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艾未未象征着最接近激进革命的一端,他突然发表保守化言论,使国内异议者感错愕。

7月21日,中国最知名的异议艺术家艾未未拿回了久违4年的护照,自从2011年“茉莉花”期间被拘留后,他就被中共当局没收了护照。他的一些老朋友们纷纷猜测他离开了这个国家就不会回来了,但艾未未向一些朋友表示他还会回来的。7月31日,艾未未离开中国,到达慕尼黑。8月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发出了一篇《南德意志报》对艾未未的专访的摘编,在异议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这篇采访中,艾未未说:“他们(体制)绝对不愚蠢。在中国有许多人在努力,只是因为这是个错误的体制,所以他们无法取得进展。但我也必须谨慎小心。破坏什么很容易,之后建立的新事物却不一定更好。”以及“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够对我们的社会有所帮助。不仅仅是批评,还要提供解决方案。如果我没有解决方案,那我为什么要去谈论问题呢?”另外,艾未未还表示中国社会极为脆弱,一旦专制松懈,社会将面临全面崩溃。

在中国异议光谱中,艾未未一向象征着最接近激进革命的一端,他突然发表保守化言论——对体制表示理解、否定破坏和突变、要求建设性方案——使国内异议者感到错愕甚至受伤。“艾未未的转变,让我更感觉‘为反对而反对’是多么重要。批判是知识分子的品格,甚至是唯一必须要做的事情,而所谓建设,那是执政者的事情。”异议者温云超说。

多名资深推特网友甚至不愿相信艾未未作此言论,怀疑是德国之声的摘编断章取义,但随着多家国际媒体都对专访进行了摘编报道,以及英文版的出炉,这一观点渐无人提。

在受到质疑后,艾未未转发了一条推特,内容是指责激进异议者对“中间派”的污名化,这是在过往的论证中激进派经常遭遇的反击和指责。然而,在体制极权全面加深、民间普遍对当局绝望的背景下,艾未未的言论在民间几乎没能获得可见的赞同声音,而不仅仅是在激进异议者中。异议者莫之许评价:“老艾说的那些话,要是在2010年这么说,估计是满堂喝彩,极少数死硬派冷嘲热讽,要是在2013年说,恐怕是毁誉参半,如今同样的话,搞得满屏痛心疾首加各种解释洗地,略令人讽刺的是,老艾在2010恐怕正属于少数死硬派之列。”

不论异议者们对艾未未言论理解得是否全面、反应得是否过度,可以确定的是一个意见领袖的“崩塌”正在发生。这样的过程在过去两三年内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一开始表现为温和派和激进派的论争和撕裂所导致的双方认同者流失,尤其是激进派的认同者流失,在2014年形势愈紧后,更多表现为温和派的被遗弃。

无论是撕裂还是被遗弃,话语场呈现的总体趋势就是“大山头变小,小山头增多,偶像不再,洞见自取”。这样的趋势与自媒体方式和解构主义文化的普及相适应,人们越来越不需要旗帜性的话语提供者,也越来越无法简单地、恒定地划分思想派系。如果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思想者们可以分为自由派、开明派和保守派,那么现在对某个人思想的描述可能是:认同市场基础上的社群互助福利经济的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女权主义者——人们的思想越复杂,就越不容易出现许多人信仰一个人的现像,偶像注定只能存活于启蒙时代。

来源:东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