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发表于《民主论坛》的《改革需要大智慧》,对国企的剖析,确有独出心裁的心得。然而,我认为尽管此文论据充实、例举详尽,但作者似乎有所顾虑,没有说到点子上、没有切中问题的本质。

吴先生住在娄底市,笔者住在涟源市,相距仅有4、50公里。他是娄底市民主同盟的成员。我的亲友大多在该市的华达机械厂工作,而华达厂原来的两个企业──“湘中机械厂”和“湘峰机械厂”──都在涟源市。因此,我与吴先生对华达厂的兴衰史是最了解、最有发言权。

要探索华达厂之所以走向没落、死亡的境地,我们有需要回顾它的“辉煌”历史与迁移史!

吴文说:“两厂在合并前,都是盈利的,都曾经有过非常风光的岁月。后来在行政力量的强行撮合下合并,并搬迁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娄底市。”恰恰在这个重要的地方,吴先生没有进一步描述这一段“非常风光的岁月”。

说它们风光,倒不如说是林彪、毛泽东风光。毛、林为了战争的需要,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集天下之力、动用国家全部的财富和资源,把一个高山峻岭地方挖掘成了四通八达的地洞网,建造成为警戒森严的地下兵工城──“湘中”与“湘峰”。这座“非常风光的”地下兵工城曾使国家每年要为它付出高达1亿多人民币的开销。即使在国家经济严重崩溃的时期,它们也是“非常风光”的。

在19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兰田——涟源市府所在地──饿殍遍野,而“湘中”与“湘峰”二厂的工人却始终享受着一日三餐的白米饭,其工薪是地方工人的3倍多。而他们生产的只是落后的三八步枪的子弹而已。

真正享受到两厂之风光岁月的,不是普通的工人,而是共产党干部。工厂里的人民公仆都有豪华的住宅,室内都安装进口的空调设备,行有“红旗”车,住有“五星”楼,喝有“茅台”酒,吃有“老鹰”肉。这些县团级的国防工厂的领导者,享受着连省厅级干部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因为,在军事和政治统帅一切的环境里,“湘中”与“湘峰”的红色革命家,把国家投放的大量金钱大量地花在自身的享受上面。“湘中机械厂”厂长罗大佑的办公室的南墙上,竟挂有一幅“企业是我家,发财靠大家!”的中堂,反映了革命化干部在当时就有把企业视为自身私营企业的意图,其靠大家发财的发财途径也已一清二楚。而工人们则大多只能生活在黑暗的笼子楼里。

正是因为有“企业是我家,发财靠大家!”这个理念,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省“国防科工办”和“湘中”与“湘峰”二厂的公仆们,就上书中央军委,大力主张迁移厂区。后来,中央与地方竟动用了3亿多人民币为它们搬家。期间,“湘峰”厂原厂党委书记贪污受贿300多万元,省国防科工委某一首脑挪用公款900多万元。后来,娄底工程一拖再拖,国家又被迫追加1亿多元。这样浩大的工程不知肥了多少人民公仆!按照大陆工程的贪污额度与行贿规则,一个4亿多元的工程,起码有8,000多万人民币流到了人民公仆的口袋里。正是有“企业是我家,发财靠大家!”思想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华达机械厂”从成立开始,就有5任厂长接连落马进了班房。正是这个“大家”被家长们残忍地侵蚀而遭遇崩溃,也正因“大家”的崩溃而使“大家”全部下岗或隐性失业。

中共一执政就把国企当做党产,把它的利益归于中国共产党。由于中国共产党没有党内民主,这个利益又归于党的当权领导群。吴先生认为“改革需要大智慧”,要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党产的性质,是办不到的。看来,改革绝对不仅仅需要大智慧!

文章来源:作者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