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微吟 2020-01-05

许良其(1914—1993)

你可能会惊讶,许良其是谁啊?他是名人吗?他值得作为乡贤写入文中吗?读过笔者写乡贤文章的读者诸君都知道,笔者选择的是有全国影响而自己熟悉的人物,所以笔者不打算写杨镇毅、项士元、冯德培等重要人物;文章提到过的人物一般也不再写,如屈映光、王文庆、朱洗等人。这里陈良、许绍棣是两个例外;其它书里有介绍、可读性不强的古代人物如二徐、三王、秦鸣雷、王士性和洪颐煊等也不准备介绍;笔者也可能越出临海的范围,看看台州别县市的名人。

笔者写作自认为比较严谨,动笔前尽量广泛地搜罗材料,力求准确,经得起推敲。如有瑕疵,欢迎读者诸君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许良其及其自学能力

许良其,何许人也?好像名不见经传哎!他确实没有他的三弟许良英有名,他是许良英先生的大哥、许从平先生的令尊大人,临海张家渡人。

你可不要小看他哦,1955年,国务院向全国征集汉语拼音方案时,他拟制的一份拼音方案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采用了。此外,他的《常用字拼音表》(大幅挂图)也由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他编著的《常用字拼音》小册子,1959年1月出版发行30万册,产生了全国影响,也极大地推广普及了普通话。

看官想想,许良其是南方人哎,他也没在北方呆过,他的普通话没有北方人准吧?而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语言,可许良其生活的地方是吴语区台州片啊!北方人听不懂台州的吴侬“鸟”语呢!

那么,许良其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吗?非也。这就奇了,这里要归功于他超强的自学能力和顽强刻苦的精神。

许良其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良舜(1918-1994)、良英(1920-2013)、良容(1923-2019)和一个妹妹若沫(1916-1991)。不幸,他11岁死了父亲,靠母亲一手操持,家庭经济条件之拮据可想而知。老大许良其很早就出去谋生了。

许良其10岁左右与母亲卢文香合影

1947年四兄弟在杭州合影(从左至右为大哥许良其、二弟许良舜、三弟许良英和四弟许良容)

1947年摄于浙江省图书馆前

1926年许良其于本村的立本小学毕业。随即考取屈映光(临海东塍人,民国时任山东省长)新创办的振华中学(台州第一所完全中学)。

读书期间,正逢“四·一二”事件发生,国民党临海县党部抓捕该校高中部共产党员学生多人,许良其为被捕同学送牢饭。放假回家,他将此事告诉年仅6岁的三弟良英,三弟第一次听说共产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对它的好感,这为他日后成为职业革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年,振华中学被当局查封,许良其转学到海门(今椒江)东山中学。

1929年,当许良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高中时,弟妹们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但他得到准岳父金正忠(本村首富,有300多亩土地)的资助,得以继续读书。最终他回家与金正忠的长女金若影完婚,仅修了两年肄业了。

19岁开始许良其先后在立本小学、海门慈幼院小学、三门县立中学、天台育青中学和台州农校、浙江医专(浙医大前身)任国文讲师,在青年军第四大学担任国文教授。

1937年11月,日军进犯杭州,许良其从杭州民众教育馆辞职回家,寄住黄岩九峰书院研读囯学。12月,良英就读的浙大高工解散,辍学回家,即去黄岩找大哥,相约回家。

1938年1月,为了便于四兄弟自学,在自家高台门建立“风翻书楼”。3月,海门民众教育馆刚买到一批新书,为了避免日寇飞机轰炸,运到张家渡藏在姨父家里,良其、良英兄弟两人从那里借了不少新书。

大哥借的都是有关国学方面的书籍,而三弟借的是有关介绍现代物理学的通俗读物。这些读物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使他惊喜若狂,从此决心要终生在这一领域里驰骋。于是,1939年1月良英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奔赴远在广西宜山浙大西迁落脚点。

根据许从平先生回忆:“1948年,父亲从南京辞职回来后,经常在‘风翻书楼’读书看报,与客人下围棋,每天拉小提琴。他从南京带回一架留声机,有时伴着留声机播放的小提琴名曲演奏。书楼南边两扇窗的中间,挂着一幅爱因斯坦拉小提琴的墨炭画,这幅画是父亲在书楼刚建成时画的。”在农村里,这样孜孜不倦的自学精神很是少见的,也殊为难得。

许良其说,“人说兄弟如手足,我们兄弟如心肝。”1939年后,四兄弟天各一方,为了互通讯息,他们办了《家常》通讯,不定期刊出,由二弟良舜负责编辑,用复写纸誊写。其中最多的是三弟良英从贵州浙江大学寄回的家书。

他们兄弟情确实很好,这要归功于大哥许良其,他带了个好头。因家庭经济困难,小学毕业后,母亲不同意许良英升学,许良英能到东山中学就读,也是他向母亲软磨硬泡磨来的。所幸大哥第二年即到幼慈院小学教书,负担了他的学费。后来许良英选择了就读浙大高工,其学费也是在杭州民众教育馆工作的大哥帮助解决的。

许良其的自学能力特别强,见缝插针地学习,他的刻苦自学的精神影响了三个弟弟。

风翻书楼(左首两间房子带窗的二楼)

风翻书楼房内一角

从这里走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史家、思想家、中科院研究员许良英,一位果树专家许良舜。许良舜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开始时在家乡开辟“但种草园”,进行蔬菜果树的引种、育种。当年,台州远近闻名,连台州农校教师也慕名前来索要植物标本。许良舜后来在浙江省农业厅任技术员,负责全省的果树栽培技术指导。

1953年,在许良舜指导下建立了临海县涌泉苗圃。以后他几乎每年出差都要前来指导。如今“涌泉蜜桔”已驰名中外,其知名度超过了黄岩的“本地早”。事实上,黄岩街头卖的涌泉蜜桔也是最畅销的。今日有这一切,许良舜功不可没。喝水不忘掘井人,在《涌泉镇志》中对他作了介绍。

许良容英士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市财政局工作,并在其小哥许良英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地下党活动。

许良其不经意间成了语言学方面的专家,而且他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抗战期间还在张家渡街头演抗日话剧呢,引得四向八面的乡亲驻足观看。

这里有一件趣事,许良其拉得一手好琴,平时他珍藏着一把小提琴,连粗通文墨的妻子都管小提琴叫“梵恩玲”这个洋名呢!你要是说“小提琴”,她会不知道你讲什么。其实,小提琴这洋玩意儿,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个稀罕物儿,可见许良其是多么超前。

1936年就读浙大高工的许良英(穿浙大校服)与母亲卢文香在杭州西湖留影

许良英摄于1993年

末代进士、黄岩耆宿朱文劭很欣赏许良其的才学,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学生林蔚(黄岩人,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1946年,许良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行政院复员官兵安置委员会秘书(简任二级)兼国防部人力计划司秘书(上校)。

1947年元旦,已是地下党员的良英和小弟良容一起来到南京,目的是为了劝说大哥转向共产党,当时许良其说:“这算什么,我又不是国民党员,不过想做点事情,混口饭吃。”

许良英在写于1947年4月的家信中,以他一贯的直言不讳的作风指责他的大哥说:“显得这样故步自封,仍然固执着他自己认为该否定的那些腐烂和丑恶的东西。”后来在WG中许良英与划为“历史反革命”的大哥划清了界线。不承想,十年后他也成了旧营垒的“叛臣逆子”。

1947年秋,许良其通过蒋经国转到中央警官学校,任该校中国政治史教官(上校)。但许良其的讲稿是依据钱亦石的《中国政治史》,当时许良英告诉他,钱是共产党员,说他这样讲课会弄得两面不讨好,可许良其还照自己的主张讲授:中国未来的政治制度将是美国的政治民主和苏联的经济民主的综合体。1986年,许良其在向省高院的申诉材料里这样说。

许良其由于在国民党机关和学校工作,与做地下党的三弟分道扬镳了。当时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它拆散了亲情,是时代的悲剧。像张家渡人许绍榕(1901—1975)一样,倾向革命、痛恨国民党,也不想沾乃兄、国民党高官许绍棣(1900—1980)的光,清贫自守,淡泊名利,最后,许绍榕即在张家渡去世。

1948年,许良其看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在地下党员兄弟的建议下辞职回家。在家乡,他协助二弟许良舜搞地下党联络点工作。1949年5月,临海新政府成立,许良其曾在台州专署秘书科工作。

1950年,经许良英介绍,许良其在杭州市私立安徽中学(现杭州六中)教书。1951年,参加华东革命大学学习。第二年,在革大学习期间,以“反革命罪”判刑三年,判决书最后这样写道:“作《降倭赋》献媚匪首蒋介石,任青松学会名誉会员,与许匪绍棣齐名。在伪中央警官学校时每以反动言论教蒋匪警特人员。综以上罪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1945年日本投降,许良其作《降倭赋》发表在《东南日报》上,全文800余韵,其中只有两句提到蒋介石领导抗日,而当时蒋介石是国共双方都认可的领袖)。于是,许良其与其他同样被判罪的两卡车人,直接送往杭州乔司农场改造。

劳改期间,许良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自学俄语,甚至把俄语书贴上布面,带到田间地头,在别人休息时候学习。在乔司农场劳改两年,许良其因为表现好提前一年回家。

1956年,国务院招聘知识分子,许良其经笔试、面试合格,但没有安排工作。1957年,他任城关补习中学教师。次年,任巾山夜校高中语文、俄语教师。

1948年12月许良其与两个儿子摄于张家渡永安溪畔(左为从众,右为从平)

许良其与许良舜两家合影:卢文香(中间坐者)、许良其妻金若影(右4)、许良其(右6)、许良舜(左4)、许良舜妻杨素绚(左2), 1948年12月摄于张家渡老宅高台门院子内道地(天井)

许良其对语言学的贡献

1955年,中央多次提出“中国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颁布。

当年,在国务院向全国征集汉语拼音方案时,许良其就拟制了一份拼音方案上交,结果他的方案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部分采用。随后,许良其拟就《常用字拼音表》(大幅挂图)一稿,于1957年1月由成立不久的文字改革出版社(现在改为语文出版社)出版,初版发行10万张;后又编著了《常用字拼音》小册子,1959年1月出版发行30万册。这对普及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要知道,1956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刚成立时是很吃香的,能在这样的全国性出版社出版非常不容易。当时许良其从劳改农场回来仅有两年时间,组织上也没有政治审查一说,自然没有扣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

那个《常用字拼音表》大幅挂图,(上面注明“许良其拟制、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当时在许多中小学的办公室、走廊上都挂着,供学习之用。

在这个表中,横向排的是韵母,纵向排的是声母,横纵交叉方块,拼出常用字;并在方块里分四声排列,这样汉语拼音的402个音节都包括在里面了。这看起来一目了然,对初学者非常便捷,当时全国各报刊都有详细的介绍。

这么珍贵的史料,许从平说,“在WG中散失了,殊为可惜!。”现在笔者发现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这个《常用字拼音表》还在出售。

不但如此,在1958~1965年间,许良其还致力于编著《汉俄·俄汉常用词汇》,约60万字。这部字典书稿,采用汉语拼音的词汇,分“汉一俄”和“俄一汉”两部分编排,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常用词汇。它曾得到前苏联汉学教授鄂山阴博士和西安外国语学院的好评(可惜的是,此手稿也于WG中在西安散失)。

许从平记得父亲从南京辞职回家时,带回一部留声机,后来父亲自学俄语,买了许多俄语唱片,经常开着留声机跟唱片学俄语。

1979~1981年他在临海师范大专班任英语教师,兼政文班写作教师。后又任临海总工会夜校英语教师。

1986年,蒙在许良其头上的不实之词在他的不断申诉下,获得了平反。最终,浙江省高院宣告其无罪,恢复了杭州市第六中学的教师资格,并以退职处理,发生活费。

消逝的立本小学的辉煌

民国时期,张家渡是立本乡政府所在地。1906年,为了培养后辈人才,台州近代教育家金剑青先生在本村创办了临海第一所新式小学校——立本小学。开始因陋就简,在佛庙办学,学生也不多,以上下年级拼班的复式教学为主。但学校的创建吸收了附近的乡绅和秀才等文化人,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保证。后来,因为口碑不错,四乡八面的家长都送孩子到这个学校来读书。一时间,张家渡成了临海西部的文教中心。

直到六年后的1912年秋,项士元先生与卓荦等才创建了“临海私立高等小学校”(回浦中学的前身)。

1953年9月,立本小学更名为“城西区中心小学”。后来曾改为“张家渡公社中心校”和“张家渡镇中心校”。2002年3月,百年名校“立本小学”复名。校友许良英先生对家乡的盛举非常热心,特地请他浙大的恩师、曾任杭州大学校长的百岁老人陈立先生题写了校名。

许良其四兄弟都在立本小学上过学,是学校办学质量的见证人。许良其19岁刚出校门即当立本小学颇有威望的教师;1949年7月,许良舜(1944-1947年担任过立本小学的校长,后辞职任该校普通教师,并搞地下联络点。)被临海县政府任命为县立张家渡小学(即原立本小学)首任校长。

在立本小学校友中出类拔萃的,除了许家的四位外,还有满洲省委书记、东北抗联领导人之一林炯(1900—1937)、击落多驾敌机的抗日英雄金炜(金剑青之子,1916—2001)、民国时期的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1900—1980)、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粮秣厂少将厂长金炤(金剑青之子,1901—1979)、浙江大学潘祖仁(1926—2012)教授和许喜华(1946—)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主任研究员许荣满(1938—)、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立农(1939—)等等。,凡是成名成家的人张家渡人和附近乡镇的人,大多出自立本小学。

由“立本现象”想到的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打下底色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人学问开始的时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家渡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有立本小学。在一个偏僻的山乡居然走出了数十位高级人才,立本小学功不可没!我想,国民政府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如此重视师范教育,除了考察德意等国家给他的启示之外,主要还是立本小学给他的启迪。他曾说“教育之基础,奠自小学,而小学之良莠,端在教师,故师范专业训练,实最重要。”这里,许良其四兄弟的成长就是立本小学的缩影。

现在,各地拼命抓县城一两所所谓的重点学校,把乡村好师资、好生源都挖到城里,搞什么毫无特色的升学大赛,任凭农村学校萎缩凋敝下去。现在中小学的竞争变成赤裸裸的升学率竞争,以取分高低给学校排名,还美其名曰“教育大发展”、“学在××”,这种摧残学生身心的应试教育是反人性的。农村一直为城市的发展让路,何时是个尽头?

如今像立本小学这样有特色的乡村小学已“泯为众人矣”!更要命的是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检查考核评比中采用一个标准。所以有人举例说,当学生高考的作文题是关于电脑一类城市孩子司空见惯的事物的时候,可能偏僻的农村孩子连电脑也没有摸过,不知道电脑长啥样!这是不公平的!

(特别鸣谢许从平先生在写作上的帮助和提供珍贵的照片)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