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郁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

近年关于香港本土主义兴起的论述之中,除了陈云的城邦论外,《香港民族》这个论述,是另一受注目的议题。

由于香港不像台湾,本身有一批属于南岛语系的台湾原住民,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香港人几乎就等同汉人,就算香港有一批能操流利粤语,甚至粤音纯正程度可以在主流媒体担当主播的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香港人,在很多人心目中,香港人就是汉人,至今仍然植根在大部分中国人﹑甚至香港人心中。即使陈云提出城邦论时,都是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香港仍是中华民族一员,甚至以中华民族捍卫者自居,而并非与中国完全分开的民族。因此,香港大学学生报《学苑》提出香港民族论的时候,对很多人仍是相当震撼。

有所谓香港民族这个讲法,那香港民族是怎样跑出来?徐承恩所写的《郁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就试图为香港民族的形成过程,提供一个解说。

在大清帝国割让香港岛予英国人前,香港于当时两广总督辖下,因此,香港民族的形成,难免涉及广东人于中华民族的定位问题。而《郁躁的城邦》就提供了一个与传统中原中心史观很不同的看法,那是岭南一带本来不服中原统治,有自己的文化和身份。换言之,就算香港文化的主体部分,都不一定与中原文化有关,这方面观点己经与陈云以复兴华夏为职志的城邦论很不同。

但这本书更大的著墨,却在二次大战以后形成的香港身份认同,再因此而衍生的公民民族主义,而这一点,有可能更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

当时英国在远东有几个华人占相当数目的殖民地,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在新加坡,虽然华人占多数,但最终其他的族裔并无以汉字为本语言作为日常用语,反而各大种族统一以英文为共同语言,很多新生代都以英文作为母语。

在马来西亚,华人以及华人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压抑,虽然吉隆坡有相当多粤语人口,其他族裔亦甚少用粤语作为主要语言。但香港很特别,有操流利粤语的欧裔和印度裔填词人、演员,甚至无线电视粤语新闻由一名印度裔人利君雅做主播,无线电视英文台的印度裔评论人褚简宁,亦能操流利粤语。在香港的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基层市民,亦普遍以粤语为相互沟通的语言。粤语能超越族裔,与香港二次大战后香港文化吸收其他文化之长,成为香港公民认同的一部分有关。粤语不单成为不少并非原籍广东的移民后代主要语言,亦成为其他血统上并非中华民族成员的香港人的主要语言。而香港在这个过程中,并无经历过台湾打压原住民文化的状况,甚至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人尊崇英文,虽然无打压粤语文化的发展,但亦无刻意发展粤语文化。

甚至在香港倾向港人自决的团体眼中,香港文化根本是一个大熔炉,不适合用于任何民族主义。港人自决,蓝色起义的锺健平就认为,香港一百七十年以来,汇聚了不同的文化,在这种历史下,甚至“民族主义”这四个字,不适用于香港。(SB 在我看法上,公民民族主义也好,以城邦论为本的民族主义,两者都无分别,都是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民族主义论述,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熔炉,并不容许这种论述,正如我们不会称香港的印巴籍朋友是中国人一样。而香港由开埠至今,香港发展吸收不同地方的好处,发展出香港。民族并非像永久居民身份等,可以简单介定。)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来处理香港问题,邓小平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可能纯粹考虑香港战后沿用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加上香港大部分居民都是反共,或逃避大跃进、文革等政治灾难的移民,所以作出如此安排。不论根据徐承恩的讲法,还是锺健平的讲法,其实香港与西藏、新疆等地一样,都是文化上完全截然不同的地方。现时中国所谓的民族自治区政策,打压西藏和新疆固然有文化和宗教,都搞到自己焦头烂额。倘若中国不断收紧对香港的管治,不去履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承诺,加强干预香港,甚至推出“普教中”之类的教育政策,加快所谓“中港融合”,是否自招更大的麻烦,其实香港历史来看,这答案己经相当清楚,不需要我再多费唇舌。

文章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