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轻人知道“穆加贝”这个遥远的名字,是来自南非Nandos连锁餐厅的一则创意广告。广告内容为,由一位男演员扮演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这位动作滑稽的黑大叔时而与卡扎菲一起玩水枪射击,时而与萨达姆在沙丘上嬉戏,甚或抱着伊迪·阿明的腰一起在坦克车顶兜风。这则广告,不出意外地捧红了Nandos的旗下食品,却令穆加贝大为光火。广告在津国播出时,被撤了下来。

自1987年就任津国总统以来,穆加贝在之后的1990年、1996年、2002年、2008年以及刚过去的2013总统大选中均成功连任。耄耋之年,六任总统,本人及其家族拥有39座农场。

《福布斯》杂志直接将穆加贝列入“非洲最糟糕的五大领导”,与其并列的,是在位34年的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以及靠推翻自己叔叔上任的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至今,穆加贝和他领导的政党高层人士仍在一些国家的制裁名单之列。

《福布斯》为何称穆加贝是“最糟糕的领导”?

津巴布韦,曾是非洲富裕的农业大国,2000年之前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4%,曾经是非洲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被人们誉为“非洲面包篮”。在1980年代时,建国之初的津国农业连年大丰收。即便在遇到特大干旱之年,依然可以向至少15个非洲国家出口45万吨玉米。且足以在受灾第二年,便分别向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赠送2.5万吨和2000万吨玉米。

津国还是世界著名的烟草生产国,烟叶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烤烟出口国。正常年份中,仅烟草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津国创汇4亿-6亿美元。津元与美元的比值一度为一比一。正是得益于农业的发达,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曾一度仅次于南非,位居非洲第二。

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津巴布韦却陷入经济崩溃、政治动荡的局面。自2001年始,津国出现粮食短缺。2005年时,津国人均GDP仅为340美元,全国至少80%人口陷入贫穷,面临生活基本物资大量缺乏的窘境。而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报告,津国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为负4.4%,被视为世界上“经济运作最差的国家”。2013年初,津国已经陷入财政枯竭的境地,公共账户上只剩下217美元。

津国何以从非洲发展势头最良好的国家之一,沦落到如今这般光景?这实际上与穆加贝强力推行的所谓反殖民主义的“土地改革”政策密切相关。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津巴布韦80%以上的可耕地被占人口不到5%的欧洲裔居民占有,其中包括一些英国贵族。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时,这个问题被民族主义化了。

在经过几轮试探与磋商之后,穆加贝决定尽快解决问题。1992年,津国政府修改宪法,确定依法强制性赎买和征用白人土地。1996年,穆加贝宣布将在5年内强行征收白人土地。2000年初,对白人农场觊觎已久的“津巴布韦老战士”(不少人曾经是穆加贝部下,参加过游击战)强行占领了1200个白人农场。对于此举,穆加贝评价为“老战士侵入白人农场是一种抗议行动,土地问题不是司法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不能通过法院解决”。

随着数千名白人陆续失去土地,或者在自家农场中挨打,三四百家西方公司也同步从津国撤走。随后,津国政府取消土地私有制,从白人手中征来的地全部划归国有。

由于产权的巨大变更,导致原有大型商业农场和种植园迅速解体,而新分到土地的农民由于经管能力有限,农业生产力迅速下降。据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估测,2005-2006年津国所产粮食只能满足六成国民的日常需求。据估计,土地国有化给津农业造成的损失达120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原本期盼国家“惠民政策”的津国民众,却并没有从中捞到好处。这轮轰轰烈烈的土地再分配,其受惠者主要是黑人中的上层人物和有权势者。大部分普通的黑人民众并没有得到土地。

土地再分配的更严重后果,是超级通货膨胀。由于粮食产量大幅度下滑导致价格上涨,曾获伦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的穆加贝对此祭出两招对应:一是大量印钞弥补政府赤字,二是实行价格管制政策。于是自2001年始,十余年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高达百分之两亿三千万。2007年,他签署法律成立了一个收入和低价委员会。该委员会拥有唯一定价权,所有违背所定价格的人都将获罪,最长将被判5年监禁。

这些有悖于经济与金融规律的政策,不仅无法控制物价上涨,对放卫星一般的通货膨胀也毫无裨益。

由于抱着3万亿钞票买公交车票实在不像话,无数津巴布韦人到南非去找工作,南非首都满街都是从林普普河上冒着被鳄鱼吞噬的危险偷渡过来的津国人。有些人甚至每逢圣诞节就自动到警察局自首,可以免费回家过节。与此同时,他们的总统却对媒体笑言“要掌权到100岁”。

【点评者说】津巴布韦曾被外部看好为非洲有望最早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在短短二十多年内,一下子从白富美变成了穷矮矬,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不论国家体制如何,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与政策,绝非人民之福。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