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基督教界召开研讨会

韩国基督教界召开研讨会(网络图片)

韩国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成功实现转型并且民主逐渐得以巩固的典型,在其民主化过程中有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因素——基督教。基督教在近代韩国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民主转型和巩固阶段,其作用被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誉为根源性影响。

基督教对韩国早期政治的影响

基督教最早是由朝鲜的明朝使臣作为一种西方文明从18 世纪的中国引入,作为典型的东亚国家,韩国是一个以佛教信仰为主,并受儒教思想影响的国家。在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督教都受到了当政者的压制,因为基督教所带来的平等观念不利于其王朝的统治,朝鲜王朝将其视为邪教,不断逮捕处决教徒,其中最著名的“辛酉教难”就是传教士周文谟为传教而受到的迫害。但是这仍然没有阻止基督教在韩国的早期传播,众多百姓接受了基督信仰,成为了基督教徒。这个时期基督教传播方式采用的是秘密传教的方式,其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启迪人们的思想,冲击了韩国几百年固有的封建王朝统治。

1910 年到1945 年,日本将朝鲜半岛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推行殖民侵略政策。基督教与韩国的民族主义相结合,成为了韩国民族主义者实现国家独立、反抗日本侵略的武器。基督教宣传民族自强和民主独立,同时作为西方国家与朝鲜半岛沟通的纽带,为反抗日本的殖民侵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韩国基督教在日本殖民时期参与的最著名的运动是1919年的“三一运动”。1919 年3 月的反对日本的三一运动中有2033 名基督教新教人士和57 名天主教徒被日本殖民者起诉被抓,数千人为此牺牲,教会的教徒将教堂作为韩国文化特别是民族语言和文字传播的中心,众多韩国爱国人士也在教会的旗帜下开展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斗争,并通过教会取得了国际社会的援助。基督教成为了韩国殖民时期维系民族团结的支柱,以民族主义的大旗深入韩国民众的内心,从1910 年到1945 年,韩国天主教徒增加到18.36万,而新教徒则增加了10 万,这为建国后基督教在韩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督教对韩国早期民主的推动

二战后韩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取得了民族独立,并在美国帮助下建立了军政府。1946年2 月韩国建立了以李承晚为首的“民主议事院”作为其咨询机构,到1948 年,韩国通过选举的形式选出制定议会,并通过了《国会法》和《政府组织法》,建立了“大韩民国”,以李承晚为总统。虽然这些都是在美国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但是基督教对于其制度的建立有巨大的影响,在制定议会的198 名成员中,有一半以上的议员都是基督教徒,在独立运动中长期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将基督教思想带入了韩国最初的政治体制之中,使得三权分立制度的框架在韩国初步建立。但是由于韩国依然受到了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从封建王朝坚持的家长式的君主专制思想一直存在,虽然在基督教影响下韩国的精英人士接受了思想启蒙,但是广大民众依然还没改变原先的臣民观念,所以三权分立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李承晚逐渐建立起独裁统治。

基督教对韩国民主转型的影响

1960 年李承晚为继续执政而破坏选举,致使韩国民众发生不满,特别是学生组织起来的四一九学生运动,结束了李承晚的独裁政权,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民主运动。此后经过短暂的张勉政府,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建立了军人政权,并在1971年建立了维新体制,将韩国的威权政治推向了一个高潮。

在朴正熙体制时期,来自民间的抗争大都与基督宗教(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有联系。1960至1970年代,随着天主教农民会在各地的广泛出现,“韩国天主教农村青年会”、“基督教学院”、“城市产业宣教会”等组织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教会组织通过祈祷、聚会、发表声明、游行示威等形式对抗政府政策。1976 年某地农业协同组合坑害农民,使得农民只能用低廉的价格出售手中的地瓜,损害了农民的应得利益。农民在教会的指导之下不断通过抗议、示威的方式争取农业协同组合的民主化,最终引发了1978 年4 月24 日光州北洞天主教堂的8 小时静坐绝食运动,后来还发展成为全国各界加入的反独裁斗争。此举使得教会在争取民主化运动中的作用得到其他社会阶层的认可,也为教会吸纳了不少的上层人士。从1974 年至1979 年,基督教学院为农民培训了1000名基层干部,他们在各教区将农民和工人整合到教会组织的活动中,在传教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主动维护自己利益的重要性。自此以后,农民与工人往往以教会为依托,通过示威、抗议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将单纯的经济斗争演化成为政治斗争。1965 年教会参加反对韩日外交正常化的斗争;1974 年,5 位主教领导5000 名天主教徒举行反对朴正熙军事统治的大游行;1976 年又在明洞大教堂召开纪念“三·一运动”57周年大会上通过了《民主救国宣言》,谴责朴正熙的军人专政,要求其释放民主人士,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结果遭到当局的镇压。

教会不仅直接推动抗争的发生,而且从信念上为抗争者提供了抗争的依据。教会在民主运动中充分发挥了其社会批判的功能,使得被政府压制的弱势群体重新回到社会的中心位置,并且在信仰的冲动中演化为有明确目的的政治行为。教会因此成为政治民主化的中坚力量,担负起社会监督的使命。

朴正熙被刺后,全斗焕通过军事政变建立了新军部。在全斗焕统治后期的1987年,韩国民主化运动达到了最高峰。1987 年6 月,韩国全国范围内爆发了金斗焕上台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冲突最激烈的一次政治斗争,是民主力量与专制统治集团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冲突,被称为“六月抗争”。基督教也积极投身其中,与学生,市民和中产阶级紧密联系,凭借自身丰富的斗争经验,采取和平手段进行斗争,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同时基督教有严密的组织结构,有自己的宣传平台,成为了民主斗争的纽带,在全国统一性的民主斗争中更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利用教会的媒体积极向民众宣传民主思想以及斗争情况,督促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次抗争之中。基督教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国际背景,积极通过美国政府要求韩国政府采取和平方式解决斗争。最终全斗焕被迫下台,民主化的进程跨越了重要的一步。1987年6 月29 日,被全斗焕指定为接班人的卢泰愚,发表了历史性的八点民主化宣言,这八项主张是:实行总统直接选举;实施公正选举法;对受监禁的政治犯实行大赦;保证基本人权和法治:保证新闻自由;实施地方自治;确保政党的基本权利;保障社会稳定;保证公共福利。不久,这些原则被写入1987 年10 月27日由全民投票通过的《大韩民国宪法》。这是韩国成立以来的第九个宪法文本,惟有这次,宪法代表了民主的胜利。

基督教影响下的韩国的民主巩固

“六?二九”是韩国民主化的重要一步,也是韩国基督教转型的重要一步,在“六?二九”之前的基督教所扮演的是与民众共同争取民主的“民主斗士”的角色,而这之后基督教则主要投身于传教与发展阶段,正是这一时期,基督教成为了韩国最大的信仰,更是成为了世界第二大传教国,向亚洲其他地区积极传教。反过来,基督教在韩国国内外的积极发展也为韩国民主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与新加坡等国家一样,一直奉行精英执政的理念,在卢泰愚之后,韩国经历了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和朴槿惠时期,正是这些精英一直坚持民主的基本思想,才最终使得民主在韩国得到巩固。金泳三和金大中为了实现韩国从威权政体到民主政体奉献了一生,甚至遭到了残酷的镇压迫害,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长期的斗争中一直接受基督教的帮助,民主思想对其影响巨大。金泳三上台后,就积极推动国家的政治改革,特别是针对政府腐败问题,他坚持反腐倡廉、惩治腐败,打造亲民政府、提倡节俭,公布政府官员资产,并且改革政治体制,对军队也进行了改革。同时,他将“5·16”以及“12·12”事件定性为军事政变,光州民主化运动得以恢复名誉。他还毅然促成了对民主化斗争斗士的赦免,并恢复他们的名誉,这一系列的措施,重塑了韩国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开启了文人执政的新时代。

其后金大中上台,金大中对上帝的信仰十分坚定,他一直认为:“基督教精神成了韩国新的整合力量。基督教为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和民主进程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导。没有基督信仰,韩国永远不会实现民主。”金大中在执政中坚持基督教信仰,为韩国国内外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内部,金大中奉行博爱的观念,用爱感动世人,甚至对于其政敌—全斗焕和卢泰愚,他也能放弃仇恨,赦免了他们的罪责,他认为:“两位前总统当年毕竟对韩国的经济起飞有过重大贡献,而且在产业界有广泛而深厚的联系,让他们获得自由有助于整合国家集中力量挽救经济。”正是这种信仰,给他动力去为韩国民主事业做斗争,去为韩国发展去斗争,他推行“阳光政策”,开启了南北和解的大门,为朝鲜半岛的和平做出了贡献,也成为韩国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李明博同样是一个基督教徒,在他的执政理念中,特别追求社会和谐,包括多种层次:民众和谐、党政和谐、朝野和谐、全球层面的和谐,这正是基督教思想的体现。到朴槿惠时期,威权政治的残留基本消灭,韩国虽然面临新的内外挑战,但是民主制度已经在韩国得到了巩固。

【民主中国首发】时间:8/24/201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