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039月27日中秋之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卷本《杨炼创作总集1978—2015》前三卷,快递至扬州。由此,这部归纳诗人杨炼三十余年创作的大书,正式开始问世。

此总集共十卷(大陆九卷、台湾一卷)。整套十本的封面图均为当代艺术大家尚扬先生手制,以炭笔素描呼应诗人本人之“手稿”观念,突出吾辈思艺尚在中途,而更广义的当代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仍未完成之义。尚扬先生更亲选系列色标,来配合作品每卷主题,质朴意深,真大手笔!

此三卷之后,尚有六卷,依次为:欧洲手稿(上、下)、散文、文论、对话、杨炼的国际对话与译文。台湾一卷题为《发出自己的天问》。今年11月内可出齐。

再次感谢,艺术家尚扬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诗人杨炼好友本书责任编辑古岗!

杨炼1
第一卷《海边的孩子》封面封底合影

第一卷收入杨炼早期诗作,以及稍晚而未收入其他专集的作品。收录作品为:《土地》(诗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大型组诗)《海边的孩子》(散文诗集)《逝者三章》(散文诗)《西藏》(组诗)《瞬间之外》(短诗)。本卷作品从青春浪漫的《秋天》、《给爱人》到拓展其文学版图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再到从未发表的散文诗集《海边的孩子》,至组诗《逝者》、《西藏》,展示了杨炼思想、诗学的进化轨迹。

杨炼2
第二卷《礼魂及其他》封面封底合影

第二卷收入杨炼离开中国前两部最重要诗作:《礼魂》《YI》。本卷作品,自渐臻成熟的组诗《半坡》《敦煌》到建立杨炼声誉的《诺日朗》,第一次呈现了杨炼多层次建构“智力空间”的诗学理念。其后,以《易经》为基础,从1985至1989连续写作五年的组诗《YI》,从自然、历史、自我、诗各层次,以七种形式的诗、三种风格的散文,构筑起一件当代中文诗的大型观念艺术作品。杨炼整合对中国历史、现实、文化、语言的多重反思,用这卷“中国手稿”,充分验证了诗人对思想、诗学深度的追求。

杨炼3
第三卷《大海停止之处》封面封底合影

第三卷收入杨炼离开中国后漂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太平洋一带的三部诗作:《面具与鳄鱼》《无人称》《大海停止之处》。本卷作品中,杨炼的大海拍打进了他的黄土——海外日日漂泊,以“尽头本身又是无尽的”感受,从人生到写作检验了他的中国思考。《面具与鳄鱼》的六行体限定形式,《无人称》短诗的锋利刺痛,《大海停止之处》整合漂泊经验,在海外首次恢复大结构组诗写作,打通中外,以结句“这是从岸边眺望自己出海之处”,凸显对古今中外诗意流亡的理解——一切外在漂流都是内心旅程的一部分。这个生命“语法”,让杨炼得以用中外时空建构诗的自觉。中文的深度加全球化的视野,由此成为他给自己的定位——“全球意义的中文诗人”

杨炼创作总集1978—2015(9+1:十卷本结构)

卷一:《海边的孩子》
——早期诗及编外诗
《土地》(诗集)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大型组诗)
《海边的孩子》(散文诗集)
《逝者三章》(散文诗)
《西藏》(组诗)
《瞬间之外》(短诗)

卷二:《礼魂及其他》
——中国手稿
《礼魂》(大型组诗)
《YI》(长诗)

卷三:《大海停止之处》
——南太平洋手稿
《面具与鳄鱼》(组诗)
《无人称》(1982——1991短诗选)
《大海停止之处》(短诗与组诗集)

卷四:《同心圆》
——欧洲手稿(上)
《同心圆》(长诗)
《十六行诗》(短诗集)
《幸福鬼魂手记》(组诗)
《李河谷的诗》(短诗与组诗集)

卷五:《叙事诗——空间七殇》
——欧洲手稿(下)
《叙事诗》(长诗)
《饕餮之问》(短诗集)
《空间七殇》(七组诗)

卷六:《月蚀的七个半夜》
——散文集
《鬼话》(散文集)
《月蚀的七个半夜》(散文集)

卷七:《雁对我说》
——思想、文论选
1985——2015思想、文论选编

卷八:《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中文对话、访谈选辑
1985——2014访谈选编

卷九:《仲夏灯之夜塔》
——杨炼:国际诗人互译与对话
《仲夏灯之夜塔》(杨炼翻译诗选)
《唯一的母语——杨炼:诗意的环球对话》(杨炼国际对话集)

卷十:《发出自己的天问》
——杨炼诗与文论(海外部分)
本卷将由台湾秀威出版传媒公司与大陆九卷本同步出版。

来源:智岚JASON视文采风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