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类学的学者认为,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定居生活的反映。我国的制陶历史已有一万年之久,而制瓷的历史也有三千多年了。由陶器到瓷器,由原始到成熟,由粗糙到精细,由单色到彩色。历经商周,至东汉产生成熟的青瓷,到唐宋获得高度的发展。烧瓷窑址在唐代更是空前的繁多。从宋到明清时期,由于帝皇的重视、爱好,将制瓷业推向了繁荣昌盛,陶瓷由实用价值到了欣赏收藏,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何尝不是陶瓷的发展史!

宋金时代,在全国各地的数百家瓷窑中形成了以官、哥、汝、定、钧等五大名窑为首的名贵产品,一碗一碟为后代所珍,动辄价值连城。为皇家并专门收藏家所珍藏。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瓷业设有专门的督瓷官,清内廷还珍藏有瓷器制造过程的二十幅陶冶图。从瓷的研采、炼泥、配釉、成型、彩绘、装饰、施釉、修坯、烧成到包装,这是宫廷画师孙祜、周鲲、丁观鹏精绘的。督瓷官中最有学问的当推乾隆时的唐英,他着有《陶成说》,增损陶冶图,存十四幅。一九九一年元月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我曾先后两至景德镇,游古窑址,遍观冶炼过程,谒唐英纪念馆,对简朴典雅的纪念馆建筑非常欣赏,尤其敬仰唐英的人品学问。在唐英当年自制的两副联语中,能见唐英品格。其一云:“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不让人。”其二云:“春雨人嫌泥路滑,长途我喜洁身归。”

现我家藏的一些陶瓷器,除少数几件是早年所收的“劫余”藏品外,大多是在多年动荡不定的生活中逐渐得到的,现在又远渡重洋到纽,只希望有一天这些分散在各地的“脆弱器皿”能够聚集一处,体现真正的安定生活。虽然所藏并非都是精美或属珍贵者,但从实物出发,却略具各时代、诸窑的特色和价值,其间且结晶着某些可贵的友情。兹略依年代先后举要刊述于下:

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物在西北甘、青两省不难得到,因出土数量较多,除省博物馆外,一般县级文化馆咸有藏品,一些文化人和美术爱好者也往往有之,乡间的老百姓则常有取以盛酱、醋者,如半山、马家窑、马厂等各类型。此件罐当属马家窑型,大腹,敛口,几何形彩绘,暗紫黑色,像一颗“大地雷”。一九七九年年底陈朗流放期结束时,在返京“述职”前,为杭人在兰州久居者裘诗新医生赠别之物(其所藏两罐,任陈朗选其一),既具友情,复具流放地“色彩”,值得珍惜。现存北京寓所。另有他人所赠两只,型制略小敞口罐,带京后转送好友陆阳春。黑、白陶罐各一前者为龙山文化,敞口有两耳;后者小口旁有两小孔,特为精致。皆小型饮器,均属新石器前期物。两者为兰州友人龚、詹二君所赠。现留存北京寓所。

红黄陶罐二 属新石器时代,一出河姆渡,一出良渚,型制相近,一表皮略呈黑色有线纹,已剥落;一小口、高颈、小底。两者于一九八八年为杭州友人袁大梁所赠。现存杭州芷阁。

汉灰陶罐 型体较大,圈口、圆型,方格纹。五十年代初陈朗购自杭州地摊。杭州于三、四十年代间曾多次在松木场、老和山一带出土不少汉器,此罐当属之。一九六零年我俩自京流放西北,即以此罐留赠老友陆阳春。别后近二十年间,小瑞嫂曾以此罐盛米——想来汉朝的老百姓也是用来盛米的,可谓“物尽其用”。

青色巨瓿 当为东汉物。瓿为战国、汉、晋时较流行之盛器,为原始青瓷。此瓿高可四十公分,圆球型,敛口、平唇、平底。为吾师弟沈奇年坚赠陈朗者,朗虽爱之,初不敢受,云“暂借”,因名杭之书斋为“借瓿斋”;后沈君不幸逝于车祸,则直号为“瓿斋”矣,兼纪念亡友也。今藏芷阁。

晋青釉壶 为民间日用器皿,壶体能见上下两截相合痕,有明显手工痕迹,釉色锃亮,小口、大腹、小底,上半截有水注。一九八五年,我考察武夷山,于崇安上梅村弃物堆中无意得之。现藏杭州芷阁。

唐青釉壶 属越州窑系统,窑址在今浙江温岭唐岭脚(原属黄岩)。为一九八四年好友陆阳春得自温岭故里,返京时赠陈朗者。惜壶腹略有破损,今存北京寓所。

天蓝釉花瓶 近钧窑产品。钧窑为北宋名窑之一,在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烧制品有蓝中带红、紫斑、纯天青、天蓝、月白诸不透明乳色釉等。此瓶唇口白色,丰肩,自肩以下逐渐收敛至底,底圈白色。天蓝淡雅隽永。为一九七一年我在杭郊谋生时,小友姜允斌以其家藏品见赠。现藏杭州芷阁。

大瓷果盘 近哥窑产品。哥窑为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产地有杭州、龙泉两说。传有兄弟二人,哥烧者为“哥窑”,弟烧者为“弟窑”。哥窑之器,其胎有黑、深灰及土黄多种,黑灰胎有铁骨之称。其釉均为失透之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炒米黄、浅灰青、淡炒米黄诸色。以纹片为装饰,大小纹片结合,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有金丝铁线之称。也有仅一色纹片者。此盘通体呈炒米黄色纹片。此为吾师弟奇年于一九八四年所赠,同时另赠有青花果盘一。两者现均藏杭州芷阁。

大小建盏若干 为宋代官窑产品,窑址在今福建建阳水吉镇,烧制黑色结晶釉,以茶盏为大宗,其中尤以兔毫盏为最著名。于黑色间茶褐色之釉面上排列针状细纹,犹如兔毛者而得名。兔毫呈黄、白二色,称金银毫。釉彩油滴垂流,呈结晶状称鹧鸪斑。底部露出乌泥铁胎,击之锵铿有声。宋时尚斗茶,茶色贵白,黑盏宜于比试。制品底部常刻印有“供御”、“进盏”字样。然民窑亦多制之。宋徽宗极重建盏,为宫中常用,并曾赐诸王与宠臣蔡京等。

建盏形如斗笠,敞口、斜立壁、圈底。我曾两赴建阳水吉镇,得建盏若干只,今部分已携来奥克兰。此种盏于奥克兰博物馆亦见有藏品,然兔毫不显,无蓝色窑变,属普通建盏。但中国宋时物能越洋至此,已难能可贵。建盏,日本人称之为“天目盏”,盖宋时日僧从临安循天目山至泉州出海携往,故得此称谓。日本国今藏有“天目盏”十只,为兔毫盏上品,被认为“国宝”,价值连城云。

龙泉青瓷瓶 龙泉窑是宋、元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浙江龙泉,故名。窑在北宋时起即烧制青瓷,产品品类甚多。此瓶沿口直颈球体平底露胎,胎质厚重,釉色青浅近绿,剔花压纹,有纹片。乃五十年代初陈朗于杭州地摊以廉价购得。此瓶于一九六零年离京赴兰州时随囊带往,历经文革,辗转陕西富平、杭郊,再于一九八零年携返京华,正可谓“患难与共”者。今则于一九九七年返国时自北京携带至奥克兰,仍作案头之供。

龙泉三足青瓷巨盆形如鼎而扁,如香炉而无把,口直径约三十公分,通体梅子青釉色,温润如玉。乃是五十年代中期陈朗购自沪上文玩商店者。从胎之质地、型制与釉色看,当为元代产品(元代为时虽只九十年,然龙泉窑业继自南宋,迄未稍衰,制品不亚于南宋)。此物沉重,于一九六零年离京赴西北时,赠老友夏禹卿。相隔二十年,后于一九八零年返京,老友夏禹卿在下放河南农村多年后,不幸于两年前患尿毒症去世,其女慧芬乃以此盆物归原主。慧芬夫婿张克明亦是陈朗同事并好友。彼夫妇言:此盆曾用来供养水仙花并栽植水葵。君子、玉洁,与青盆自可相互生色。此盆现存北京寓所。

韩瓶 灰陶制品,南方各地多有出土。一九八四年杭州疏挖中、东河时出之颇多。吾哥昌米赠我有四只之多。传宋时韩世忠行军时作水壶用,故名。皆为重唇、系耳、削肩、尖足,不能立。行军之需,若韩瓶、蒙古元军革囊,与民国以还之“洋铁”行军壶,形制均有相同处。四只现存杭州芷阁。

元青花碗二青花瓷为我国明清时瓷器生产之主流,以景德镇为主,亦是我国制瓷史上历时最久之釉色。除诸少数官窑外,一般均为民窑产品,民窑有时亦被指令烧制入贡之宫廷供器,但在明嘉靖以后民窑之精品,已与官窑器之间判别甚少。此二碗早于明,属元,为民窑粗饭碗,呈青灰色,蓝口边,碗内底部画叶片二瓣,随意酣畅,花在釉下,属釉下彩。一九七八年我在杭郊何家河头村店谋生,此村在西溪东岸,柿树竹林,民情纯厚。此二碗为看山翁寿亭伯所赠。同时并赠古钱若干枚。此青花碗二已于一九九五年随行李携至奥克兰。

明云气纹青花碗若干明正统、景泰以至崇祯列朝之民窑青花碗类瓷器,施画题材凡人物(如婴戏、八仙以至“赤壁夜游”)、花草、山水、福禄寿草书等等,至为繁富,皆随意挥笔,酣畅有致。吾友北京何建国,对此搜罗宏富,堪称收藏大家。我所藏仅有云气纹碗若干,其中一只即为建国所赠,其他数只或购自安徽屯溪老街,或购自杭州吴山路古董摊不等。今带给各女儿聊作“清玩”。

德化窑白瓷犀角形杯窑址在今福建德化,故名,为宋元明著名瓷窑之一,在明代为生产白瓷,其全盛时代自晚明至清顺、康。乳白如凝脂,光润明亮,人亦称“建白”,或称甜白。此杯阔口、细足。纯白透明,遍体以堆料本色虬梅枝,梅花,云松,并蹲猊,回头鹿,飞龙,又假山二为饰。有红木底座。此器制于康熙间。在八零年初陈朗弟陈诒自温岭老家携出。为陈朗少年时期向外祖叔公“求得”者。叔公为前清拔贡,极有学问,曾坐塾,陈朗幼时曾受业于他。此犀角形杯,陈朗后曾于一册俄文本列宁格勒(今改旧称彼得格勒)国家博物馆所藏中国瓷器图录中见到,其型制、大小、纹饰完全一致。图下所标年份正为“清?康熙(一六六二——一七二二)”。此杯已于一九九七年携来此。德化窑白瓷觚元以后景德镇、龙泉、德化等窑均有仿造以青铜器为式样者。觚为古代饮器,原为泥质陶制,商时为青铜器。仰韶文化的马家窑遗址,有出土陶觚,器型为敞口、细腰,腰以下稍外撇、平底。我所藏觚为一九八六年吾师弟奇年所赠,喇叭口,瘦长腹,直下稍撇,圆底,器腹上通体堆料塑本色竹林七贤图。现藏杭州芷阁。

青花大柿瓶清初民窑产品,无颈、敛口,白地写意青花,手绘莲花莲叶。现藏芷阁。

青花熏炉以托盘、承柱、炉身、盖组成,圆柱形,子母口承托炉盖,上有多层缕空,烟香从此飘出,为明清景德镇产品,白地青化,里外满釉。为吾师弟奇年所赠。现藏芷阁。

从一九八零年以来若干年间,于杭州岳王路旧瓷商场,建国路地摊及北京诸地摊古董铺瓷,以及老家雁荡山区等处得陶瓷数百十件。北方所得大都为青釉陶瓷器,南方所得大多为清代民窑青花瓷,均藏杭州芷阁。不胜枚举。

一九九一年一月即辛未腊月,我从建阳过瓷都景德镇,访旧友黄浩未遇,由其友人热情接待。我有《满庭芳》词留赠黄浩,以记其事,录附篇末。黄浩为景德镇建设局总工,凡建造唐英纪念馆,迁徙古窑址,并拆迁浮梁、婺源明清民居于景德镇重建明清村落等工程,参与设计,董理之任,贡献良多。

满庭芳

辛未腊月从福建建阳过江西景德镇留赠黄浩

江右瓷都,壑源茶品,(一)试来可似毫瓯。(二)主人焉在,宾至喜能留。是处缤纷放彩,随时踯躅停眸。还相引,明清村落,畅快一天游。

搜求。存古建,迁窑换址,咸仗躬修。想浮梁、岂真宅泛家浮。擘画全凭角尺,经营实出鸿谋。(三)诗书事,更君家业绩,胜概属洪州。(四)

(一)北苑茶又名壑源茶,宋时最享盛名,出福建建宁郡。

(二)宋建窑以兔毫盏最名贵,或称兔瓯、毫瓯。

(三)今从浮梁等地拆迁而且来重建之民居,古窑均出于君之设计规划。

(四)宋黄庭坚为江西洪州人。

来纽西兰后,于旧货商场购得多件陶瓷,其中以乾隆年制彩绘堆料大盘为最名贵。此外又购得婴戏罐五六只,粉彩杯碗若干。真是“天涯何处无芳草”!

文章来源:素子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