教徒聚集的选区选票,大获成功。而印人党在这些选区大败亏输。

   除了国大党和其他非印度教徒政党有所收获,属于印度左翼的社会党本次斩获37席、一跃成为国会第三大党,也反映了印度左翼的复兴,以及左翼和中间派人士团结起来积极和集中投票、对莫迪右翼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有力抵制。

   另外,莫迪执政逾十年,依靠国会多数强推各项政策,颇被诟病为威权专断,民主也确实受到侵蚀。知识精英、左翼进步人士、民权活动家,普遍对莫迪持批评态度。这削弱了莫迪的声望和支持。本次选举印人党受挫,也是在野力量对莫迪政府敲响的民主警钟。

   所以,本次大选印人党及其联盟虽胜,但议席大幅下滑,反映了莫迪政府虽仍受多数国民认可,但面对更大挑战。未来五年,莫迪若不能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做出更大成就、不积极维护民主和遵守宪法,其支持率很可能进一步下滑。另外,如果莫迪继续鼓动印度教民族主义、排斥非印度教徒,也会造成更多怨愤和不安定。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这个居世界人口第一、被西方看好、可能在综合国力上超过中国的庞大国家未来的命运,也更加难以准确预料。

作者 editor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