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搬运工 2019-06-10

伟大人物的传记里,“年轻时如何如何异于众人不同凡响”,是相当常见的情节。

这类情节,绝大多数靠不住。

比如,《蜀书.先主传》里有这么一段: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大意是:青年刘备不乐读书,兴趣是骑马遛狗玩音乐和穿漂亮衣服。长手大耳,身高超过1米7(汉代一尺约合23厘米)。说不多,谦卑待人,善于掩饰喜怒,爱结交豪侠,身边总跟着一群小青年。两个中山大马商张世平和苏双,贩马来回于涿郡,见到刘备后“异之”,就给他很多钱。刘备拿了这些钱,拉起自己的队伍。后来他带着这支队伍,跟随邹靖讨伐黄巾立了功,然后就做了官。

别人见到他,就想给他塞钱,是不是很厉害?

是很厉害。但,这厉害,靠不住。

更切近真相的解释是:作为一种超级暴利的行业,在幽州贩马,需要打点沿途“豪杰”以寻求保护,刘备正是马商张世平、苏双所打点的“豪杰”之一。

先说贩马的暴利程度。

《后汉书.灵帝纪》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光和)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

大意是:光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81年春,东汉朝廷设立了一个叫做“騄骥厩丞”的官职,专门负责“郡国调马”的事务,有权有势的“豪右”们垄断了马匹贸易(辜,障也,榷,专也),一匹马的价格,高达二百万钱。

当时的二百万钱是什么概念?

三年前,也就是公元178年,汉灵帝卖官鬻爵,“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后汉书.灵帝纪》),亦即五匹马,就可以买一个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来做。

当然,这只是灵帝所定的起步价,负责操作此事的宦官们,最后会寻求到远高于此的成交价。比如,曹操之父曹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后汉书.宦者列传》)。古时以一亿等于十万(参见《王力论学新著》1983年版第243页),也就是说,曹嵩为了买到太尉这个三公之首的官职,总共花了十个亿,是灵帝所定起步价的100倍。

总而言之,在公元181年前后,因为朝廷的恶政,马匹的价格飙升至二百万钱一匹,贩马业成为了一门超级暴利的生意。

再来说贩马业与“豪杰”的关系。

幽州的贩马业需要结交、打点地方上的体制外势力,是整个东汉一代的传统。《后汉书.吴汉传》里,留有这样一段记载: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大意是:吴汉这个人,出身贫寒,做过亭长,后来受了“宾客犯法”的牵连,逃命逃到了幽州的渔阳,没钱过日子,就去从事贩马,往来于燕蓟之间,走到哪里就结交哪里的豪杰。

马价正常之日,长途跋涉贩马的吴汉,尚且需要“交结豪杰”;在马价高涨至二百万钱一匹的公元181年前后,张世平和苏双,自然更需要打点沿途“豪杰”。

其时,恰值刘备20岁,“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自然,交结万人敌关羽(亡命者)、张飞(涿郡本地人),既与性格有关,也更与职业有关。

人生就是这样,要看个人奋斗,更要看历史进程。

没有灵帝的体制性暴政,幽州的贩马业,就不会变成一个超级暴利行业,马商张世平和苏双,用来打点刘备的资金,就不会多到可以让他“合徒众”拉起一支队伍。

没有这支力量可观的队伍,校尉邹靖就不会看上刘备,不会让他随自己“讨黄巾贼有功”(184年黄巾起事,粗略估计,刘备与马商的暴利性合作,大约持续了三年)。

没有这些历史进程,青年刘玄德,也就无法完成从江湖到庙堂的转型。

(完)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