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石剑峰 罗昕 徐萧
2014-10-10 10:32 来自 文化课

Patrick Modiano3北京时间10月9日晚上7点,瑞典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他也是第十五位获得诺奖的法国作家。其获奖理由为:“以记忆的艺术,唤起人类最幽微的命运,揭露(二战法国遭德国)占领时期的真实世界。”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伦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后表示,莫迪亚诺可以被誉为“当代普鲁斯特”。法语文学专家董强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他受普鲁斯特的影响也很大,他永远在巴黎,探索内心世界。”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法国是一位相对畅销的知名作家,其作品并没有那样晦涩沉重,主题主要涉及都会人的迷茫、寻找和记忆。从通俗性角度来讲,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和今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物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的“标准”一样:接近大众。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奖之后,法国现任总理曼努埃尔•瓦尔斯表示,莫迪亚诺无疑是这些年最出色的的作家之一。“他当之无愧。”对于莫迪亚诺的获奖,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伦表示,莫迪亚诺的名字在法国家喻户晓,他写儿童故事、电影脚本,但主要是小说。他的作品主题往往是回忆、身份和时间。“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暗店街》,这是关于一个失忆的侦探的故事,他最后要找出自己到底是谁:通过追踪自己的脚步,发现自己是谁。”恩格伦还表示,“这些作品不长,就130页到150页,常是同一个主题的变换:回忆、失去、身份和追寻。”恩格尔还说,“莫迪亚诺在法国非常知名,在其它地方却不是。”“而瑞典诺委会在开奖后第一时间没能联系上莫迪亚诺本人,以告诉他得诺奖了。”

null

“莫迪亚诺获奖,有点黑马胜出的意味”

69岁的莫迪亚诺,用法语文学专家董强的话说,“他跟勒克莱齐奥一样,是沉默的作家,他甚至比勒克莱齐奥更沉默。有几次我们在巴黎6区的街上遇到,他也只是点点头。”他的沉默还在于,他在媒体上露面很少。但从1968年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出版以来,他已经出版了20多部小说,他在中国国内的译介也很早。

10月9日晚上,莫迪亚诺获奖的消息传来后,亚马逊中国上仅有的几本莫迪亚诺作品在几分钟之内就处于缺货状态。从1980年代以来,莫迪亚诺的作品在国内一直有出版,1990年代初,柳鸣九先生主编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出版,法语文学翻译家李玉民先生翻译的两本莫迪亚诺作品收入其中,李玉民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他的作品都不长,这两本书其实包括了6部小说。”到了1990年代,莫迪亚诺的作品仍陆续出版,从《暗店街》、《夜巡》、《星形广场》一直到最近的《青春咖啡馆》、《地平线》。

目前,99读书人拥有最多的莫迪亚诺中文作品版权,澎湃新闻记者从99读书人那里获悉,莫迪亚诺在中国最知名的作品《暗店街》即将由99读书人携手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先前出版的《青春咖啡馆》也将马上加印,《夜的草》、《八月的星期天》、《凄凉别墅》、《夜巡》、《星形广场》、《环城大道》、《一度青春》等,也将陆续与中国读者见面。此外,上海译文出版社之前出版了莫迪亚诺另外两部作品《地平线》和《缓刑》。

莫迪亚诺的得奖让法语研究者们不免会将他跟勒克莱齐奥比较,他们都属于所谓的”新寓言派”作家。也正因如此,勒克莱齐奥2008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迪亚诺的获奖几率几乎为零,所以他在10月9日他的得奖还是让专家有点吃惊。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法语文学翻译家袁筱一在莫迪亚诺获奖之后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在我看来,有点黑马胜出的味道。他跟勒克莱齐奥是一拨的作家,但没想过他会胜出。”董强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前两天也跟一位法国官员聊起莫迪亚诺,“当时我们说,如果下一位是法国作家得奖,怎么都不会轮到他。”毕竟他离勒克莱齐奥获奖不远。

袁筱一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莫迪亚诺的作品相对比较好读,“他的作品很好地反映了一代人的情绪,可以蛮好地反映法国的迷失一代。他们想守住一点什么,但也知道守不住。他的情绪很温和,比如他的《青春咖啡馆》就跟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心情很吻合。”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黄荭则认为,莫迪亚诺不太属于那种有很强政治意识的作家。
“从第一本书开始,他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就定了”

莫迪亚诺长期居住在巴黎6区的一栋老建筑里,居于圣叙尔比斯教堂和卢森堡公园之间。每天只写作一两个小时。对于自己的作家身份,莫迪亚诺说,“有时候,我会感到不满足,因为当必须转入写作时,我觉得这就像是对我所想要做的事情的一场劫掠。当我结束时,这会让我不满意。因此,我就重新开始。”

1945年7月30日,莫迪亚诺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莫迪亚诺的父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识于巴黎,而后,便开始了他们之间的半隐秘的关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孩提时代的家庭气氛是:父亲经常不在家(那时他父亲在从事走私活动),他常听到关于大人讲父亲遇到了什么麻烦,母亲又常常需要出门旅行(她母亲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必需靠政府资助读完中学。那时,他和兄弟吕迪(Rudy)相依为命。

他出生的时候欧战已经结束,莫迪亚诺自己也说,尽管他没有经历战争,但战争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父亲是犹太人,本身是受纳粹迫害的受害者。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年龄尚小的莫迪亚诺曾被滞留在巴黎,几乎独自生活。当他向父亲伸手要钱的时候,父亲甚至叫过警察。莫迪亚诺曾在2005年的畅销回忆录中回忆起童年这段颇受折磨的时光:“我不说写自传,我称它为‘家谱’:这是一本关乎别人多于关乎自己的书,主要是我父母的故事。”

莫迪亚诺的童年少有父亲的陪伴,而哥哥吕迪也在十岁时死于白血病。哥哥的去世宣告了他的童年的结束,莫迪亚诺在他在1967年到1982年期间的作品前面都写上献给了哥哥吕迪。

7岁时,莫迪亚诺读到了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那时他最早的阅读记忆,虽然完全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他10岁开始写诗,在青春期,年轻的莫迪亚诺十分迷恋诗歌,他大量阅读了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阔比埃、查理•克罗、日耳曼•努沃、阿波利奈尔等人的作品,在那样的时期这些诗人“帮助他生存下去”,如果可能,他愿意将这些诗人的书送给大家人手一本。等到了十四五岁,莫迪亚诺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965年,莫迪亚诺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在他在亨利四世中学读书时,教他几何的老师是著名作家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雷蒙•格诺也是莫迪亚诺母亲的朋友。莫迪亚诺的文学天赋被数学老师雷蒙•格诺发掘,他开始写作。雷蒙•格诺把他带进了文学界。雷蒙•格诺把他带进了文学界,使他有机会出席伽利玛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举办的鸡尾酒会。23岁那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La Place de l’Étoile),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这本涉及战时犹太人的作品让他的父亲非常不满,以至于莫迪亚诺曾自己想买下所有的副本。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做其他任何事情”,他如此形容自己的文学生涯。“我没有文凭,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一个年轻作家而言这么太早开始写作是很困难的。真的,我不喜欢读我的早期作品。我不喜欢他们,我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像一个老演员看着一个作为年轻主角的自己。”

有意思的是,1945年出生的莫迪亚诺的处女作出版于疯狂的1968年,但他的处女作和那个精彩、激动、极端的时代隔得那么远,他写的是父辈而不是那个时代。这样的作品在喧嚣的时代注定是沉默的。

从第一本开始,董强教授认为,莫迪亚诺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就定下来了。“他的每一本书的调调好像都一样,其实也还是有不同。在我看来,他是当代小说里的波德莱尔,他受普鲁斯特的影响也很大,他永远在巴黎,探索内心世界。”在董强看来,读莫迪亚诺的作品有几个关键词:“我+家庭+回忆+二战。”。莫迪亚诺译者李玉民则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理解莫迪亚诺的关键词是寻找,“不断寻找,寻找自己、父亲、同伴。”

很多人问莫迪亚诺是否需要改变一下,作家的回答是,“有时候,我渴望去——墨西哥——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去尝试写一些发生在其它背景下的事情。当然,仍然会以同样的方式去看事物,只是在另外一种环境里……”但他没有去做,原因是,“因为生活的偶然性……还有一种恒定不变性,那就是你看待事物的眼光。您知道,人们被迫老是写同样的东西。我常常会感受到我那一代人与上一代人相比,有一个弱点:我们的专心能力下降了。上一代人能够创作一部完整的作品,就像一座大教堂。我想到了普鲁斯特或劳伦斯• 迪雷勒以及他的《亚历山大四重奏》。这些人生活在一个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思考的时代里,而我们这一代人,只能是支离破碎的不完整的。”莫迪亚诺说,“因为我写的这些小说,是对一些很真实的东西的沉思:巴黎的街区,我所熟悉的场所。”

null

早期小说多以二战法国被德军占领时期为主题

《星形广场》的出版,使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1969年的《夜巡》获钻石笔尖奖。1972年的《环城大道》和1978年的《暗店街》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暗店街》的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症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倦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亲朋友好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他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查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间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师等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占领年代(二战时法国遭德国占领),再现了这一黑暗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作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除《凄凉的别墅》是对阿尔及利亚战争的间接叙述外,莫迪亚诺早期小说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以二次大战法国被德军占领时期为题材。《星形广场》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领年代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夜巡》的叙述者是个既为盖世太保卖命,又为抵抗运动组织效力的双料间谍,在两面夹逼下最后走上了绝路。《环城大道》是儿子寻父的故事,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勾起叙述者对往事的回忆,他重新回到占领时期兵慌马乱的年月,并终于在黑市奸商、诈骗犯、替德寇卖命的法奸和受到追捕的犹太人中间找到了失踪的父亲。

1973年,莫迪亚诺与法国著名导演路易•马勒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该影片由法国著名导演路易•马勒执导。影片描述的是一个法国男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拒绝参加法国抵抗组织后,加入了法国盖世太保。该影片由于缺乏男主人公加入盖世太保的正当的政治理由,而引起巨大的争议。

莫迪亚诺的小说往往陷入这样的境地:他如何把自己过去的经历融入写作?那时家园被占领的可耻、父亲暗自的勾当,这些回忆总能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每写完一部作品,我就感觉回忆都被掏空了。”2011年11月莫迪亚诺对《今日法国》记者说,“但我知道一旦我开始写,我又会回到过去那些细节、那些早已成为我自身一部分的事情。”

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大多和“寻根”还有“记忆”有关。这和莫迪亚诺的本人经历有关,他父亲虽然是犹太人,但在二战时和盖世太保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他母亲作为演员,也曾为德军效劳过。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舒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莫迪亚诺曾出现在王小波《万寿寺》的开头

莫迪亚诺的作品都不长,在中文里只算是中篇或小长篇,莫迪亚诺的回应很诚实,为了谋生,“有时候,当然我也想过花更多的时间。有时候,我甚至会同时写两本书。但是,我也不能不这么做。急于谋生是必须。我有时也会后悔没有五年或六年来写一本书……”

当代法国当代作家对中国作家有影响,尤其是新小说派,甚至包括勒克莱齐奥,但莫里亚诺尽管在国内一直有介绍,但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并不那么明显,例外是王小波和王朔。“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是莫迪亚诺代表作《暗店街》的开篇,王小波把它用在了《万寿寺》里,从这句话开始,王小波写道:“这本书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清晨微红色的阳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里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谁的。我观察了很久,觉得它像是件无主之物,把它拿到手里来看;但心中惕惕,随时准备把它还回去。过了很久也没人来要,我就把它据为己有。”而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从故事架构上也某种意义上也受到了《暗店街》的影响。

作家孙甘露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第一次读到莫迪亚诺的小说是在1980年代的《外国文艺》上,“是《暗店街》,我的印象很深。这是一部寻找身份的小说,他通过别人来拼贴自己的人生。从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回忆的不确定,记忆的不稳定。他写寻找的过程,非常动人。”作家毛尖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对于莫迪亚诺,她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暗店街》,“他的作品比杜拉斯难读,但比勒克莱齐奥好读。”

孙甘露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国内作家不太注意这位作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莫迪亚诺的作品都是写读书人的故事,是波德莱尔和本雅明意义上的都会人,这对当代中国作家来说还是有些距离。”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