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有的风平浪静,有的平步青云,一帆风顺;而有的则惊涛骇浪、千回百转;或者起伏跌宕,历尽坎坷;等等不一。但总的来看,顺利不一定好,经过曲折磨练往往使人更充实,更坚强,能更好地瞭解事物,更好地认识人生。

二十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在中国,有许多惊天动地之举,可歌可泣之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是集历史上战祸、苦难、动乱之大成;同时也是觉醒、奋发、憬悟、振兴的大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本书就是一个平凡人一生不平凡经历的实录。

所谓平凡,是作者本人很平凡,既无功业,也无名位;没掌过权,没当过官;才也碌碌,貌也平平。读过点书,但知识有限。甚至连大学也没进过,若按此标准划分,也许连知识份子都算不上;因此的确是个凡人。

之所以又说不平凡,是因为时代不平凡,个人经历不平凡,甚至可说是很不平凡。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60多年跨度还要延伸向21世纪。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经历过镇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反右”运动,及以后的“文化大革命”等等连绵不绝的政治运动;经历过“大跃进”和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幼时在家被呼为“少爷”,火热的解放战争中却穿上了解放军戎装,加入革命队伍,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度过了军旅青春。解放前当过记者,参军后当过文艺兵;后来又当了“右派分子”,还当过监狱犯人,当过戴帽的“阶级敌人”,改造对象;再后来又当了“统战对象”、“政协委员”等等。这一切的经历,所亲历、亲见、亲闻的人和事又确是相当的不平凡。把这些如实地记录下来,透过这一个平凡人来折射出伟大的不平凡时代,使读到这本书的人对整个时代和这些历史时期增进些瞭解,也许对社会不无补益吧。

生命是个过程,时间是个过程,一切都只是个过程。过程,过程……。

2000年,我出版了一部《温乐集》,收了几篇纪念性文章,主体是个人真实经历的回忆录。书发往全国各地,广受讚誉,感动了许多人。他们纷纷建议改写成电视剧,就用《浮生旧梦》原名。没人赞助,电视剧就拍不成。我便在原有基础上又加以充实,丰富,改名《甘苦浮生》。

俗语说:浮生若梦,果真如此吗?

儿时无所谓梦,家境尚好,日子一天天过去,糊里糊涂就长大了。学生时代,梦就多了,但总归是铺满鲜花和洒满灿烂阳光的平坦大道。成人了,渐知世事艰难。但当了“进步分子”,学了辩证唯物主义,要树立“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便常以“左”的面目指斥批判种种“梦”说。一听到有人说“人生如梦”,便斥为“腐朽没落”,那便要打倒之,扫除之。然而,年齿日长,阅历渐深,尝尽甘苦,回头再看,却果然皆似梦。

父母养育抚教我们子女,最终一场空,至老无一子女侍养送终,岂非一场梦!

自己追求真理,追求一个民主、公平的社会,舍弃家庭,背离双亲,至今如何呢?

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推翻旧社会,迎接一个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半个多世纪过去,是不是仍然是空中楼阁呢?

人家是在旧社会受压迫,被迫参加革命,我这样的是为了理想主动参加革命(应该说这正是真正的革命者)。然而并不受欢迎,反而受质疑:你不随父母去台湾而‘混入’革命队伍,是何目的?你这样的人会拥护共产党吗?……

真理并非如自己所想像,民主、公平、人人幸福的新社会也可能只是想像中的完美。消灭阶级、穷富平等,这可能吗?

想起解放前在南京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反蒋斗争,那时反对的就是一党专政,有聚会一定唱《团结就是力量》“……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新中国成立快六十年了,不民主的制度还并未死亡。这样的歌大概还要继续唱下去。

将人生尽力追求而终不能实现,或即使实现也只是昙花一现,这样的景况以“梦”喻之,该是可以理解的吧。步入老年,常听老年人多有慨歎.原来“人生如梦”之言,就是老年人慨歎之声!

(待续)

《甘苦浮生:一个凡人七十年的真实历史记忆》,黄河清主编《往事微痕丛书·纪实卷》之十五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