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天安门流血事件35周年,旅日中国作家刘燕子日前出版新书“不死的流亡者─野性的知识人群像”。她在接受央广节目专访时表示,六四造成的恐惧,将当时年轻人对自由追求的希望全部打碎,尽管30多年过去,民众或许渐渐忘却,但六四却并没有结束,它所造成的流亡也没有成为历史,都仍在继续当中。而她之所以选择用日文书写这本书,用意也就是希望,透过这些流亡者的故事,向过去不断对中国妥协或递出橄榄枝的日本敲响警钟。

旅日中国作家出版新书 记录中国不死流亡者

“六四”发生至今35周年,出生中国湖南,目前旅居日本的作家刘燕子日前就出版了新书“不死的流亡者─野性的知识人群像”,其中书写了包括严家其、方励之、老木、刘宾雁及廖亦武等中国国内及国外流亡的知识分子的故事,全书共九个章节,长达700多页,70多万个日文字,堪称是一本重量级的著作。

大胆启用纪念六四书腰 凸显流亡受难者才是作者

对于新书的书腰采用了“为纪念天安门流血事件35周年”的字句,刘燕子在接受央广“为人民服务”节目专访时坦承,当时确实犹豫了一下,后来想想,不论这些流亡者或是受难者,才是这本书的作者,因此就大胆启用了这个书腰。

她说:‘因为即便这一个是一个书腰,但是它还是很醒目的,实际上对我这样的在海外留学工作,并非因为六四而流亡的这样的学者来说,同样也在恐惧之中,要不要加上这一条书腰,就是我犹豫了一下,后来我想这本书本来就是献给所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党国体制之下,这个栅栏之内外的流亡者,每一位国外的流亡者,每一位国内的流亡者,以及包括精神流亡者,这本书就是献给他们的以及献给六四的死难者,所有这些人都是这一本书的作者。’

“不死”流亡者 彰显具中国传统反骨精神知识分子

在书中,刘燕子书写的流亡者,从方励之到刘宾雁,从严家其到廖亦武,一个个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人物。刘燕子透露,之所以会用“不死流亡者”当书名,则是受到了中国流亡作家郑义和黄河清的影响,因为他们早在2008年就用同样的书名,纪念刘宾雁80岁,如今她则想借此书名,彰显出中国文化传统中,仍有一种反骨精神,和一批不被圈养及驯服的知识分子,可以和中央集权对抗,他们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见证者。

她说:‘这个不死一定是肉体是要死亡的、灭亡的,指的是精神不灭,中国文化传统中仍然有一种反骨精神,是血脉相传,所以用不死的流亡者,然后他们用的是在野,而是那种不被圈养不被驯服的一批人,在野的一些知识分子,只要他们存在,他们的精神存在,那就是对中央集权的“中”的一个对抗、对峙。’

六四没有结束 流亡未成历史

刘燕子在受访时也点出了这本书的重点,就是以六四之后,大规模的追杀之下,感到身家难保的一群知识分子,他们在身体、地理和精神上的流亡。而谈到六四,刘燕子认为,尽管30多年过去了,民众或许已经淡忘,但六四至今,并没有结束,流亡也没有成为历史,这一切都还在继续当中,而这才凸显出了研究流亡议题的急迫性。

她说:‘六四并没有结束,它造成的恐惧,以及对于我们这些当时的年轻人吧,对于自由的追求的希望,就全部被打碎了,可是在今天六四过了30多年,大家就渐渐的忘却,或者是被当局有意的忘却,以及我们无意识的忘却中,六四并没有结束,仍然在继续之中,所以也包括在六四之后的一批流亡者,以及在今天我最想提出的是研究流亡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因为在今天所谓的超大国的状况之下,流亡并没有成为历史,而依然在继续之中。’

用日文书写新书 意对日本敲响警钟

至于为何以日文书写这本书?刘燕子则无奈地说,这些关于六四的书,在中国根本就被屏蔽的,不仅中国的民众根本看不到,35年来,关于六四事件也在所有中国的教育中被抹杀掉了,因此她才选择用日语书写这本书,但也让她达到一些目的。

她说,书中有一个章节就提到,1989年六四以后,西方各国对待接受流亡者的态度,以及他们跟中共如何的桌面下互谈利益出卖流亡者,而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她并引用了日本自己的研究,说明1989年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跟中共握手言欢,甚至是最早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进行妥协,许多当时声援六四的中国留学生,最后都因此没能拿到日本的签证留在日本,反而去了欧美。但她反问,如今又是如何?日本学到教训了吗?

她以香港社运人士周庭为例,强调这么一位热爱日本文化,能说流利日文的女生,因反修例逃离香港后,为何不能到日本,日本离香港不近吗?就是因为周婷觉得在日本不能够获得安全及自由,也不能够摆脱恐惧,所以她才想透过这本书,对日本敲响警钟 。

她说:‘我想通过这一本书说,日本作为现在是第三经济强国吧,为什么在重大的事情上面,日本人总是没有去伸出援助的手,而让大家觉得心寒,这样子所谓的中日友好,不只是一个漂亮的话语吗?35年过去,中日友好了吗?看看今天的状况就知道,所以这一本书我觉得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日本的或者其他的国家的一个警钟,当然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普世价值,人类所处的一个共同的命运,我们都在流亡之中。’

千里之行第一步 盼新书未来有更多研究内容

而尽管这本书已经多达700多页,但刘燕子还是认为,书中仍有局限,主要受限于经费,以及中共并没有公开六四的文献,和相关的口述历史的记载中,必然还有些人有所遗漏,但她相信随着言论自由的增加,这本书还会成长,就像日文所说的,这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她希望有更多人,参与相关的研究,让外界能了解更多六四的真相。

来源: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