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7日,我读到了一则很感人的故事,一个小男孩,一生都在走向他将要去的地方,直到最后一天,已经苍老年迈的他,意识到“我的寿数就要到了,就像一件滑落的外衣马上就要离我而去了,我就要作为一个孩子走向那颗星星。哦,我的主啊,现在我要感谢您,感谢那颗星星常常开放,收留了那些等待我的亲人”。

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写的,原名为《一个孩子的星星梦》。1850年,狄更斯创办了一种综合性的周刊,叫《家常话》,这个故事便刊登在这个周刊上。狄更斯本人,一辈子坚持不渝的道德信念——博爱、仁爱、宽容,他的这个关于人进入永远生命的故事,便是关于生命与爱的寓言,有一个不容任何怀疑的主题:人的物质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向善、行善、爱,灵魂升入天堂,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

是的,不论你是否是基督徒,不论你持有何种信仰,你都无法回避人生的极终关怀。

今天晚上,我向两位可敬的老师大致提了一下这个故事,我觉得天国是努力进入的,也是每一个内心有爱的人最终要到达的彼岸。

这两位老师都是我们值得尊重的老师,她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丁子霖教授,以及他的先生蒋培坤教授。

我相信,上帝是我们遇到的惟一爱我们的主,我相信上帝之所的天堂有我们的身影,只要有信就已经足够了,我也和那小男孩一样希望见到那颗星星,自1989年6月3日晚从北京天安门附近升起的亮闪闪的星星——丁、蒋两教授的儿子蒋捷连,就是天堂已经收留的亲人,我希望真的可以遇见他,问候他。

我不禁想说,主啊,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很难啊,天国的努力进入的,我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啊。

丁老师,蒋老师,七十岁的人了,现在已经是满头白发了,精神状态却很是自然,很是平静,我认为是美的,他们没有把苦难写在脸上,但他们的心头已经包容了天下最难以承受的苦难。

正如《一个孩子的星星梦》开头所言:从前,有个小男孩,漫步山间田野,四处游荡闲逛,脑子里想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他有个姐姐,也是个小孩子,是他形影相随的亲密伙伴。他们常常终日神思遐想,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惊叹花的美丽,惊叹天空的高远和蔚蓝,惊叹明媚河水的幽深,惊叹上帝——这个可爱的世界的缔造者——的仁慈和力量。

他们常常相互问询:“如果有那么一天,假使世界上的孩子都死了,花和水还有天空,它们会感到难过吗?”他们坚信,它们会感到难过的。“因为,”他们认为,“蓓蕾是花的孩子,山谷里奔腾的欢快的小溪流是河水的孩子;通宵在天空中玩捉迷藏的那些最小的亮点,想必是星星的孩子;当它们再也看不到自己的伙伴——人类的孩子,它们肯定都会伤心的。”每天晚上,在教堂尖顶附近,墓地的上空,就会有一颗闪亮的星星先于其他星星,出现在夜空。在他们的眼里,它比其他所有的星星都更大更美。

每天夜晚,他们都手拉手站在窗前守候着它。无论谁先看到那颗星星,都会大喊道:“我看见星星啦!”读到这里,我们是应该悲,还是喜?

假如没有上帝,我们天天都要成为泪人,就有益于这个社会吗?

幸好我们有了上帝,不至于让我们天天哭成泪人,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最终最美好的归宿:人的物质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向善、行善、爱,灵魂升入天堂,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

博闻社200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