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汉语的歪果仁来说,汉字难记难读难写,于是他们有些人有了个脑洞——为什么不干脆就用一个简单易读的拼音字母书写系统来代替汉字?

20160524105145607
对西方人来说,声调和汉字是汉语学习中最难的部分

最近几篇刊登在美国主流杂志的文章就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辩论由刊登在在大名鼎鼎的《纽约客》上的一篇文章开启,美国著名的华裔科幻小说作家Ted Chiang 写了一篇关于如果人类没有发明汉字的文章,指出了汉字的一些缺陷。

随后,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Tom Mullaney在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时事刊物之一的《外交政策》上发表了一篇反驳的文章。

小编今天就编译了这两篇文章,让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一下这场辩论。除此之外小编还找到了一篇刊登在著名的语言学博客Language Log上反驳Mullaney教授的文章,今天也一并送上!

20160524105523152

读完这些针锋相对的辩论之后,大家也记得留言说说自己的看法哦!

#1如果人类没有发明汉字 Ted Chiang

刊登于《纽约客》The New Yoker

美籍华裔科幻小说家Ted Chiang

我的反对是从实际出发的:我认为拥有一个语言的读写能力是一件很好事情,但是几千年来汉字都阻碍了人们读写能力的发展。

在一个由音节和字母组成的拼音书写系统中,你只需要学习几十个符号就几乎可以读出一份报纸上的所有内容,但是你得学习3000个汉字才能这么做。

书写比起阅读就更困难了,当你不能用读音来帮助你拼写的时候你就得完全依赖记忆。这就对人们的认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也会常常忘记他们最近没有使用过的汉字应该怎么写。

汉字的数量庞大也带来了其他的一些困难,我翻过汉字字典、见过汉字打字机的照片、读过用汉字写的电报,这些东西的设计虽然都很精致,但是他们使用起来都非常的麻烦。仅仅依靠汉字本身,文本输入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当人们使用了像汉语拼音这样的拼音文字书写系统以后文本输入才得以进行。

让我们来想象一个不存在汉字的世界吧。这样一来,字母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向印度以东的地区传播开来,但是,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假设只不过是来自使用印欧语系人们的自大的设想,那么咱们来假设古代中国人在3000多年前发明了他们自己的拼音书写系统,这又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首先,拥有读写能力的人数会明显增加;其次,现代技术也可以更简便地被运用。但是我猜测这还会带来另外一个可能的结果。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汉字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让阅读几千年前写下的东西变得简单。虽然说阅读古籍的容易程度被夸大了,但是在某些程度上很多古籍现在大家都还能看懂,原因可能就是汉字并不表音。

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个语言的发音都总是在一直改变的,所以当书写系统是一个拼音文字系统时,书写也会随着发音的改变而变化。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现在还能读得懂的原因就是因为汉字并没有随着发音的改变而变化。

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传统的重视。

我并不能说这种对传统的重视就是由古代著作容易读懂造成的,但是我认为这确实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我认为在一个没有汉字的假想世界中,中国古代著作在发音改变的大潮中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地被大家读懂了,那么中国文化也就不会像现在这种如此地重视传统,这样一来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就会对外来思想少一些的抵触,中国也会发展得更好,也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发展带来的挑战。

我并不知道我自己在这样的世界里会不会变得更好,但是有一件事我是很确定的,那就是如果中文使用拼音符号进行书写的话,我就再也不用听那些关于汉字的误解了:说汉字像一幅小画、说汉字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意思、还说汉字中“危机”是由“危险”和“机会”一起组成的。

没有类似这些的讨论真是能让人松一口气。

#2 汉语不是一个落后的语言 Tom Mullaney

刊登于《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20160524105720429
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Tom Mullaney

说汉语不适合在电脑和平板电脑上使用的评论家们只不过是在推崇东方主义2.0

(小编注:东方主义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

我认为现代社会中对汉字使用效率的讨论,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似乎中立的对读写能力、打字机以及电脑的讨论其实一点都不中立,这些讨论其实是不怀好意的。

东方主义的思想可以通过这些看起来中立和客观的、对科技适应能力的讨论进一步以更强势的形式出现。他们会说:汉字可能在文化的意义上和其他语言是一样的,但是在科学技术的层面,它是落后的。

咱们先简单地聊一聊东方主义中对中国语言的描述。

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发表于19世纪初的《历史哲学》中,他曾经这么描述过汉字书写系统:

“汉字就是对科学发展的一个阻碍。”

他认为中国人很不幸地被一种不能和现代思想相容的语言控制。和黑格尔的论述类似的将语言划分为先进和落后的思潮在当时的欧洲学者中很受欢迎,印欧语系也很自然地被当做是最先进的语言。

汉语和汉字在当时的思潮中成为了一个经常被攻击的目标,一个1912年出版的小册子就写道:

“汉语是所有明智的人可以学习的最可怕的东西,汉语必须要被消灭。”

1932年出版小册子更加直接地说道:

“汉语的书写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太差了”。

后来,对中文的批评的重点渐渐转向了对它在技术方面的不实用性以及中国写作的退步上。

1900年1月出版的《旧金山调查者报》就有一个卡通调侃汉字如何不适应打字机还有其他的一些信息技术。在这幅卡通里,一个报纸出版社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台3.5米长的拥有5000个按键的打字机。

卡通的作者写道:“我们得把两个房间打通才能放置这台机器”。

但是类似的批判汉语和汉字的声音慢慢地减少了。

1936年美国的汉学家就在论文中对这些声音提出了狠狠的批评,尤其批评了那些认为字母拥有至高优越性、还有认为汉语无法被用来表达与现代化相关观点的人们。

语言学家Geoffrey Sampson1985年出版的书《书写系统》也对汉字缺乏效率这个观点进行了反驳。

虽然用进化的视角来评论汉语的观点渐渐退出了主流的视野,但是和技术运用相关的讨论依然在继续,这就给那些持有汉语低级论观点的人们提供了不少的空间。

通过想象出来一些关于怪物般的汉字打字机的图案,或者通过讨论汉字在发电报、推广读写能力和电脑运行方面的低效率,这种批评中文的声音把自己从政治不正确的进化论中分离开,从而让这些讨论在看似客观的对技术合适性的讨论中继续展开。

所以,他们会认为汉语也许能够在认知的层面和西方语言表达同样完整的信息,但是在技术使用上,汉语使用者明显被这个繁复的书写系统阻碍了。

但是讽刺的是汉字在21世纪不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也是目前数码时代发展得最快、传播得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语言之一。汉字并没有阻碍中国成为世界上的IT巨头之一,中国社交网络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也在走向全世界。中国目前取得的这些成就并不是通过用字母取代汉字来获得的。所以与其思考怎样将东方主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应该花时间想一想汉字在现在的科技环境下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3 首都师范大学老师David Moser反驳Tom Mullaney的文章

刊登于Language Log

20160524110026579
首都师范大学老师David Moser (看过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的读者们有木有觉得这位老师很眼熟!)

汉字如今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并不能证明历史上对汉字缺乏使用效率的评论就是不合理的,因为毕竟电脑程序员们花了20多年才让汉字输入变得和那些字母书写系统一样。

尽管就像Mullaney提到的那样,现在汉字输入法有了很多令人激动的进步,但是那些最常见的输入法(拼音、五笔等等)和输入字母文本相比还是很麻烦的(拼音或是智能手机上的文本输入得有两个步骤,使用者得先从一个小菜单里选出正确的汉字)。

Mullaney说汉字数码化带来的输入法的进步开启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确实没有错,但是我们要感谢的不是汉字书写系统本身,我们应该感谢的是设计出这些方法的聪明的程序员们。

这好比,癌症药物研发的进展可能会促进一些治疗其他病症药物的研发,但是我们并不能感谢癌症带来了这些新的研发。

Mullaney的论证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仅仅关注了汉字电子化的问题,他其实忽视了汉字在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很多汉字使用者每天都会遇到的:

由于需要记忆大量的汉字,想要达到基础的读写能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中国的小孩除了学习汉字,还要学习拼音,所以他们的学习负担非常重。其实仅仅学习拼音就能获得基础的读写能力。

很多人都有提笔忘字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拼音输入法还有更新的语言输入法得到发展之后变得更严重了。

阅读和写作给人们的认知系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由于汉字缺乏语音关联,很多二语学习者,甚至一些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士,都认为学习汉字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这些问题都是信息时代无法解决的。Mullaney 想让我们相信那种提倡字母书写系统优越性的想法都是很自大的、并且都来于西方的偏见,但是这样的讨论却忽视了汉字目前任然存在的对于教学的挑战。字母相比汉字在信息化和功效性方面仍然有巨大的优势,Mullaney完全忽视了这些方面的考量。

汉字字母化的呼声在20世纪一直存在,最近30年才慢慢消减,将汉字加入现代的虚拟空间并不代表取缔汉字只是人们偏执的想象,其实恰恰是现代IT科技的发展拯救了汉字,让汉字不会在连通性越来越强的21世纪过时。

像Mullaney说的那样,汉字可能会有个不错的未来,但是汉字在认知以及工效方面的劣势需要的是清晰科学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进行关于不存在的文化冲突的讨论来吸引眼球。

我们应该用知识和数码资源来解决在学习阅读和书写汉字中遇到的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假装认为这些问题是由西方文化优越理论带来的。

(小编注:Moser对Mullaney的文章还有另外一个批评,那就是Mullaney在文章中很多时候都笼统地使用Chinese这个词,混淆了汉语和汉字的概念)

#4 为了让辩论显得更平衡,小编选了David Moser老师这篇文章下面众多评论中的一条作为对他的回应。

评论者JK:

首先,对于电脑输入的效率来说,我一点都不相信字母文本的输入会比汉字输入快。举个例子,想要打“知道”,我只需要按三个键,“z” “d” 和“1”,但是打know可是需要按四个键的。

其次,讨论哪种书写系统更适合电脑使用就像一个世纪以前对哪种文明更加先进的讨论一样,都让人感到不舒服。

最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用汉字书写的文本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会汉字你就无法使用这些文本。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接触这些用汉字书写的文本是否有价值也是问题的关键。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的辩论小编就给大家展示到这里。David Moser 的文章下面的评论区有非常多的读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有趣的观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文末的链接来查看。

对这个话题,你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原文链接

Ted Chiang Bad Character

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6/05/16/if-chinese-were-phonetic

Tom Mullaney Chinese is not a backward language

Chinese Is Not a Backward Language

David Moser Backward Thinking about Orientalism and Chinese Characters

Backward Thinking about Orientalism and Chinese Characters

来源: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