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香港明镜出版社推出大陆学者单少杰的新著《毛泽东执政春秋》,受到普遍好评。
单少杰博士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他从1993年开始写作这本《毛泽东执政春秋》,历时六年,多次修改,于1999年完成。全书共767页,大约五十多万字,正文分为六篇,第一篇导论,暴力与政权,第二篇,建设,大跃进与庐山会议,第三篇,转折,七千人大会与八届七中全会,第四篇,第五篇和第六篇都是讲革命,分别是四清运动与文艺批判,以及文化大革命。最后是尾声,结束语。
正文之前有两篇序,一篇序言的作者是李锐,李锐曾经当过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李锐说,不彻底清理毛泽东的问题,不彻底查明中共建政前三十年走过的大大小小的弯路,不彻底弄清“左”为什么根深蒂固的全部历史,我们就还会犯错误。李锐称赞单少杰博士“将毛泽东严厉地摆在历史天平上,很少顾忌,畅所欲言,敢言人之不敢言”。另一篇序言的作者是著名史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余英时强调,单少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是写了一部真实可靠的当代历史,而且还是要重建价值系统,使中国人恢复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单少杰把他的书取名《毛泽东执政春秋》,这“春秋”二字,表示作者继承孔子作春秋的传统,在记述中有褒贬,在忠于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坚持道德评判。
我们知道,关于研究历史,写作历史,应不应该加进作者自己的价值评判,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有争议。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挖掘历史事实,忠实地描述事实,此外,还可以对历史进行解释,说明各种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这派历史学家看来,写历史不应该加进作者自己的价值评判。因为作者决心对历史进行褒贬,表达自己的是非善恶观念,他就容易歪曲事实,任意地剪裁历史。这种批评当然有它的道理。过去,毛泽东要求人们为革命研究历史,要求人们按照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研究历史,写作历史,说什么要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结果使历史研究变成官方宣传,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不过在我看来,对历史的描述、解释,和对历史的褒贬,对历史的道德评判并不是矛盾的。我们完全可以本着忠于史实的原则描述历史,解释历史,同时又对历史作出道德评判。我相信,如果你既不满于真实,又不屑于虚构,你就可能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历史学家。
单少杰这本书有个特点。过去,人们在谈到毛泽东独断专行时,对其为所欲为方面谈得较多,而对其遭遇抵制方面谈得不够。单少杰在《毛泽东执政春秋》一书中强调,在共产党最高决策层中,除了毛泽东以外,几乎所有成员都曾先后不同程度地作过努力,来阻止毛泽东的一意孤行,呈轮番抗争之势,并最终置毛泽东于孤家寡人之境地。李锐认为,作者的这种描述是合乎事实的。
可是,这又引出一个问题:既然中共高级领导人都先后抵制过毛泽东,为什么总是抵制不住?不是说毛泽东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了吗,为什么毛泽东还能扭转乾坤,反倒把别人通通打倒呢?你可以说这是因为毛泽东特别精于权术,今天拉着张三打李四,明天又拉着王五打张三,反对者方面却老是锣齐鼓不齐,结果让老毛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可是,为什么反对者方面老是锣齐鼓不齐呢?在庐山会议上,在文革前夕,中共高层中,不赞成毛泽东的人分明占多数,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能成功地抵制毛,反而让毛牵着鼻子走呢?同样的问题在今天又重复出现,譬如江泽民镇压法轮功,一开始就不曾得到多少人的坚决支持,镇压了一年多都未能奏效,麻烦越来越大,高层中不满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是,江泽民依然可以悍然不顾内部的种种不满而一意孤行,还能变本加厉,搞成一场文革式的运动。由此可见,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研究还可以再进一步深入。
总之,单少杰这本《毛泽东执政春秋》是一本好书,它对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给出了翔实的描述和深刻的探索,作者贯穿全书的道德批评精神尤其令人敬佩。值得向广大读者认真推荐。
《北京之春》2001年6月号
《胡平文库》读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