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一)

%e6%8a%97%e6%97%a5%e5%89%a7

不少日本人认为,“抗日剧”给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带来负面影响。

在日本不少研究中国专家指出,“抗日剧”给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带来负面影响。我也提出过虽然抗日剧在大城市的影响力不算大,但是在内陆地区农村等地域还带有不小影响力。一些中国人尤其是“日本通”的年轻人,往往强调抗日剧实际上在中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因为他们认为“把日本视为敌国的中国人主要是35岁以上的人,而年轻人对日本的印象很好”、“我们年轻人都不看抗日剧。它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不算大”等意见。

我难以确认年轻人所说的现状是否真实,又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意见,是不是他们真的感想。即也有可能因为我是日本人,他们只以陈述这样意见,来表达他们中国人欢迎日本人的心情。如果这样的话,我不必要反驳这样友好的意见。

但是如果他们真的相信抗日剧在中国没有影响力的话,我必须反问,即抗日剧或者“日本是敌国”等想法真的没有影响力吗?我认为它们不仅对35岁以上的中国人,而且对年轻人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十年前,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拍摄了游行的镜头。他动用100位以上的临时演员行进,但是临时演员们很难重现出带有高像真度游行之气魄的游行。于是他要每个临时演员喊“打倒小日本”的口号,那样他能拍得跟真的游行一模一样的镜头。我认识其中几位的临时演员,实际上他们很喜欢日本。我猜想喊“打倒小日本”的临时演员们中,大多数人没带有反日情绪。但是他们一听了“打倒小日本”的口号就能带有奋斗的气魄。我们可以说这样心态是“不自觉的反日情绪”。

形成中国人对日本的情绪的因素,不仅是他们对日本抱有的感情,而且是这样不自觉的反日情绪。在中日关系恶化的时候,后者很容易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即不自觉的反日情绪会招致带有大众性的政治运动,加之会形成不让反对者陈述对反日的批判意见的氛围。

形成这样不自觉的反日情绪的就是“公论”,即可以在公共场所陈述,带有社会性的意见。包括大媒体的报道,在公立小学、中学等学校里的活动等。任何不被认为公论的意见,在公共场所不能说服被认为公论的意见。我们可以说以抗日剧为代表的对日思考是中国的公论之一。而批判抗日剧的意见不算公论。所以虽然我知道不少中国人不喜欢抗日剧,但我一直以来没看过在中国的教育界专家,向教师指导不要让孩子看抗日剧等新闻。要成为公论的话,必须通过在大媒体上发表、举办公开性的集会等手段,获得社会认同。

而我关注很多中国游客访问日本、在大城市里存在著日本当代文化很受欢迎等潮流。我希望在这样潮流中培养新的关于日本的公论。

东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