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一)

爱国-反日

爱国主义招致“爱国无罪”等暴力主义的潮流,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谈论中国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让我们往往感到困惑的是“爱国”的言词在本质上所带有的模糊性。不少自由派人士批判中国政府推进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对这样的意见,我们经常看到“为什么爱国不行?”之类的反对意见。尤其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没抱有批判意见的人士中,不少人提出这样反对意见。一般来讲,这些谈论不能带来有建设性的结果。这是因为论点不能吻合,即虽然实际上不仅爱国主义者,而且批判爱国主义者,都爱祖国,但在他们之间,“爱国”所表示的内容不一致。所以,如果要让这样议论吻合,首先要谈到“什么是爱国?”

“爱国”至少有三种态度。第一是中国政府所宣传的爱国以及常常说出“爱国”的言词的人士所讲的爱国。第二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学者等人士抱有的爱国。第三是“爱自己的老乡”,这样人类共通的爱国情绪。第二和第三的爱国不一定会伴随“爱国”的言词。他们不一定会说出来“爱国”的言词,也有可能为了改善祖国的各种课题,又批判祖国的现状,又批判会带来不好影响的“爱国主义”。而上述第一种爱国者往往把这样意见视为不爱国的言论。

日本也存在同样的现象。例如,关于中日之间或者日韩之间的历史问题,日本人自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犯罪行为、看重被害者等态度往往被视为“自虐史观”。“自虐”的意思是损害祖国,即像卖国贼似的。一些日本的爱国主义者常常以“自虐”的言词来批判他们所视为“左翼”的意见(我也被批判过)。虽然在日本,“自虐史观”的言词开始普遍后已经过了20多年,但是我一直以来没看到在他们之间论点能吻合的例子。为什么论点不能吻合?我认为这有很多原因,但是关于心理方面的话,最大的原因也在于“爱国”的言词在本质上所带有的模糊性。虽然大多数“自虐史观”学者不认为他们自己不爱国,但用这个言词的人士相信他们不爱国。

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中国,把批判祖国意见往往视为不爱国,我觉得这样倾向愈来愈明显。如果不谈论“爱国”的言词的话,我们就愈来愈难谈论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日本的自虐史观等问题。

另外,关于中国政府所推进的爱国主义,我认为应该分别看待。随著中国政府推进爱国主义,筹建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纪念馆、收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等活动也渐渐深入。但是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招致“爱国无罪”等暴力主义的潮流,也让水平很差的“抗日片”泛滥。在中日关系上和对形成很健康的市民社会上,前者会带来好影响,后者会带来负面影响。我认为应该把这样两种作用都归结于“爱国主义”的一个词语下谈论是非。

文章来源:东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