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来,既未读书,也未写作,因为肚子饿了。饥饿是干扰人写作、工作、娱乐、生活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没有人可以在饥饿的情况下还想干什么,只有那些为了特殊目的而忍饥挨饿的不幸的人们。我的人生感到幸运的是没有挨过饿。我所生活的各个历史时期,饥饿已经渐渐离一般的人们远去了,只有少数极为不幸的人们例外。象我国历史屡见不鲜的大饥荒,以及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全国性大饥荒已经不再复现。由此,从纵向的比较而言,我们算是较为幸运的一代人。当上世纪“三年大饥荒”时期,我虽出生于那一时期,但因为太小,没有充分的感觉可以感受那一时期弥漫于全国的饥饿。我家虽穷,但似乎断粮的日子没有听说过。这大概是得益于我的家乡并非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相反是旱涝灾害并不严重、多发的地区。苏北南通地区算是不坏的地区,再加之生活在小城镇,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城镇的供应还是有保障的。由此,我家所在的地区及小镇并未发生过大规模饿死人的事件,人们缺粮、患浮肿病是有的。我生于1961年,正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的小小的我,一定是象小鸟一样地受着父母的悉心哺育的,他们断不肯令他们的儿子挨饿。

早上准备做一些乔麦饼,结果做成了碎饼,再用开水泡一碗麦片,加上昨天吃剩的炒鸡蛋,也就是一顿早餐了。

又想起牛奶鸡蛋与稀饭之争。一些将之上升到文化高度,说这也是中西之争。

这确是中西之别,但不是中西之争,因为从文明视角看并没有什么好争的。为什么呢?因为无论牛奶、鸡蛋还是稀饭都是食品,只要符合健康、营养要求,就都是合格食品,都可取用。

问题在于,我国的产奶量还不大,质量还尚待提高,加上传统习俗,一般大众还不太习惯于喝奶。在这一点上确与西方不同。我们很多人还是喜欢喝粥。

喝粥在我国虽是传统,但也有隐喻说喝粥是贫穷的表现,是穷命。穷人才喝粥,因为吃不起饭,需要把干饭稀释了以增数量而充饥。我们老家有人喝粥把嘴喝尖了的。怎么嘴不尖呢?天天喝粥,没有营养,缺乏热量,人削瘦嘴尖就是自然结果了,但是,现在不同了,有很多营养价值很高的粥,象什么魚皮海参粥、牛肉羊肉粥什么的,几十块钱一碗粥在城里也常见到。喝这样的粥还是穷人、穷命吗?

这并没有什么好争的,愿意喝牛奶就去喝,只要不去喝那些质量不高的奶甚至毒奶,愿意喝稀饭喝粥的就去喝粥,只要营养可口就行。

从营养价值上看,牛奶鸡蛋比一般白粥的营养价值要高,这是事实。此外,上海人比其他人的人生活条件要高些,生活方式洋气些也是事实。所以张文宏先生主张早餐牛奶吃鸡蛋而不吃粥也是有些道理与地域生活方式依据的,但是,这不意味着粥不可以吃。我吃白粥加鸡蛋不行吗?我还要再加一小块肉、一只馒头等等,我早餐的营养就足够了。

作者 editor

在 “川歌:北京隔离日记之八: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 有 1 条评论
  1. 【联想到】“吃饭哲学”❤️(住房哲学)
    自己喝稀饭甚至吃不上饭,还想着让别人吃上干饭,是伟大的;
    自己吃干饭,也想着让别人吃上干饭的,是高尚的!
    自己吃干饭,让别人喝稀饭,庸俗自私!
    自己吃干饭,让别人饿着,卑鄙无耻!
    自己吃干饭,让别人饿死,独夫民贼……

    “住房”类推。

评论已关闭。