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红 王佳可

  面前的铁凝,如一朵幽兰,幽芳脉脉……

  日前,在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记者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面对面,听她娓娓道来——

本次会议,我们邀请了来自埃及、法国、德国、 匈牙利、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蒙古、荷兰、俄罗斯、西班牙、瑞典、乌克兰、英国、美国等16个国家的30位汉学家、翻译家。面对我们的译者,这些远道而来的新老朋友,我们由衷感谢并充满着敬意。

作者和译者,这个世界上一种奇妙美好的关系,因铁凝的比喻更加温暖动人:就好像你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孪生兄弟或姐妹,他或她过着另一种生活,说着另一种语言,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是这样的亲和近,我们听到了生命深处的共鸣。我想,这是写作和翻译带给我们的特别的欢悦。

自2010年举办首届汉学家会议以来,每两年举行一届。中国文学界与世界各国翻译家、作家的交流更加频繁密切,中国文学正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

铁凝介绍说,几年来,中国作家协会以各种方式推动中外文学交流。我们组织中国作家代表团组42个,160多位中国作家,访问了30多个国家,同时接待了来自13个国家的50多位作家朋友。其中既有双边文学交流,也有国际性的文学活动,比如,华沙国际诗歌节、以色列尼散国际诗歌节、委内瑞拉国际诗歌节,贝尔格莱德国际作家聚会活动,还有同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的合作,国际笔会的年会活动,以及伦敦书展、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等部分重要国际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

我们还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和第二届中国西班牙文学论坛,本月底即将举办中俄文学论坛。在天津滨海举办国际作家写作营,前年和去年邀请到来自法国、芬兰、立陶宛、古巴、匈牙利、韩国、罗马尼亚、英国、美国、西班牙、冰岛、菲律宾、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的作家。

更重要的是,我们持续推动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启动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对外翻译工程,首批已向10个语种的33部作品提供了翻译资助; 开始实施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工程,首批有24部作品获得资助。我们还和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文局主办了“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旨在发现和奖励有潜力的译者。同时,中国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支持。近期,我们还将协助中国有关部门举办翻译家培训班。

作家是讲故事的人。

铁凝说,中国的作家们讲述中国故事,把这片大地上人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他们的梦想和希望讲述出来,这些故事不仅是讲给中国人听,也是为了与世界各国的人们分享。

铁凝说,翻译家也是讲故事的人。因为,对不同语言的读者来说,我们听到的不仅是作家的声音,实际上也是翻译家的声音,翻译家是一部异国他乡的作品的第一读者,一定程度上,也是它的第二作者,对翻译家来说,如何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不管是作家还是翻译家们,默默地、艰苦地创造和劳作是这一切的根本。

于是,“解读中国故事”,就成为本次会议作者与译者相聚的主题。

铁凝说,我们都知道,活在每个故事中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物,他们有自己的命运,有灵魂、思想和价值观。由此,我们在阅读中感受自我与他人的相通和差异,领会世界与人生的博大浩瀚。同样的,每个国家的文学也是既有相通又有差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世界文学正是由此构成。人和人心心相印是不容易的,而对不同国家和语言的读者来说,心意相通就更不容易。我们跨越的不仅是语言的樊篱,还有历史、文化、风俗、心理上的距离和陌生。我想,对于翻译家来说,面对的不仅仅是具体文本中的疑难,更有对中国生活、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的问题。

由此,铁凝谈到了她尊敬的一位中国前辈作家孙犁先生。他描绘人物的丰富与微妙,他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他的语言和动作……令铁凝感触颇深:

孙犁在描写荷花淀的女性时,写到水生的妻子听到丈夫第二天就要上前线,手颤抖了一下,竹篾子划破了她的手,她下意识地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细微的动作,把年轻妻子对丈夫的眷恋描绘得生动传神,也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我想,每一个有传统中国乡村生活记忆的人,都会由这个动作领会到一种深意,他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姐妹。因为,在旧时,做针线活的女性在被针扎破手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动作,它让我们想到家,想到和平宁静的生活。

我大胆地猜测,尽管一个国外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疼痛、柔软和深情,但他也许很难充分领会这个细节所携带的生活重量和中国神韵。

所以,解读中国故事,不仅是理解具体的情节和命运,更是理解和感受人物从中浮现出来的广大的背景。

如何“解读中国故事”?

铁凝说,首先要认识中国。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一个令人自豪的国家,它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它经历了深重苦难,现在,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它的人民在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命运中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根本前提和背景下,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那些人,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们最重要的读者在中国,每一个作家是“我”,同时,每一个作家也属于“我们”,这个“我们”包括着这片大地上的人民,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共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作家讲述的应该是我们的故事,他要刻画自己眼中和心中的真实的中国,而不是借用别人的眼光。

铁凝坦言:我本人是一个外国文学的热心读者,在阅读那些作品时,我确信,没有一个好的作家是按照我对他的国家和人民的想象去写的,他只是诚挚地表达真正触动他内心的东西。文学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制造,只有创造才能真正为写作者自身和读者带来美和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文学才成为了穿越和化解隔膜的力量,才成为让互相遥望和想象的人们相互走近、贴近的桥梁。

2010年初,我和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先生在北京会面。他对我说,他非常羡慕这个时代的中国作家们,因为中国处在这么大的变革当中,有一种目不暇接的丰富,中国作家可写的东西是那么多。

当今中国正在发生巨变。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铁凝说,我相信,在这片正在发生无穷无尽、精彩纷呈故事的土地上,中国的文学会愈加生机勃勃。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4日 07 版)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