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约翰逊—瑟利夫夫人
25。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1951-)
全名薇若妮卡·米歇尔·巴切莱特·赫里亚(Verónica Michelle Bachelet Jeria)。
米歇尔·巴切莱特是智利共和国第34和36任总统,第一位女总统;2006年3月11日至2010年3月11日和2014年3月11日至2018年3月11日两任共八年,初任时55岁。(智利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直接选举,任期四年,不得连选连任。)
米歇尔·巴切莱特1951年9月29日出生在首都圣地亚哥的军人家庭,父亲巴切莱特为空军军官(后提升到空军少将)。她从小随父亲调动迁往不同的空军基地,1962年因父亲担任智利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到华盛顿上中学两年。
1970年,米歇尔考入智利大学医学院,并加入社会党,参与组织学生运动,社会党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1908-1973)同年当选总统。1973年,智利陆军总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 , 1915-2006)发动推翻军事政变,杀害了总统阿连德,作为总统幕僚的巴切莱特将军因反对政变被捕受虐致死。
1975年,米歇尔·巴切莱特与母亲一起被关押21天,出狱后获准投靠在澳大利亚的哥哥,随后又流亡东德。1979年,她返回智利大学医学院复学,1981年毕业后任外科医生和儿科医师,并从事人权与民主活动。
1990年。军政府还政于民后,米歇尔·巴切莱特到卫生部工作,先后担任泛美国家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1994年,她到国家政治和战略研究院学习军事战略,随后又到美国华盛顿的美洲国防学院进修,1998年回国担任国防部长顾问,并获智利陆军战争学院军事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出任卫生部长,2002年成为拉美国家第一位女国防部长。
2004年,米歇尔·巴切莱特辞职投入总统大选,被推选为执政的社会党等四党中左派联盟候选人,在2006年1月15日的第二轮选举中以得票53.5%当选;2010年3月任满,9月出任联合国妇女权能署执行主任。2013年,她在五党中左派联盟推举下再次参选总统,在12月15日的第二轮选举中以得票62%再次当选。
2018年3月11日卸任总统后,巴切莱特继续从事人权活动,9月1日出任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9月10日,她敦促中国允许观察员进入新疆,并对那里的局势表示担忧。同月,她还批评了沙特阿拉伯带头干预也门的军事行动,她呼吁沙特对空袭也门平民的伤害负责。
2022年5月23日起,巴切莱特应中国政府邀请,正式访问新疆六天,“不受限制”。鉴于新冠疫情,她在中国当局安排下,主要以视讯方式会见当地政府领导人及民间人士。她在离开后赞扬中国在人权方面的进展,遭到大赦国际、人权观察等人权组织和欧美主流媒体的广泛批评。在她到达中国的第二天,欧美媒体就曾特地联合披露了一份“新疆警察文档”(Xinjiang Police Files),与巴切莱特顺应中国当局的言行形成鲜明对照,因此媒体指责她此行成为中国大外宣组成部分。6月13日,她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一次会议上宣布,在8月31日任期结束后将不会谋求连任,并强调这此决定与她中国之行遭批无关。
8月31日结束其任期前十几分钟,巴切莱特终于公布遭非议拖延过久的《人权高专办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权关切问题的评估》报告。报告谴责中国利用定义模糊的《国家安全法》压制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权利,并建立“任意拘留制度”,使囚犯们遭受“各种形式的虐待”,包括“性侵和性暴力”;一些人面临强制治疗和“歧视性的计划生育和生育控制政策”,等等。报告建议中国立即采取措施释放“所有被任意剥夺自由者”,并称北京方面的一些行为可能构成“国际罪行,包括反人类罪”。
米歇尔·巴切莱特两次离婚,有一子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