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7

中国失地双城子

双城子,俄文名为乌苏里斯克,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占据着中心地缘位置。这里拥有美丽的森林之海,那里“老爷岭”巍峨屹立,山间河汊纵横,滨海巨浪拍岸,山岩嶙峋突兀,动植物和矿产资源甚为丰富。从牡丹江的绥芬河市到双城子再到海参崴,这是传统的中国人陆路通道,也是中国货行销远东的主要路径。上个世纪90 年代初,大批中国商人涌进这里办市场,做生意。中国商人经营的双城子果蔬市场,年营业额超过17 亿元人民币。2012 年1 月,俄经济发展部又宣布:俄罗斯将把滨海边疆区内,包括双城子的数百万公顷土地,长期租给中国人耕作,以推动农业市场化改革。

事实上,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大批中国农民在双城子垦荒种地,连沙俄政府都知道,没有中国人的双城子,将是一座连生存希望都会破灭的城市。边城要塞,清廷拱手赠予俄国“友邦”中国东北各大城市旅行社,都开发了到俄罗斯边境游的项目,而边境游又以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乌苏里斯克(双城子)为主要观光点。这三个紧贴中国边境的俄罗斯边陲重镇,人口和面积各有差异:海参崴人口63 万,土地面积56154 平方公里;伯力城人口70 万,土地面积7886 平方公里;双城子人口20 万,土地面积3626 平方公里。别看双城子最小,它的历史却不平凡,其经济地位和战略前景不可小视。话说双城子位于绥芬河下游,其名源于明代的双城卫,该城以其东、西两城并存而得名,东城叫“富尔丹”,西城叫“朱尔根”,两城相距4 华里。双城子是华夏民族东北边疆开发较早的城市,唐代称其为北沃,也算得上是千年古城了。

边城要塞,清廷拱手赠予俄国“友邦”

中国东北各大城市旅行社,都开发了到俄罗斯边境游的项目,而边境游又以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乌苏里斯克(双城子)为主要观光点。

这三个紧贴中国边境的俄罗斯边陲重镇,人口和面积各有差异:海参崴人口63 万,土地面积56154 平方公里;伯力城人口70 万,土地面积7886 平方公里;双城子人口20 万,土地面积3626 平方公里。别看双城子最小,它的历史却不平凡,其经济地位和战略前景不可小视。

话说双城子位于绥芬河下游,其名源于明代的双城卫,该城以其东、西两城并存而得名,东城叫“富尔丹”,西城叫“朱尔根”,两城相距4 华里。双城子是华夏民族东北边疆开发较早的城市,唐代称其为北沃,也算得上是千年古城了。

虽然双城子在人口和面积上与海参崴、伯力相比排名在末,但是它却在滨海边疆区占据着中心地缘位置。换句话说,双城子是要塞之城,咽喉之地,它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陆路交通主干线的枢纽,连接着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并且与日本隔海相望。同时,双城子与俄罗斯远东最大的天然不冻港港口海参崴仅距100公里,其发达的交通保障,成为海参崴港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又是海港的天然保护防线。因此,双城子的任何变化均可影响到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诸城,如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城市,中国的珲春、图们和牡丹江等城市,朝鲜的清津市。冷战时期,苏联军事专家特别强调,双城子对中国的军事地位尤为重要。目前,俄罗斯则强调双城子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强调双城子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1689 年,第二次雅克萨战役之后,战败的俄军希望与获胜的康熙进行划界谈判,最终,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可不久,俄国哥萨克雇佣兵便违约在双城子东城富尔丹以土坯筑城,图谋霸占此城,继而蚕食整个双城子。那时,既无边疆地缘战略意识,更无对沙俄领土扩张反思的清廷,竟然将东城富尔丹拱手赠予俄国“友邦”,因为据戍边镇守禀报,那富尔丹不过是一块“不毛之地”,寸草不生。听罢,清廷主动将江东边界向西移动,由大海之滨退到乌苏里江边,把大唐富庶的千年古镇“北沃”之东富尔丹,轻松地送给了无时无刻不在觊觎中国领土的沙皇俄国。然而,回报大清之“慷慨”的,却是俄国人的贪得无厌,以及对中国领土不断膨胀的欲望。终于,沙俄1860 年通过迫使大清国签署中俄《北京条约》,名正言顺地抢走了西城朱尔根,至此,这座享有盛名的东北边城双城子,就再也不属于中国了。

1860 年至1900 年,并入俄罗斯版图的古城双城子,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尚未开发。20 世纪初,出于军事目的,俄国人开始派遣探险队考察俄罗斯东部滨海地区,包括双城子,当时的俄罗斯学术界将这一地区称为“鲜为人知的地域”。1900 年后,俄国组建的第一支科学探险队进入双城子地区。在此,必须提到一个人——阿尔先涅夫(1872—1930 年),在沙俄和苏联时代,他均被称作“在研究东亚广大地区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旅行家和学者”。

俄罗斯文献记载,早在1902 年,阿尔先涅夫曾以狩猎队队长的身份,率队考察双城子。他一边在城市周边研究动植物物种群和生态气候学,一边收集中国边境和其他地区的战略地理情报,为沙俄移民垦荒战略计划提供第一手资料。1905 年,阿尔先涅夫再次到双城子探险,并花5 年时间走完了双城子东南部的高山、峡谷和海岸。

阿尔先涅夫着手双城子探险,主要是基于战争的考虑,他从皇家地理学会领受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中国人和其他邻国居民(日本和朝鲜),对远东的大规模移民以及领土安全性的影响。

但在阿尔先涅夫之前,从未有人做过如此深入的、针对已并入俄国版图的中国失地的考察和探险。阿尔先涅夫的考察笔记,第一次为世人打开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瑰丽画卷,他记录的文字展现了当时的自然风光和居民生活,把我们带到了并不遥远的百年之前。

移民之争,中国人的地位在外族人之上派出探险队的同时,沙俄也加快了向东西伯利亚移民的步伐,一批批的俄裔商人、学者、教师和工程师等移民,慢慢开始出现在双城子街头。由于双城子比邻中国边境,所以,双城子移民的成分与其他城市不同,哥萨克和乌克兰后裔等一直是双城子的移民主体。

1905 年,一位名叫伊里奇·斯维德奇的俄罗斯记者这样描写双城子:“尼格尔斯克是最主要的一条老街,街道两旁伫立着白色的土坯房,有些地方还盖着干草。到处都是清水塘、小木屋、樱桃园,还有害羞的乌克兰少女,犹如古老的南俄情歌里描绘的风光,好一幅乡村风景画啊。”这段文字的描述至少说明,在1905 年,在双城子生活的乌克兰移民已经小有规模,而沙俄的移民政策是以清除中国当地人为基础的。

不过,俄国人很快就发现,中国人自1906 年开始就大量回流双城子,阿尔先涅夫在他著名的《1910—1911乌苏里斯克边疆区简明军事地理和军事统计笔记》一书中写道:“1906—1910 年,从中国一侧进入双城子的中国人计有130000 人,比双城子的市民人数还多,其中除20000 人是务农人员之外,其余移民均为商人、猎人和工人。常年在双城子中心地区居住的华人数量约为15000 人。这些华人,有的是常年往返于中俄之间,有的秋来春归短期经商,但最终却只有20%的人返回中国一侧,其余80%滞留在俄境内继续流动,或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

总体来看,虽然双城子俄裔和乌克兰裔移民在1860 年之后早于回流的华人出现,但是华裔移民的出现,却伴有速度快、人数多、刺激地方经济发育等特点。在双城子的“老爷岭”山脉(锡霍特·阿林山脉),出现的淘金、垦荒和狩猎的中国人,他们在双城子的经济发展上一直起着主导作用。阿尔先涅夫写道:“谁要是以为我们已经从经济上控制了乌苏里斯克边疆区,实在是个错误。我们仅控制了阿穆尔河(黑龙江)狭长地带以及沿铁路至滨海地区,其余空间均掌握在中国人手中。那里,绝大多数人为天国子民,他们延循自己的法律而生,外族人则沦为他们的奴婢。”

19 世纪初,生活在双城子的中国人的地位在外族人之上。所谓外族人,就是除了俄裔之外的当地少数民族和土著居民。中国人将他们统称为“鞑子”或“鱼皮鞑子”。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双城子的“鞑子”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语言、服饰甚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效仿中国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当地土著、俄国移民、外来移民(包括朝鲜、日本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等,在双城子生活时均使用沿袭下来的中文地名。

华人猎手,泰加林海狩猎不忘留给养双城子的地貌,除了山地特征之外,也有“泰加林海”之称。“泰加”原文为俄文,是西伯利亚各民族对覆盖着森林的高山的统称。在西伯利亚,森林都生长于高山,故有泰加森林之称。当年俄罗斯探险队走在茫茫林海之中,阿尔先涅夫曾写下这样的文字:“行进一周,不见空地,四处皆为森林覆盖。疲劳的双眼搜寻着除森林之外的空间,但见树冠之上某时某刻闪过蓝天的碎片,时光与天光在幽暗的林间交错,地平线上,艳阳高照,而林间却一片阴暗,黄昏亦会提早降临;即使白昼,太阳也难以穿透树林的针叶。人在林间久留,冥冥幽幽,即感世界晦暗,阴霾无限。”

100 年前,华人自建的中式小房子坐落于双城子小河河谷地带,沿河而上会发现华人农民的房子愈往北愈稀少,最终逐渐被“狩猎小屋”所取代。因此,华人务工者身份令当地俄国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些中国人,是农民还是猎人?要知道,双城子的华人是一边种麦子,一边卖貂皮、鹿茸和人参的。中国人过了秋收,就扛上猎枪,带上工具,进山打猎去了。冬季来临,泰加森林即变成了茫茫雪原。可以时常看见一座座孤独的中国猎人的小木房,中国的农民猎手百年前就已踏足双城子周边的崇山峻岭。

一般来说,一个华人猎手一次在他的狩猎小屋附近下套子(捕兽夹子或其他)大约1500—3000 个,下好套子之后,猎人就得不停地逐一检查这些套子,取下并运回已经捕到的猎物,补充新兽夹子等等。当年有位俄罗斯的中国研究学者,对一位华裔猎手进行了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这个中国人从早到晚都在跑着干活,最后夕阳西下时,他才干了一半工作。最后,这位中国人不得已在半路上用树枝和树根搭建了一座临时小窝棚过夜。

第二天,他又如此,重复第一天的活计,循环往复,他就这样干了数月才完成自己的狩猎任务。据记载,100 年前,在双城子南部的原始森林里,沿着流淌的小河和林间空地,人们会发现很多中国猎人修建的树皮窝棚,棚檐下堆着干草,以防雨水浸湿。这是上一位路过的猎人所为,他不仅晾草,还劈好木柴,用树枝盖好,为下一位猎人投宿的时候提供方便。有位华人森林向导兼翻译曾对俄国探险队说:“这样做,是我们中国人猎手觉得应尽的义务。”

后来,一支俄国探险队在双城子地区的李富金河探险过程中证实了华人向导的话。俄国人在河边的一棵老松树上,看见了几行用匕首刻上的中国字,上面写道:“过路人,你若饥倦交迫,请沿此路前行,不远处即是窝棚,内有火柴、盐和小米,仅供使用。”这使得俄方探险队员倍感震惊。虽只有寥寥数语,却在这千山鸟飞绝的泰加森林,点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火,融化了寂寞天涯客心中“万径人踪灭”的孤独感。深受感动的俄国人也在离去之前,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整理好窝棚,砍了柴火,还留下了面包干和火柴。在双城子讨生活的华人猎手,在这里干上几年,积累大约8000 卢布的资金,就能回国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了。1907 年,一位俄国探险家在塔凯姆河边废弃的窝棚里发现了一份中文转让告示,上书:“持证者为中国人,在乌苏里斯克从事捕貂业务。本人因结束工作回国,以400 卢布出让河流和支流的猎区,并及房舍和140 个捕兽套。”这说明,一些年轻的华裔猎手在狩猎季结束之后,就作价变卖生产工具,离开双城子回国了。

远东开发,土地还得中国人耕种

2012 年1月26日,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斯列普聂夫对传媒小心翼翼地说:“俄罗斯有数百万公顷的土地长期租给外国人耕作。这样做,既可推动农业市场化改革,也可以使俄罗斯为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首先,斯列普聂夫说的俄罗斯土地就是包括双城子在内的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其次,他所说的外国人,主要指的是中国人。那他又为啥要小心翼翼呢?因为,俄国人非常担心,一旦土地对中国人开放,他们的滨海边疆区将成为中国移民的世界。其实,早在100 年前,双城子就有中国农民在那里垦荒种地,沙俄政府早就知道,吸引中国人参加俄远东地区开发农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上策。双城子的农民只有将成片的肥田沃土租给能耕善种的中国人,才可以为这个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前景。100 年前,那里的俄国人不善耕作,于是他们选择闪身远离,给华人农户留下广大的耕作空间。同时,由于俄罗斯农民不限制华农的劳动组织形式和土地耕作方式,也为华人的进一步进入双城子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便捷途径和发展空间。那时,俄方也并非没有担心,阿尔先涅夫的远东考察笔记中这样写道:“华人租户租得土地后,旋即从中国招来其亲朋好友前往租种区域,修建房屋,挑选助手,招募工人,遂开始耕作。目睹此情此景,恍若一个小中国,他们连人带院子整个地搬到了俄罗斯!”

目前,俄罗斯商业观察家茨科夫和独立经济分析师巴尔科夫都认为,与其让数百万公顷的土地闲置,还不如让中国人来想办法,也许这就是俄罗斯与中国长期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呢。事实上,早在2005 年,双城子市长鲁季察访问牡丹江市的时候,就曾明确提出要与牡丹江在建筑及农业领域开展合作,希望中方派遣250 名劳务人员前往实施劳务,其中建筑工人150 人,农民100 人。2008 年,双城子与对面相距260 公里的中国边疆重镇牡丹江市结为友好城市。自此,双城子市果蔬市场都由中国人来供应,双城子成为中国最大果蔬销售基地,这个市场年销售中国农产品约55 万吨,年营业额超过了17 亿元人民币,而且市场的性质是民营。笔者在俄罗斯曾经采访过一个来自这个市场的中国经营者,他说,双城子是远东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而且就在双城子周边,已经有很多中国农业劳务人员在发展种植,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提供新鲜蔬菜和水果。

如今,俄罗斯远东的城市与中国东北城市的陆上客运频繁,从中国黑龙江省绥芬河边境口岸过关,有公路和铁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每个城市。绥芬河国际客运站发往双城子的班车20 分钟一趟。双城子车站作为通往其他远东城市的一个中转站,在这里旅游、打工或者做生意的中国人常常站满了站台。

100 年过去了,看来双城子的生活更离不开中国人,尽管这个城市的周边包围着崇山峻岭,河汊纵横,气候宜人,森林和矿产、动植物以及各类能源储备充分。可是“民以食为天”,双城子居民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生存。而如何生存得更好,这可是中国人最拿手的。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