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余世存老师携《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做客北京师范大学,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共话“时间”问题。三月,他的另一本书《先知中国》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视角依然很独特,以先秦时代的29位人物的预言为中心展开,并对预言本身予以分析,说明一人、一国都有命运轨迹。原来我们耳熟能详的重大中国史实不少都被先知们预言过了。

余世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后来辞去公职,开始写作。数年的冷板凳之后,在2005年写出的一本《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使得他一夜之间名声大噪。这本书有着类似《世说新语》的体裁,截取了自晚清、民国而至解放后的历史片断,记录了孙中山、胡适、陈独秀、钱钟书、陈寅恪等多位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和精彩话语,当时这种文体被称为“微博体”,而人们所熟悉的微博却直到四年之后才出现。

然而在巨大的社会反响中,余世存却选择了“逃离”,暂别北京到云南大理生活了两年多。当然,每天的生活自然还是读书写书,这段前所未有的自由的日子,被他称为是人生的一次很大转折,重建了自己的知识观念。在文章开头所列的两本书的关注点便是余世存从那时孕育萌芽的,一个是意识到时间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个是对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重读和发现。他说:“读出了感觉,并再度发现了文化中国。”3月23日,余世存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专访。

超越非此即彼视野才会开阔

大河报记者:不少读者感叹余老师驾驭历史文献并化为己用的能力,佩服老师高屋建瓴的庞大格局,您的这种大视野是如何培养的?

余世存:我不知道是否跟我个人的生活阅历有关。我更愿意把你说的这个特点看成是跟我这一代人的阅历相关的东西,说好听一些是宏大叙事,说得不好听就是网友骂的装。所以,大视野并非想拥有就能拥有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做作。

以我个人经验,从语言当中能拓展人的心胸,能影响人的精神气质。我出身是地道的农村孩子,从一个狭小的地域走出来,但后来大家还承认我的文字、格局和视野,不是那么狭小,很大程度上还是语言对我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从多家的经典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只看一家的东西,年轻时我受鲁迅影响很深,当一些人赞扬胡适批评鲁迅时会心里不满,但后来我又从胡适身上发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东西。还有东西方文化的问题,很多人常常站在西方科学、理性的立场上,提到中国文化时认为会压抑、束缚人性,但我在阅读中发现中国文化有很多正面的东西,我现在看待东西方文化心态就更加平实,而不是像一些朋友非此即彼的态度。只有超过这个东西,视野才会开阔,才能得到真正的营养。

年轻时代多品尝人生的苦味

大河报记者:不少读者感叹余老师驾驭历史文献并化为己用的能力,佩服老师高屋建瓴的庞大格局,您的这种大视野是如何培养的?

余世存:我不知道是否跟我个人的生活阅历有关。我更愿意把你说的这个特点看成是跟我这一代人的阅历相关的东西,说好听一些是宏大叙事,说得不好听就是网友骂的装。所以,大视野并非想拥有就能拥有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做作。

以我个人经验,从语言当中能拓展人的心胸,能影响人的精神气质。我出身是地道的农村孩子,从一个狭小的地域走出来,但后来大家还承认我的文字、格局和视野,不是那么狭小,很大程度上还是语言对我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从多家的经典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只看一家的东西,年轻时我受鲁迅影响很深,当一些人赞扬胡适批评鲁迅时会心里不满,但后来我又从胡适身上发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东西。还有东西方文化的问题,很多人常常站在西方科学、理性的立场上,提到中国文化时认为会压抑、束缚人性,但我在阅读中发现中国文化有很多正面的东西,我现在看待东西方文化心态就更加平实,而不是像一些朋友非此即彼的态度。只有超过这个东西,视野才会开阔,才能得到真正的营养。

中国文化典籍对现代人非常有启示意义

大河报记者:您近期的一些作品都涉及到先秦时期的中国文化,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的?

余世存:《非常道》之后我一直在读书,并到云南大理生活了一段时间,当时感觉到文化界和知识界大部分人对中国文化还没有特别好的安顿,没有回答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我站在现代的立场上开始有自己的体会,发现中国文化的典籍对现代人依然非常有启示意义,所以这几年的工作就逐步转到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解释和发现上。

写作《先知中国》的过程中,先秦的先知们给我的启示很多,首先我从先知那里读到了一种人生的大格局,那种人生之大是与天与地构成三才关系,个人活在天地之间。其次,先知的思维方式让我明白当代人的理性思维、唯物思维是不够的,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有目击道存的能力。在我看来,先知给人的启示不比后来的圣哲们给人的启示少。

网红是一种不成熟状态的表现

大河报记者:这两年“网红”当道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时代成长的一代人可以轻松获得很多知识,但有一种观点认为,拥有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两回事,我们古人是多智少识,现在的人是多识少智。您怎么看?

余世存:青少年一开始就打下了很好的精神基础,可能对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一个人受社会影响,被时代绑架了,比如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和人生都全部碎片化了,那他的心智、精神结构和人生意义是非常不完整的。但是他最后还是要回到寻求圆满和完整的人生道路上。就像很多人提醒我不要过分看重“网生代”目前的生活形态,他们没有特殊到游离在人类之外。以纸质书为例,网生代不爱看纸质书,但是当他们到了三四十岁成了大叔之后,还是会回归到对纸质书的阅读,精神层面还是会有需求,在以后的路上还是要补回来,一台电脑用个十天半个月还是要补漏洞。

现在的网红只是一种不成熟状态的表现。网红是即时、新颖的,缺乏沉淀、过滤。社会的交往沟通、经验表达经过沉淀过滤是一种冷静态,比如知识信息产品报纸、图书、翻译图书、古代经典,等等,越是后面的产品越是经过多种过滤的产物,它们跟大红大紫的网红是两种状态。

本文源于大河网

余世存工作室 2017-04-2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